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加之互联网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诸如博物馆一类的公共文化场所的客流量不断攀升,文创产品作为吸引消费者、传播知识、展示历史的载体,对激发博物馆的发展活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俗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中的“小众”,一般以集中展示某个地域的生产生活习惯、民间习俗、民间手工技艺等为主要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生力军。相比主流的博物馆,在文创产业发展方面,民俗博物馆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深思与改进,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 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
洛阳民俗博物馆位于洛阳市瀍河区新街南端,依托清代古建筑潞泽会馆而兴建,早期这里曾为一座关帝庙,由山西潞安府(今长治)、泽州府(今晋城)两府居洛商贾崔万珍等集资兴建,主祀关羽。民国期间,更名为“潞泽会馆”。1981年,有关部门将潞泽会馆辟为豫西博物馆,1987年更名为洛阳民俗博物馆,1988年4月14日正式对外开放。
开馆之初,洛阳民俗博物馆以其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新奇而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展示而广受好评。然而,它也曾遭遇发展瓶颈。随着社会的发展,洛阳民俗博物馆曾因藏品数量匮乏、种类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陷入停滞期。为此,洛阳民俗博物馆依托自身文化优势,开始了漫长的文物征集工作,同时深入开展对藏品的文化内涵的挖掘,积极开展可移动文物的技术保护工作,并与媒体、高校等展开广泛合作,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准,在学术研究、教育展示和文物保护等方面多管齐下,扩大自身影响力。至今,洛阳民俗博物馆已形成民俗博物馆、匾额博物馆、契约文书博物馆、老子纪念馆、古瓷标本博物馆等多个专题的博物馆群落。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著名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曾提出:“中华文化的主体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河洛文化。”洛阳民俗博物馆以保护传承弘扬河洛文化为中心,设有刺绣、生活器具、农具、婚俗、床具、寿俗、民间工艺、交通工具、信俗9个基本陈列展览区,还有皮影表演、婚俗表演、民俗服饰表演以及洛阳民俗文化庙会等活动,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展示了清末至民国时期该地区的民间特色习俗。同时,洛阳民俗博物馆积极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将博物馆“搬上云端”,在虚拟展厅全景呈现馆内陈设,开展许多线上专题展览活动,例如记住乡愁——河洛农耕文明实物图片展、 纸上洛阳年——故纸片上的洛阳春节、轨物范世——门楣上的家风等。
■ 洛阳民俗博物馆文创设计的意义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本质上是将博物馆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构建在具体的产品上,是促进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是洛阳民俗博物馆的文创设计有利于巩固对大众开展河洛文化以及中华文明主题教育的成果,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民俗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和现代化的产品设计,将民俗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从而加深大众的认识和理解。
二是文创设计能够改善过去博物馆经济疲软的困境,拓宽资金渠道,通过文创设计加强与大众以及市场的联系,使消费者与博物馆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以新奇而富有内涵的文创产品吸引消费者来参观及消费,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文创设计的资金投入,创造出更多承载和传达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为博物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 洛阳民俗博物馆文创设计存在的问题
文创产品内涵不足,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民俗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应当具备承载文化内涵的基本功能,使消费者通过产品获得其使用价值的同时,从中获取精神文化教育的附加體验。当前,洛阳民俗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机械地将博物馆logo加印于书签、杯子、背包、文具等日用品或工艺品上,不仅没有体现出民俗博物馆本身的文化内涵,而且有的产品在质量方面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这与博物馆文创产品通过融入大众生活来传递文化价值的功能背道而驰。
产品设计创意不足,直接复刻缺乏新意
目前,洛阳民俗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主要有三类:第一是出版物,将馆内陈列产品的相关资料编辑成图书出版发行,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权威性,例如由洛阳民俗博物馆编著的《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文物》《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等图书;第二是馆藏文物的复制品,按照一定比例对馆内藏品进行复刻,发挥产品的教育和保护功能,例如手工刺绣背包、扇子等布艺作品;第三是纪念品,如书签、杯子等印有博物馆标志的产品。虽然洛阳民俗博物馆的文创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表现形式缺乏创新,一部分产品照着原样复刻传统的内容,缺乏实用性,另一部分日常用品艺术性不足,难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文创产品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产品应用功能局限,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既要符合博物馆的特点,也要直面广大群众,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然而,洛阳民俗博物馆当前的文创产品的应用功能存在局限性,难以满足各个年龄段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文创产品板块缺失,开发运营能力不足
文创产品需要创新设计,也需要维护运营。洛阳民俗博物馆对文创产品板块的重视度不够,在博物馆文创商店内消费的参观者寥寥无几,这一方面是由于产品本身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与文创产品的顶层设计相关,该博物馆在文创设计方面缺乏品牌化思维,众多文创产品各自为营,难以体现博物馆的特色和功能。在电商发展势头强劲的当下社会,文创产品的运营不仅要在线下发力,更要利用好互联网,开通线上渠道。洛阳民俗博物馆的公众号开设了官方网站链接、线上展览以及线上预约等模块,但是在文创产品以及数字文创方面存在空白,这不利于民俗博物馆的宣传和运营。
■ 洛阳民俗博物馆文创设计的改进措施
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凸显产品文化价值
在对民俗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设计时,应该全面分析现有的民俗文化资源,深入挖掘馆内民俗藏品的文化价值。例如刺绣厅中陈列的云肩、霞帔、香袋、腰包等刺绣品,民间艺术厅展示的木雕、竹雕、皮影、剪纸等,这些产品和工艺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属性,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将其与现代的生活用品进行结合,保留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洛阳民俗博物馆中刺绣类文化资源大多有直观可视的标志性图案及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而文创产品的设计必然涉及视觉上的表达。因此,可以将这些可视的文化资源应用到文创设计中。例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口红的管身设计以故宫博物院藏《千里江山图》中的绮丽色彩和宫廷锦衣上的四季花卉和蝴蝶图案为灵感,包含吉祥美好的寓意,其膏体纹样以湖色罗绣绣球飞蝶纹单衬衣上的绣球底纹为灵感,寓意好事连连、喜乐连绵。
数字赋能文创设计,开发多元文创产品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民俗博物馆与时俱进的发展必然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当代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洛阳民俗博物馆要拓宽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在以往图书出版、藏品复刻、纪念品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进行非遗数字藏品开发,用科技化的方式展开厚重的历史,让文化“活”起来。例如,在2022年年初,洛阳博物馆将馆藏文物北魏石虎做成数字藏品,通过近几年火爆的“集五福”活动来兑换该数字藏品,吸引了众多人积极参与。
除了数字藏品之外,还可将民俗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与其他数字平台相结合。例如与游戏开发商合作,将河南民俗文化中的诸多生活用具以及婚俗场景应用到游戏世界的建构中,还可将游戏角色的服饰设计与刺绣文化相结合,增强设计的艺术性,吸引年轻玩家的认可,起到传递文化信息的作用。再如,可以对民俗博物馆中的披肩、罗裙等刺绣服饰,以及木雕石碑、书法文字、剪纸图案等进行二次设计,制作成图片应用于微信公众号专栏背景、壁纸、输入法皮肤等中,或通过动漫形象设计创作系列短片等,在媒体平台广泛传播、扩大影响。在实体文创产品设计方面,设计开发时下流行的盲盒文创产品,将等比例缩小的文物用泥土包裹放入盲盒中,配以一把“考古神器”洛阳铲,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挖掘文物的感受。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文创产品的主要受众是博物馆的参观者和线上消费者,具有商品和文化的双重属性,因此,在进行文创设计时必须考虑不同受众的心理需求,针对不同受众的需求设计多样化的产品。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洛阳民俗博物馆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市场调研,对线下参观博物馆的游客进行随机访谈,了解其对现有文创产品的满意度以及对文创产品的期待和需求等,同时在微信、微博等官方平台设置弹窗调查问卷,不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年龄、职业的消费群体对文创产品的兴趣方向和使用需求。
目前,许多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方面已经较为成熟,洛阳民俗博物馆的相关从业人员应充分研究学习同行的优秀创新设计,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对不同类型产品的反馈意见,关注用户体验,从中找出问题,为改进文创产品设计积累经验。
博物馆文创设计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以及设计风格上,还体现在功能上。针对学生群体,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应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设计民俗刺绣、剪纸图样的纸胶带、笔、便签本、帆布包、食品等;针对有一定消费能力且对时尚元素敏感的年轻人,要注重傳统文化和流行元素的有效结合,对服饰、项链、耳饰、领带、装饰画、餐具等用具进行艺术化设计,还可与时下流行的美妆品牌合作推出口红、气垫、面膜、彩妆盘、化妆刷等产品,例如花西子的彩妆盘,运用微雕、浮雕等技术,给人以视觉享受;针对生活阅历丰富、对文化方面要求更高的中老年人,可以与一些高档茶具、茶品包装、镇纸、书画等既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又凸显气质的产品相结合,满足其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建构文创设计体系,以品牌化思维运营
目前,许多博物馆已经实现了定位升级,以IP品牌化思维构建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体系。
第一,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将洛阳民俗博物馆内的馆藏资源进行整合分析,根据色彩、图案、材质、工艺等进行归纳,通过现代化技术建立素材库,以便找寻可综合利用的相关素材。
第二,调研市场需求,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将消费者群体类型标签化,提高文创设计以及宣传推广的针对性。
第三,确立特色定位,根据对前期馆藏文化资源以及消费者的喜好开展的调查分析,提取文化资源中独具地方特色的内容,明确自身定位和品牌的发展方向。
第四,开展多样化创新设计,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文化元素与产品的造型设计、功能使用、情感互动等结合,进行多样化探索,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重视消费者与文化之间的互动。
第五,打通多方合作渠道,形成产业链条。实现馆藏品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企业的合作,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与媒体平台的合作,拓宽文创品牌及产品的宣传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销售空间,通过直播等现代化营销方式,促进文创产品的发展。
洛阳民俗博物馆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与广大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通过打造品牌化、系列化、具有创新性的文创产品,才能在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同时,讲好历史故事,传播民俗文化,引领正确的价值导向。
(作者单位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