试析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园区整合优化措施

2023-08-01 15:04杨寒杨闻粲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雷公山舞阳遗迹

杨寒 杨闻粲

摘 要 为完善贵州省黔东南州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通过对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空间分析,掌握该地质公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按照贵州省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的规则,采用整合优化交叉重叠面积、调出矛盾地块等整合优化方式,将该地质公园由3个园区调减为1个园区,面积由225.47 km2缩小至30.44 km2,并分析了地质公园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金钉子”;整合优化;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25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由于历史原因,自然保护地存在交叉重叠、权属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地的发展。基于对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保护地梳理与分析,探討了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整合优化剔除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后的发展方向,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期为黔东南州自然保护地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1 现状

1.1 空间分布

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地质公园或公园)地跨黄平县、施秉县、镇远县、台江县、雷山县和剑河县6县,批复总面积225.47 km2,地理坐标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位于云贵高原东缘,即云贵高原向湖广丘陵、盆地过渡的东南斜坡二、三级阶梯上。地势总体为西、北、南三面高东部低,北部以岩溶地貌为主,中南部剥蚀、侵蚀地貌广阔,分属于长江流域的舞阳河水系和清水江水系,为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根据空间位置及山岭、沟谷、河流等线性地形地物标志划分为革东园区、舞阳河园区、雷公山园区3个园区。1)舞阳河园区(面积118.67 km2)包括施秉县北部的杉木河、云台山区域,黄平县印地坝村至施秉县观音岩水电站的上舞阳风景河段,以及施秉县菜花湾至镇远县红旗水电站的下舞阳风景河段。2)革东园区(面积25.29 km2)包括剑河县革东镇东北部和岑松镇西北部的凯里生物群及其产地、地层剖面、平塘坡溶洞群及剑河温泉的分布区域。3)雷公山园区(面积81.51 km2)包括雷山县西北部至台江县东南部的苗岭主峰雷公山段。

1.2 地质遗迹及价值

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目前已知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包括地质剖面、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4个大类,含地层剖面、岩石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古动物、古植物、泉水景观、湖沼景观、河流景观和瀑布景观等10类,共计14个亚类。

1)革东园区内的凯里生物群是继“澄江生物群”之后发现的又一个寒武系布尔吉斯页岩型动物群。凯里生物群的发现与研究,为地球早期后生生物的产生、辐射、迁移和灭绝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为沉积环境重塑及新产地的寻找提供了重要依据。

2)剑河县八郎村乌溜—曾家崖剖面在距凯里组底部52.8 m处潜在1个全球2~3寒武统界线划分定位点,我国提出的以印度掘头虫(Oryctocephalus indicus)作为3寒武统首选的三叶虫(FAD)已被很多学者接受。该剖面已被国际寒武系分会接受为一个潜在的全球2~3寒武统界线层型剖面。

3)舞阳河园区白云岩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是贵州省“喀斯特王国”的新亮点,展示了白云岩喀斯特的演化特征。大陆热带-亚热带高原山地白云岩的喀斯特生态系统真实反映出白云岩地质条件对地貌演化过程的影响,是学者研究地质历史演化阶段影响因素的典型案例,可用于考察古环境与喀斯特作用。

4)雷公山浅变质碎屑岩地貌的形成是贵州省局部差异性隆升最为突出的显示之一。为地质学家深入研究雷公山作用机理、地貌形成提供了环境条件。同时,也是进一步分析区域历史构造、地质活动及古气候特征的重要途径。

国际地质学会组织在2018年6月将全球寒武系第三统与第五阶共同底界的标准层型剖面、点位设立在贵州省八郎村,标志着全球第69颗、我国第11颗、贵州省第1颗“金钉子”的落户,意味着全球寒武系第三统及第五阶的全球界定标准将从八郎村周边的乌溜—曾家崖剖面产生。自此,国际年代地层数据表中,寒武系第三统与第五阶就被称为苗岭统和乌溜阶[1]。

2 存在的问题

2.1 交叉重叠面积过大

经分析发现,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与多个保护地间存在重叠。其中:1)在剑河县,革东园区与贵州省革东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重叠19.03 km2,与剑河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20.19 km2;2)在雷山县,雷公山园区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叠66.24 km2,与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叉重叠20.57 km2;3)在台江县,与台江南宫州级自然保护区重叠12.39 km2,与台江国家森林公园重叠12.55 km2;4)在镇远县、黄平县、施秉县3县,舞阳河园区完全与舞阳河国家风景名胜区重叠,重叠面积116.98 km2。存在交叉重叠的地质公园需适应各类保护地的管理规定,但由于各个保护地的保护对象和保护属性、保护等级都不一样,管理措施很难实现差异化,更难实现统一管理。

2.2 保护地内原居民、人工商品林较多,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突出。

园区内存在着200处村寨,面积约4.10 km2,人口众多,人类活动频繁对地质遗迹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与林地“一张图”叠加分析,发现地质公园内存在着12.88 km2的人工商品林,且林木权属为个人,商品林的采伐将会对古生物化石造成威胁,林木的采伐和地质公园的保护不能兼顾。

2.3 小水电、水利建筑设施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电站蓄水,库区水位上涨,加剧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易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地质公园的剖面结构;水库水位升高侵蚀库岸,地下水位上升浸没洼地,随着流水的侵蚀,古生物群落和古生物化石将会被淹没,也会影响地质遗迹的美学价值。园区内小水电、水利工程面积有1.55 km2,主要分布在革东园区和舞阳河园区。

2.4 人为耕种基本农田及稳定耕地破坏地质遗迹

经过与基本农田与稳定耕地数据叠加分析,发现园区内存在基本农田及稳定耕地面积2.60 km2,占地质公园总面积的1.12%,其中革东园区0.4 km2,舞阳河园区1.4 km2,雷公山园区0.8 km2。地质公园内的基本农田在不断耕种下,表层的古生物化石和地貌景观将会造到破坏,影响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同时,保护好基本农田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基本农田需将基本农田调出地质公园。

3 整合优化的必要性

3.1 舞阳河园区内旅游资源丰富

园区内有六大亮点,即“一条河、一个洞、一朵云、一座山、一漂流、一温泉”。“一条河”即舞阳河,上起黄平县旧州历史文化名镇,下到镇远县历史文化名城,两岸山峦叠嶂,景源丰富。“一个洞”指镇远县青龙洞,是镇远古城六组古建筑群的总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朵云”指黄平县飞云崖,又称飞云洞,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座山”指施秉县云台山,奇峰耸立,怪石穿空。“一漂流”即施秉县杉木河,水质清纯,以自助漂流闻名。“一温泉”即黄平县浪洞森林温泉,被誉为“苗疆圣水”。

镇远县历史悠久,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施秉县凭借杉木河景区早有“漂城”的美誉;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云台山是贵州省的第三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园区具有较高的科考、游赏、历史、康养价值。

3.2 符合整合优化规则

按照《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规则》中“风景名胜区与同级别其他各类自然公园交叉重叠的,原则上整合为风景名胜区”的整合优化规则,将地质公园整合进风景名胜区,同时在开展风景名胜区规划时将有重要地质遗迹的区域划为一级景区,不仅可以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发展,还可以保护和利用好地质遗迹。

雷公山园区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按照保护区整合规则,当省级及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与任何类型的自然公园存在地域交叉、空间重叠时,按照保护强度不能降低和低保护强度服从高保护强度的原则处理,应将自然公园的完整区域或重叠区域整合到自然保护区的一般控制区内,如果将自然公园的完整区域整合到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雷公山园区则不再保留[2]。

4 整合优化方式

4.1 整合优化交叉重叠面积

将舞阳河园区与舞阳河国家风景名胜区重叠的116.98 km2整合进风景名胜区,雷公山园区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叠的66.24 km2及台江南宫州级自然保护区重叠的12.39 km2整合进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把贵州革东古生物化石省级自然保护区重叠部分全部整合进地质公园。通过此项措施,解决了多个保护地间存在重叠的问题。

4.2 调出矛盾地块

在保证地质公园生态系统连续完整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解决了地质公园范围内的矛盾地块,包括为缓解当地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将2 000 m2以上的稳定耕地和基本农田及集中连片面积大于3 333.3 m2的人工商品林调出,将集中连片的村庄、小水利水电调出,对人口稀少的散落村庄采取逐步有序退出的方式[3]。

5 整合优化结果

经过整合优化,地质公园面积由原来的225.47 km2减少到30.44 km2,占黔东南州国土面积的0.15%,占黔东南州保护地面积的0.69%,3个分散的园区整合为1个园区,功能分区全部为一般控制区,空间布局上更加合理。解决了不集中连片的问题,更有利于地质公园的地质遺迹保护与开发利用。整合优化前后变化情况详见表1。

地质遗迹的组合不仅有利于揭示区域地质发育旋回、造山成矿作用、生物演替等,还对保护地质遗迹、优化旅游产品、打响旅游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整合后保留了全球著名特异埋藏化石群——凯里生物群和全球2~3寒武统界线的“金钉子”剖面,突出了特色,提高了档次。凭借“金钉子”在全球的影响力,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将会成为黔东南州一张响亮的名片。

6 发展方向

6.1 做好建设规划

经过整合优化后的地质边界范围发生了重大改变,重新划定了应保尽保的区域,再加上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在2020年已到规划期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资源,地质公园的重新规划势在必行。在充分利用前期规划的基础上,与现有开发建设资源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因素,确定地质公园开发利用的方向、目标、内容和保护策略。这是积极落实地质公园科学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需予以更多重视。

6.2 开创新型旅游模式

地质公园中的地质遗迹是对地球地质活动信息的记录,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通过做好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地质公园中的遗迹资源深入研究地质环境的变迁过程,对周围资源分布、地质演化进行透彻研究[5]。以地质遗迹为基础进行地质变迁的讲解,具有较好的科普效果,目前很多地质公园已成为重要的科普基地,吸引了广大青少年进入地质公园探索,普及重要的地理知识,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科普工作除了可以面向青少年,也能面向全社会,通过面向全社会进行地质科学的科普,有利于公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地质现象,不仅能提升全民科学意识,还能有利于做好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黔东南州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可结合科普教育与乡村旅游,将资源携带的人文旅游价值充分利用起来。以使八郎村古生物化石景区受到更多关注,打造世界知名科研基地为目标,与周边剑河温泉和仰阿莎文化景区串联起来,形成专属旅游线路,通过延长旅游产业链,扩展旅游产业内容与形式,丰富地区的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 汪志球,程焕.苗岭深处,有颗“金钉子”[N].人民日报,2023-02-20(13).

[2] 贞丰县林业局.贵州省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规则(试行)[EB/OL].(2020-05-11)[2023-03-20].http://www.gzzf.gov.cn/jgsz/zfbm/lyj/zfxxgk/fdzdgknr/lygl_5750692/zrbhdgl_5750698/202002/t20200227_63890151.html.

[3] 曾月康.连平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浅析[J].林业勘查设计,2021,50(4):50-53.

[4] 王硕,胡涛,匡存强.贵州省地质公园资源整合发展研究[J].国土情报,2016(10):16-19.

[5] 李夏.论地质公园建设及其功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0):250-252.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04

作者简介:杨寒(1989—),女,贵州岑巩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林业规划调查、森林资源管理。E-mail:724863079@qq.com。

猜你喜欢
雷公山舞阳遗迹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月光下的舞阳河
河南舞阳铁矿田铁山庙组矿层下盘地质体成因
代表助力脱贫攻坚的舞阳“四重”
惊艳!可可托海的地震遗迹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研究
方外观遗迹旧照
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樱桃橘子味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