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RPA技术”在招投标评审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

2023-08-01 15:27彭媛媛罗伟铭尚佳毅
科技资讯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协同管理区块链

彭媛媛 罗伟铭 尚佳毅

摘要:近年來,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新经济业态,区块链、RPA等新兴技术手段成为助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该文主要分析了招投标领域的痛、难点问题,发现其普遍存在着跨系统数据无法互联互通、重复性工作耗时耗力等问题。基于此,该文运用区块链及RPA技术,将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手段应用于电子招投标评审过程中,提出了“区块链、RPA+招投标”的智能化评审模式,解决信息共享、人力解放等问题,致力于进一步提升电子招投标公开透明、互联互通、协同管理水平,推动电子招投标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区块链   RPA技术   评审智能化   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 RPA Technology" in the Bidding Evaluation Process

PENG Yuanyuan  LUO Weiming  SHANG Jiayi

(Southwest Branch,PetroChina Materials Co., Ltd., Chengdu,Sichuan Province,610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igit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have become new economic formats, and emerging technical means such as blockchain and RPA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conom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pain and difficult issues in the field of bidding and tendering,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interconnection of across-system data, and time and labor consumption of repetitive work.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pplies core technical means such as decentralization, consensus mechanism and smart contracts to the evaluation process of electronic bidding by blockchain and RPA technologies, proposes an intelligent evaluation model of "blockchain and RPA+bidding" to solve issues such as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human resource release, and is committed to further improving the openness, transparency, interconnection, and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level of electronic bidding, and promoting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bidding.

Key Words: Blockchain; RPA technology; Intelligent review;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1 研究背景與意义

党的二十大中强调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我国数字社会生态营造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招标投标行业整体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背景下,招投标交易活动仍面临着“点多、面广、量大、人少”的问题。例如:为提升招标质效,强化招标管理,招投标领域内各类平台独立运行、并行发展,缺少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共享共用。此外,招标业务全流程仍存在着流程断点多、手工作业工作量大、操作过程繁琐、协同管理开展难等问题。

而应用区块链、RPA等智能手段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区块链采用去中心化等模式能够实现招投标活动中多主体独立参与交易,确保链内多节点数据互相共享、透明公开、不被轻易篡改、伪造[1]。与此同时,RPA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处理工作流程解决跨系统的数据搬运工作问题,替代人工完成高频重复性工作,节省人力成本消除操作断点[2]。据此,基于目前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与数字化手段发展现状,该文依托区块链和RPA技术,结合其理论基础与核心技术,选取招投标具体业务场景,积极探索招投标领域智能化水平提升方式。

2 “区块链+RPA技术”在招投标评审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2.1 技术概述

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作为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技术,对于提升招投标领域评审过程智能化水平发挥着巨大的优势。在传统数据存储模式下,由中央处理节点实现数据的存储、记录与更新,且多主体间缺乏可靠“信任”网络、数据易被篡改、系统抗风险力较弱。对比中心化数据存储模式[3],去中心化技术及共识机制的运用,使数据分布式存储,实现全链路多节点共同维护数据及区块链的自信任,确保信息真实可靠。中心化、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模式对比如图1所示。

运用智能合约这一计算机协议 [4],充分发挥其规范性、不可逆性、不可违约性等特点,使得招投标评审过程中的格式化需求被快速响应,提升智能化效率。运行原理如图2所示。

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积累基础上,RPA技术能够代替人工实现查询、对比、输出,进一步提升评审过程智能化水平。

2.2 应用场景

招标采购作为一个多节点的交易活动,其涵盖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关键流程。而评标作为审查确定中标人的必经程序,是保证招标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区块链技术、RPA技术不断趋于完善的背景下,该文将其技术手段应用于招投标评审过程中,不断探索两者的深度融合,实现数据共享、智能替代、协同监管等预期效果。招标评审过程内容如表1所示。

与此同时,结合招投标活动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从流程、主体、平台这3个维度探讨如何将区块链技术、RPA技术应用于招标评审过程中具体业务场景中去,以提升招投标领域智能化评审水平。

2.2.1 评审前

招投标评审过程中,评审前工作大多具有预备性质的特点,因此对其重视程度普遍较低。例如在评标委员会组建这一业务场景中,便能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与RPA技术改善传统模式下无法根据评审专家履职情况进行抽取情况。前期,区块链内相关主体将近期已完成的招标项目评审专家履职情况通过加戳验证的方式上链至相应主体区块,形成该部分不可随意更改的数据信息。在招标项目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专家履职评价情况也将形成对应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招标人、监管机构等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针对专家履职情况要求达成共识,并通过区块链内智能合约方式形成协议。在具体招标项目确定评标专家抽取专业情况下,运用RPA技术,根据履职情况要求等运行规则实现专家信息自动识别、比对与输出,在评审工作开始前把好评标委员会质量关,为后续具体评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提升评审效率,推动专家协同管理。

2.2.2 评审中

初步评审、详细评审等评审中的具体工作作为招投标全流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区块链及RPA技术若能充分应用于该节点,将进一步提升评审智能化水平。相较于传统数据库而言,区块链技术有着数据唯一性、可供溯源性、不可篡改性等优势,有助于提升招标评审效率,提高评审质量。首先,在区块链核心技术中的哈希(hash)算法支撑下,链内各区块会根据不同主体、时间等关键要素生成唯一的哈希值,并完成上链储存。其次,链内区块实现数据更新后,新数据产生、旧数据并不会被覆盖或消失。相反,新、旧数据会组合形成相关数据信息的历史集合,为区块链技术数据可追踪性提供数据基础。最后,哈希算法下生成的唯一哈希值具有难以逆向计算的特点;此外,区块链内采用的共识机制要求数据修改需要同时满足链内多数主体的利益,达成共识才能启动数据修改流程,这都决定了其具备不可篡改的特点。

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还有其特殊的架构模式。一般来说,区块链系统包括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该文主要将区块链架构模式与招标评审过程相结合,积极探索区块链、RPA技术等在智能化招标过程中的深入应用。

在充分运用区块链+招标评审架构模型[5]基础上,该文选取了评审过程中的两个业务场景[6],以此说明如何在招标评审过程中应用区块链、RPA技术并充分发挥其优势。

(1)投标人信息查询、对比。

在具体招标项目评审过程中,往往要求投标人具备良好的企业信誉,而这往往涉及了全网多个平台的信息,例如征信平台、全国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或企业平台等。但目前仍面临着多平台信息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投标人虚假应标、信息变更后无法实现溯源追踪等实际问题。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可以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政府监管主体、行业协会、企业等多个主体建立联盟链。在针对链内记账规则达成共识后,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独立地生成区块数据信息并上链。随后,依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则并形成链内的智能合约。若投标人存在合约中规定的相应失信行为,区块链系统会自动识别,并追踪、锁定唯一投标人,最终利用RPA等技术实现查询、对比报告自动匹配并输出,实现跨平台的信息共享,减少评审失误,提升评审效率。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2)智能评审机器人的运用。

在电子化招投标迈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评审过程智能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将RPA技术与智能评审机器人有机结合便能极大程度地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智能评审机器人能完成专家签到及健康状态监控,并实现相关数据动态更新,并且利用RPA技术抓取高健康风险状态后做相应提示;其次,智能评审机器人还能为评审专家提供智能助手+人工服务的问题解决模式,例如:针对评审系统如何使用等非实质性问题则可以通过RPA技术手段抓取数据库内相应信息,依靠智能助手完成解答、有关项目业绩认定等实质性问题则可以通过人工服务端口告知相应项目负责人,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智能评审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机械的程序性工作中得以解放,更加专注于提升招标服务质量。

2.2.3 评审后

在合规化管理成为推动招投标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的背景下,区块链、RPA等技术的深入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实现招标交易活动中各主体、多节点的协同监督管理。招标人、招标代理结构、投标人、公共服务机构、第三方交易平台、监管机构、其他机构等各个主体作为独立的监督管理节点,进行区块数据上链,形成一个联盟链。例如:在评审工作结束后,首先,联盟链内各主体可以互相监督其交易流程是否依法合规、交易内容是否真实可靠,使各节点的交易活动均处于公开透明的环境下,确保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其次,招标人或代理结构等主体可依据自身需求,利用RPA技术,选择联盟链内有关节点,进行个性化归档管理。最后,监督机构在联盟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节点进行溯源追踪监督,对关键节点进行常态化监管,对易忽视节点进行不定時监管,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

3 应用效果分析

区块链、RPA技术等作为智能化数字技术,其哈希算法、去中心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与系统自动识别、定位、抓取、输出等核心技术,能够充分实现溯源追踪、防止篡改、自动执行等功能,在此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推动链内全流程、各主体、多场景的协同管理。除了评标这一流程外,招投标交易活动还包括了招标、投标、开标、定标多个节点,若区块链技术及RPA技术中的核心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招投标领域全流程将实现以下预期效果:一是智能替代,应用RPA技术高效应对自动化需求,扩展对接人工智能技术,有效缓解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二是数据共享,通过探寻统建系统、他建系统与自建系统等多系统间的契合点,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通各信息化系统壁垒,全面整合跨平台、多主体、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实现系统间资源共享;三是协同管理,采用关键环节重点监督+普通节点随机抽查的监管模式,确保招投标全流程风险可控,提高协同管理水平,提升招标管理质效。

4 结语

该文借助区块链技术与RPA技术,着眼于招投标评审过程,从评标前、评标中、评标后三个时间节点出发,积极探索上述技术手段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应用。而随着区块链、RPA技术等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渐扩大,我国数字化技术和应用在政策、产业和技术等多方面均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更应积极探索招投标领域与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招投标领域智能化水平,推动智慧化招标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1] 王志强,聂策明,邓恺坚,等.基于区块链的评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8):158-160,163.

猜你喜欢
协同管理区块链
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面向协同管理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研究
协同管理理论下的高校技防建设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协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