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评价

2023-08-01 00:52刘靖宇张化楠
科技和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省份食用菌竞争力

刘靖宇, 张化楠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推动我国农业向世界一流先进农业进军的强劲动力。食用菌产业是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特点的生态循环农业[1]。中国食用菌产量由2010年的2 201.16万t增至2020年的4 061.42万t,产值由2010年的1 413.22亿元增至3 464.79亿元,10年间全国食用菌产量增加1.83倍,产值增加2.45倍。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继粮食、水果、蔬菜、油料之后的第五大农业产业[2],是促进中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3],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产业竞争力是特定区域内某一行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力的体现,提高产业竞争力对于提高产业市场影响力、效益以及产业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近年来各地市充分发挥产业规模、丰富劳动力等优势,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民就业率、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年来,随着其他省份食用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扶农政策的不断支持,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优势逐渐降低。在食用菌优质品种选育、产业深层次加工、轻简化与数字化栽培、市场规模、资本等方面的短板日益凸显。如何突破自身食用菌产业不足,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山东省乡村振兴建设,已成为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食用菌品种构成与区域布局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对丰富全国食用菌产品多样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山东省已有40余个食用菌品种形成规模化栽培,产量超过万吨的品种有18个。近10年来山东省大宗菇类产量稳步增长,2020年各品种中产量最大的为平菇,达165.78万t,占全省总产量49.86%,产量居全国第二。金针菇产量仅次于平菇,产量为67.78万t,占全省总产量20.38%,产量居全国第一。毛木耳、香菇、双孢蘑菇和黑木耳产量超10万t,四者占全省总产量32.24%。大宗菇类得到发展的同时,珍稀菇类也不断发展。金顶菇、松茸、虫草、真姬菇、猴头菇等稀缺菇类占全省总产量比例不断上升,所占比例已超过13%。

根据各地市间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差异[4],山东省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区域布局,积极构建东、西、南、北、中、东南六大特色食用菌产区,形成东产金针菇、西产双孢菇、南产平菇、北产香菇、东南产黑木耳、中产珍稀食用菌的空间布局。2020年,全省已有32个地区产量超过万吨。

随着栽培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山东省食用菌逐渐走向科学化、多元化、现代化、综合化生产,由传统的天然栽培模式向养菇房模式、“庭院式”、温室大棚等模式转变,有效克服了传统栽培模式生产周期长、食用菌品质不均等缺陷,切实丰富了山东省特色食用菌产品种类。

1.2 产业产值与规模

近10年来,在山东省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食用菌产业初步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生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效益稳中有升。2020年,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达332.53万t,居全国第三。如图1所示,2011—2020年,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先增后减;2011—2015年,山东省食用菌总产量大幅增长,2015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为446.31万吨;2015年后,食用菌产量逐渐下降,但2018年以来,食用菌产量下降速度有所放缓。

数据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官网图1 2011—2020年山东省食用菌产量

由表1可知,全国食用菌产值在10年内大幅增长,由2011年的1 453.24亿元增至2020年的3 464.79亿元。山东省食用菌产值呈抛物线式变化,与食用菌产量走势基本一致。2011—2013年产值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13年同比增长19.15%,产值增速为10年间最快。2016年山东省食用菌产值达到最高点,2016年后,产值呈现下滑趋势。总体来看,山东省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例由2011年的12.56%降至2020年的5.91%。

表1 2011—2020年山东省食用菌产值

从产值与产量的变化来看,山东省食用菌产业近10年来迅速发展。由图1和表1可知,2015年以来,山东省食用菌产量呈下降趋势,产值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产量与产值在全国排名都有所下降。可见,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逐步减弱。

1.3 食用菌产业经营模式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主要采用三种经营模式:一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户分散经营,具有生产成本低、灵活性高、生产技术要求低等优点,但也存在产品品种少、生产效益低、生产规模小等缺点[5]。作为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小农户生产贡献了山东省食用菌产量的80%以上。二是工厂化生产,即以企业为经营主体,利用现代化设备与栽培技术进行生产,具有高经济效益、高生产效率等优点[6]。2020年山东省已有100家企业形成工厂化生产体系,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已初步实现工厂化生产。三是多种经营主体合作的经营模式,即农户、企业、合作社、其他生产主体合作进行食用菌生产,该种生产模式克服了小农户生产与工厂化生产不足。近年来,山东省食用菌生产逐渐走向多种主体合作的经营模式,如“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化新型经营模式[7]。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并且呈现发展快、数量大、规模广、效率高的特点[8]。山东省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三产融合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体系。

2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钻石模型”理论,选取生产要素、食用菌产业规模、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和产品五大要素构建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表2)。

表2 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1.1 生产要素

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部门,生产行为会受到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共同影响,自然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太阳光照时间、土壤条件、水资源、地形等。社会要素包括农业劳动力数量、工厂化程度、技术水平等。根据食用菌的生产特点,选取年平均湿度(%)、农作物播种面积(千ha)、劳动力数量(万人)作为生产要素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1.2 市场需求

各省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与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是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的直接体现,是各省份居民购买食用菌能力与意愿的间接体现,选取二者作为市场需求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1.3 政府政策

“钻石模型”认为政府是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变数,政府对农业领域的支持或抑制政策对农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选取各地政府农业财政支出(亿元)作为食用菌产业政府政策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1.4 食用菌产业规模

根据产业集群理论,企业通过建设产业园区等方式,形成区域集聚,使自身共享基础设施,形成资源优势互补[9]。因此,选取全国各省份食用菌产业园区数量(个)作为食用菌产业规模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1.5 产品

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是衡量其产业竞争力的最直观要素。由于食用菌种类丰富多样,价格波动幅度大,因此,以产量(万t)、产值(亿元)作为产品质量与效益的间接体现,选取二者作为产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2 模型构建与数据选取

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method)是多变量综合评价的重要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以降维的思想,从众多的原始变量中提取少量相互独立的因子,以代表原始变量中的核心信息[10]。由中国食用菌协会官网大数据平台整理可知,山东、河南、福建、黑龙江等23个省份占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99.27%,由此,采用2020年全国23个省份截面数据,构建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利用SPSS26.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多种变量中的代表性因子,进行综合评分,对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

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所采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20年统计年鉴、中国食用菌协会官网、华经产业研究院、前瞻产业研究院。

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2.3.1 数据的预处理与适应性分析结果

首先,为便于数据分析,对所采用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经过数据的标准化后,数据量纲差异已被消除;然后,对所选取的变量进行适应性分析,即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经计算得KMO检验的取值为0.544,其值大于0.5,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是有意义的。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显示,Sig值(显著性水平)小于0.01,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拒绝了各变量间独立的假定,即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可见,所选取的综合评价指标适应进行因子分析。

2.3.2 公因子的提取结果

利用SPSS26.0软件,得到各因子的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总计提取出3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这3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是3.163、2.597、1.177,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5.141%、28.859%、13.077%,解释了全部方差的77.077%,较好地解释了原始数据中的核心信息。

表3 总方差解释

2.3.3 因子载荷结果

运用SPSS26.0软件,利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经6次迭代后得旋转成分矩阵(表4)。公因子1在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X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上具有较大的载荷,二者主要体现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市场需求规模,归为食用菌产业市场需求竞争力因子F1。公因子2在农业财政支出(X5)和劳动力数量(X3)具有较大载荷,主要体现食用菌产业政府支持力度、劳动力数量,归为食用菌产业的资本竞争力因子F2。公因子3在产值(X9)和产量(X8)上具有较大载荷,体现了食用菌产业生产规模,归为食用菌产业规模竞争力因子F3。

表4 旋转成分矩阵

2.3.4 因子得分与排名结果

根据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结果,得出各公因子与各变量间的线性关系:

F1=0.013X1-0.169X2+0.181X3+0.430X4+0.421X5-0.072X6-0.075X7+0.132X8+0.029X9;

F2=0.277X1+0.191X2+0.279X3-0.084X4-0.043X5+0.461X6+0.288X7-0.185X8-0.031X9;

F3=-0.268X1+0.145X2+0.018X3+0.080X4+0.040X5-0.142X6-0.021X7+0.528X8+0.408X9。

将完成标准化的初始数据代入上述公因子线性表达式中,可以得到F1、F2、F3得分。为更加精确剖析各省份的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进行加权计算,得到综合得分模型F如下,各省份食用菌产业竞争力得分如表5所示。

表5 各省份食用菌产业竞争力得分

2.3.5 实证结果分析

所提取的第一个公因子F1反映了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是各省份市场需求竞争力的体现。F1在综合模型中所占权重最大,为45.59%,是影响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山东省得分为0.31,全国排名第6,前5位分别是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可见山东省与其他省份相比,市场需求规模仍有发展空间。

第二个公因子F2反映了各省份食用菌产业的资本竞争力,其所占权重为37.44%,仅次于市场需求竞争力。可见,资本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山东省资本竞争力得分为1.03,全国排名第4,仅次于四川、江苏、广东。

第三个公因子F3反映了各省份食用菌产业规模竞争力,其所占权重为16.97%。山东省得分为1.25,位居全国第3,仅次于河南与福建。相较于其他两个公因子,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的生产规模上优势最大,是产业优势的核心所在。

从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来看,广东第1,得分为1.24,江苏第2,得分为1.17,浙江第3,得分为0.96,山东得分为0.74,排名第4,由于资本竞争力与市场需求竞争力的劣势,山东省产业竞争力与食用菌生产强省仍有差距。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基于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利用全国23个省份宏观数据,根据“钻石模型”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在产业规模竞争力方面,山东省得分为1.25,全国排名第3,排名高于市场需求竞争力与资本竞争力,即产业规模是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②市场需求条件在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评分模型中所占权重为45.59%,权重最大,即市场需求条件是影响山东省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③与食用菌生产强省相比,山东省食用菌产业在市场需求规模竞争力、资本竞争力上仍存有一定进步空间。

3.2 政策启示

第一,发挥自身生产规模优势,继续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一是应提升高产量、高产值的食用菌种开发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持续推进轻简化与数字化栽培体系建设,进一步选育宜机品种与开发新型培养基质,研发与引进轻简化栽培设备,推动食用菌生产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着力打造食用菌智能工厂,基于大数据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工厂化生产,切实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下,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为导向,发挥小农户在食用菌产业生产和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

第二,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市场需求规模。坚持以全产业链为支撑,构建食用菌梯次加工技术体系。利用食用菌产品的多元化、优质化、营养化、绿色化等特性,打造具有高附加值的食用菌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完善市场体系缺陷,形成具有特色风味、特定功能的产品品牌。同时,山东省食用菌企业进一步加大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宣传力度,提高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第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重视人力资本投资。资本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支撑,山东省政府应建立食用菌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提升金融资金支持,降低生产主体银行贷款门槛,构建食用菌生产风险补偿机制。积极构建食用菌行业人才培养体系,联合省内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协会与工商企业,形成“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机制。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与选拔行业领军人才,合理配置区域间人才构成,形成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模式,以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切实提高山东省食用菌产业资本竞争力。

猜你喜欢
省份食用菌竞争力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