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雪 王润
摘 要 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滁州市稻虾连作模式为例,分析当地推广稻虾连作模式拥有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政策条件、经济条件等优势,介绍了目前滁州市推广应用该模式取得的成效,并针对稻虾连作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小龙虾品牌意识、加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科学规划产业规模及加大小龙虾产业技术投入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 稻虾连作;生态农业;安徽省滁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安徽省滁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稻虾连作模式,将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相结合,实现水稻与小龙虾的共生共长,不仅能够收获品质优良的虾田米,还能够带动小龙虾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滁州市采取该种连作模式虽然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筆者对滁州市推广应用稻虾连作模式拥有的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为当地完善相关政策及鼓励措施提供借鉴意义,以期促进滁州市经济发展。
1 滁州市概况
滁州市位于我国东部,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下辖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和来安县6个县级行政区。从地理情况来看,滁州市地处江淮平原南缘,南临淮河,北靠大别山,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具体表现为北部低山绵延,中部平原,东南部圩区成片,河网密集,沟渠纵横[1]。从气候情况来看,滁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暂,夏长而热,冬寒而冷。年平均气温为15 ℃,最热的月是7月,平均气温为27 ℃;最冷的月是1月,平均气温为2 ℃。年降水量约1 000 mm,主要分布在6—8月,为当地的雨季。由于地处内陆,受海洋气流和季节性气旋的影响,滁州市也会受到台风的影响,有时降水量会较大。滁州市的地理及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水稻田的开发,因此滁州市农村地区自古以来就以水稻种植为主。
2 稻虾连作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于2004年首次提出“三农”问题这一概念,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指出这是我国当前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三农”问题提出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该问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安徽省于2015年提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并作为该省重点农业工程组织实施。通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将推动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2018年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针对当前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各地都加快推进当地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稻虾连作模式起源于我国南方地区,在滁州市及周边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此前由于农业科学技术较落后,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近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及省政府一系列战略及政策的提出,稻虾连作模式作为一种既符合农民实际需求又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在滁州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得到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3 滁州市稻虾连作模式推广的优势条件
3.1 自然条件
滁州市是安徽省的重要水稻种植区之一,当地水稻种植十分广泛且稻田分布集中,为在水稻田中养殖小龙虾提供了场地。此外,当地水稻品种优良,包括珠芽稻、宏村稻、花香稻等,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适合与小龙虾共同养殖,同时稻田的水质清洁也是小龙虾能够大面积养殖的一项重要因素。除了上述条件以外,滁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从气候条件来看符合小龙虾的生长需求。因此,滁州市十分适合推广稻虾连作模式,帮助当地农户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
3.2 社会条件
滁州市能够大面积发展稻虾连作的一项重要社会条件就是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热衷于吃小龙虾,除了当地自产自销之外,养殖的小龙虾还远销合肥市、南京市、北京市、上海市等,销售渠道广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当地农户选择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人力资源也是大力发展小龙虾养殖业一项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滁州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且当地农民素质普遍较高,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这为发展稻虾连作模式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本。除上述优势外,滁州市还拥有着悠久的农业文化传统,农民对稻田生态系统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稻虾连作模式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培育,提高小龙虾的品质和产量。
3.3 政策条件
滁州市人民政府在农村地区推广小龙虾养殖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1)在整体规划方面,2018年滁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滁州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把稻虾连作作为发展滁州市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按照“两线为主、星罗开花”(滁河、淮河沿线,湖泊周边)布局,在全椒县、定远县等地聚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稻虾种养基地。2019年上半年,滁州市小龙虾产量达5.2万t,占该市水产品产量近30%,综合经济产值超过30亿元。2)在资金支持方面,2018—2020年,滁州市人民政府每年拿出1 800万元,对新建稻虾连作连片基地、小龙虾养殖特色保险的经营主体给予一次性补贴。3)在科技助力方面,滁州市人民政府推动当地养殖大户与企业和多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滁州市共获得8项国家级专利和9项省级专利,此外还研发、修改了2项省级、6项市级稻田小龙虾养殖标准,推进稻虾种养科技成果转化和小龙虾标准化养殖生产。
3.4 经济条件
据滁州市人民政府网站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底,滁州市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合作社220个,家庭农场920个,大户1 302个。同时,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滁州市全椒县,投资5亿元建设1 333.33万hm2
标准化稻虾共作示范基地、5 000 t小龙虾加工厂、小龙虾交易市场和小龙虾城。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户及企业的合力共建,有力促進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和农民增收。滁州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滁州市稻虾连作产业的从业人员已超10万人,分布在餐饮店、养殖基地、物流及饲料等各行业领域。此外,2017—2019年,在稻虾连作产业模式大力推广的3年中,滁州市有2 147户、4 735人,通过发展稻虾种养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走上了致富之路[2]。稻虾连作模式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并形成良性循环,种养积累的资金可以进一步用于基地维护建设,促进稻虾连作更加规模化及专业化发展,有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4 滁州市稻虾连作模式发展成效
滁州市积极推行的稻虾连作产业模式运转即每年9月水稻收割前投放虾苗,来年3—6月收获成虾,6—10月又种植新一季度的水稻,并留部分虾苗过冬繁殖,如此循环往复,连续种养[2]。在进行稻虾连作前,农民要选择适宜的土地进行田块划分和准备,并做好清理杂草、施肥等工作。在田块中种植水稻时需要施用适宜的肥料和农药,保证水质相对纯净,为小龙虾养殖创造条件。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要对稻田进行生态调控,包括稻田水位的调节,以及施肥次数的调节和龙虾总量的控制等。在种植新一轮水稻前,农民可以将捕捞后的虾残体和粪便还田,以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水稻生长。
通过发展稻虾连作产业模式,水稻和小龙虾之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紧密联系,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虾的产量和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农民收益的成果。但同时需注意,稻虾连作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意总量的管理和调控,如虾数量的控制、适宜的稻虾轮作周期、水田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以确保该产业模式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滁州市稻虾连作产业模式的大规模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荣获了“2017年度安徽省稻渔综合种养十佳创新盈利模式”第一名。该产业模式使得小龙虾和稻米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如水稻达到了优质米的标准,当地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平均价格优先收购,同时少施化肥、农药,降低了养殖成本。稻虾连作产业模式养殖的小龙虾由于采用了科学养殖方法,个体大、肥满度高[3]。在滁州市小龙虾市场实地调研发现,2023年,中号小龙虾市场平均售价40元·kg-1,大号市场平均售价66元·kg-1,较采用该模式前价格上涨。小龙虾产量、质量的提高及养殖成本的降低,为当地养殖户增加了较大的利润空间,推动滁州市农村实现产业致富。
5 滁州市稻虾连作模式提升路径
滁州市推广的稻虾连作产业模式实践效果良好,成功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但在未来可持续发展方面还有进步空间。
5.1 树立小龙虾品牌意识
农产品拥有自己的品牌,既可以使消费者了解所购买的农产品产地和品质,满足其对于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又可以通过品牌效应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4]。在滁州市全椒县赤镇村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当地农户品牌意识不强,认为只要将小龙虾和稻米顺利售卖出去即可。究其原因,当地村民和管理者思想意识还比较保守,品牌设计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品牌设计的重要性,致使大部分出售的小龙虾存在着无品牌、无设计、无宣传的现象,消费者也不清楚自己购买的农产品是不是真正的“赤镇牌”小龙虾和“虾田米”[4]。高品质农产品的品牌设计对于其销售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当地种养殖大户应该合力打造专属品牌,并请专业的品牌设计公司对外销的小龙虾logo设计、包装设计和宣传标语设计出谋划策,这对滁州市稻虾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2 加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
滁州市稻虾生产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中,考虑到未来更多农产品的销路及价格问题,发展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是可行的长远之策。2022年,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0.67亿人,网络普及率达到75.6%,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线上购买物品,若能够在线上打开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将进一步拉动销量,提升知名度。滁州市农村地区除了自行开展电子商务外,还可以吸引政府及社会的力量,如通过知名博主的带货直播进行宣传;物流公司为其设计专门的运输包装等[5]。
5.3 科学规划产业规模
产业的发展规模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必然存在其临界点,因此滁州市人民政府需从生态保护、市场需求及劳动人口供应等方面协同考虑稻虾连作产业的发展规模,避免出现供大于求,小龙虾销售不出去或批发价格被压制的情况。为科学规划小龙虾生产规模,就必须估算出当地农村地区可利用圩田面积、圩田承受能力、农村地区潜在的劳动人口数量及可销售地区的市场需求量等。
5.4 加大小龙虾产业技术投入力度
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6]。在发展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滁州市需紧跟时代潮流,选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不断改进育苗技术,与时俱进地更新小龙虾品种。同时,要加大生产机器投入力度,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提高农户利润。
参考文献:
[1] 石文祥.浅析可持续农业发展与实践: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6):
14-15.
[2] 查明方,朱国美,凌武海,等.滁州市稻虾共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221-223.
[3] 晋茂胜.全椒县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的实践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9):241-244.
[4] 候少蓉.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农产品品牌的创新设计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4):103-107.
[5] 徐永淼,王志博,陈苓红,等.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邮政极速鲜助农模式探索与实践[J].邮政研究,2022,38(4):52-55.
[6] 谯江兰,钟佳利,张立志.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德阳市旌阳区为例[J].现代农业,2022(7):66-68.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3-04-08
作者简介:王瑞雪(1999—),女,安徽滁州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E-mail:29813380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