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创活动调查与科创模式建设

2023-08-01 08:58肖宇薇李惠雯
武夷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科创竞赛科技

肖宇薇,李惠雯

(闽江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教育需求多样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强大生力军,加快高校科创教育体系建设,既是推进国家科创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高校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科创教育体系组成也将成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现阶段高校科创教育仍存在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健全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科创需求信息共享不及时、设备资源不充分[1];学生知识储备不够、申报动力不足、申报动机不纯;指导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重申报轻考核轻奖励[2]。开设的创新课程不能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热情;提供的实践学习不能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参与意愿总体不高,科技创新的受众是小部分学生[3]。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持续提高,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模式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优化教师队伍、营造浓厚氛围、厚植双创理念以及保障场所易用,加强经费支持等方面着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4]。优化整合各项科技资源,创建复合立体培养体系,为大学生进行科创活动提供平台支撑。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社团活动中,在校园内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5]。以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的建立与实践进行研究,形成学习基本知识-发现实际问题-探求解决方法-进行成果输出的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品质[6]。

1 科技创新活动现状调查

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兼具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征,主体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区别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学生不受学科时间和课程限制,可以自主选择科创活动的内容和项目。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来源于大学生对竞赛、项目等系列科创活动的学习、创新和实践。通过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创新,产生科技创新思维,创造新的概念、思想及方法;通过实践,检验科技创新的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7]。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为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8]。

为更好地了解M 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现状,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 余份,访谈人数30 余人。问卷涵盖四个维度:认知与参加情况、兴趣与参加意义、困难与影响因素、意见与解决办法[9]。

2 科技创新现状问题分析

2.1 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认知与参加情况的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1 所示,对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科创活动的了解程度,63%的同学对其一般了解,26%的同学对其非常了解,11%的同学表示自己完全不了解竞赛或项目等科创活动。在参加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类竞赛次数的问题上,39%的同学从未参加过,33%的同学只参加过一次,16%的同学参加过两次,仅有12%的同学参加过三次及以上的科创竞赛。在参加参加科研项目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次数的问题上,43%的同学从未参加过,41%的同学只参加过一次,10%的同学参加过两次,仅有6%的同学参加过三次及以上的科创项目。

表1 高校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知与参加情况调查结果Tab.1 Cogni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activities

结果表明,近九成同学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一定的了解,覆盖率仍未达到100%;仍有约四成同学从未参加过科创竞赛和项目。高校需进一步加强科创活动的重视推广,增加科创活动的宣传成效,激发同学们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动员同学们广泛参与到科创活动中,催生科技新活力,澎湃创新新动能。

2.2 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与参加意义的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2 所示,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态度,73%的同学表示有足够空余时间可以参加,26%的同学认为无论如何科创活动都是很有必要参加的,1%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最能激发参与兴趣的种类,依次为学科类竞赛、按个人兴趣自选的相关课题、创新创业类竞赛、教师科研项目或大创项目。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集中在提高专业素养锻炼实践能力、学习与他人沟通等团队协作能力、满足生涯规划有利于今后升学就业、综测加分等有利于评奖评优、满足个人兴趣爱好。

表2 高校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与参加意义调查结果Tab.2 Interest and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activities

结果表明,几乎所有同学都愿意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生动机大多立足于学科专业、个人兴趣,结合生涯规划、追求上进。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有了解,自身也有意愿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但因缺少适当的引导,相当多的学生止步于了解层面,真正参与到科创活动之中的学生只占少数。

2.3 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困难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3 所示,制约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缺乏对科创活动系统的了解、缺乏时间精力、缺乏合适的团队成员、缺乏合适的指导老师、个人能力有限。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集中在缺乏场地物资等条件保障、缺乏过程中专业的培训指导、缺乏有效的团队协作、缺乏持续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科技创新活动信息获取渠道来源依次为学校或学院通知发布、各类赛事官网公众号、同学间交流。

表3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困难与影响因素调查结果Tab.3 Difficulti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activities

结果表明,科创竞赛与项目存在一定的参与门槛,单靠学生基础能力完成度有限;需要投入较多的个人精力和时间,且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取得明显回报和成效;大多依赖于团队协作,除专业学科基础知识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仍有要求。高校亟待倡导多主体参与,完善全过程保障,畅通消息渠道和提供全面支持。

2.4 对于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与解决办法的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4 所示,所在院系目前科创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教学内容设置与竞赛和项目所需技能存在一定差距;现有的科创模式不能适应竞赛和项目的要求;系统性指导过少,学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自学热情和能力不足;奖励机制缺少,条件保障不足,师生参赛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设置改进意见依次是增加实习实践类课程、开展学科竞赛指导性课程、增加科研技能和方法课程、增加创新创业相关技能培训。培养科创能力的方式集中在、加入相关科创社团、参加各类学术讲座研讨活动、积极参与各类竞赛、联系老师加入项目团队。

表4 高校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见与解决办法调查结果Tab.4 Comments and solu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activities

结果表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但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系统的训练,有限的实习实践也无法满足学生们切实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目前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教学模式仍是传统的讲授和“手把手”的实验室训练,导致学生课上体会不到自己探索与发现的乐趣,从而降低参与科创活动的积极性。

3 科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为了培养适应新的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项目研究、竞赛实践中学有所长,建立大学生综合科技创新体系,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的关键是构建一个内容完整、覆盖全面的科创体系和分工合理、行之有效的科创模式。高校需结合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心理,满足学生需求,强化竞赛和项目与学科专业教学相结合,引导学习和实践与创新和创造相适应。

3.1 强化体系设计,激发科创活力

如图1 所示,建设一个完整的具有资源、教学、项目、管理、展示五个平台的多层面立体化科技创新体系,以制度化、系统化、一体化推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开放。

图1 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示意图Fig.1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system

通过梳理各类校内外教育资源,引入政府、企业资源,达成校际、院系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外科技教育共同体。学术讲座、实践沙龙、科技课堂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多策并举、内引外联,有效运用,使各部门科学教育的实践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互为依托、相互衔接,使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针对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产教融合,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设置更优越的激励政策,合理评价和奖励机制;更广泛的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发布动态进展,大力宣传科创先进事迹,树立先锋榜样;更扎实的组织建设,组建学生专业竞赛社团、依托学院教研室实验室、签约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更全面的条件保障,整合场地场馆资源、更新设备仪器资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拓展创新训练,促进成果孵化,鼓励创业运营;集合优秀作品筹备展览,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促进科创文化普及深化。

3.2 细化运行模式,创新驱动发展

如图2 所示,在“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基础上构建“协会+团队+项目”的科创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创项目为导向、科创团队为主体、科创协会为基础,融合开展各类科创活动。

图2 “协会+团队+项目”科创模式示意图Fig.2 Scientific innovation mode of "association+team+project"

依托科创协会组织学生日常科创活动,在协会内部设立竞赛部、项目部、教学部、活动部、宣传部。创建不同学科、不同竞赛的科创团队,其中包括学生参与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兼具竞赛属性与兴趣属性,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加入团队,了解比赛性质内容,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的引入创新实验内容,将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横向课题、科研项目等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合到课程中。贯彻参与式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既可以为学生强化综合素养,也可以为科创活动奠定基础。

同时以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与老师指导的项目课题共同导向,强化项目指导和跟进研究,对有前景有发展的团队提供资金与孵化基地支持。按照“依托学科优势,发挥学科长处”,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协同的发展道路,促进成果转化及引领教学示范应用。

3.3 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协同创新

如图3 所示,为使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长久有效运行,引入多维主体、划分明确分工、落实落细责任。通过充分整合企校院系多方资源,调动学院、教师、协会、学生等主体积极性,以学院为支撑、教师为引导、协会为平台、学生为主导。

图3 科技创新主体职能分工示意图Fig.3 Division of functions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subjects

科创协会作为组织者,承办各类竞赛、管理项目申报、组织学习培训、开展专业活动、宣传氛围营造。服务性与管理型相互补,不断优化治理模式,促进持续发展,建立内部运营管理制度的同时,深化服务意识,服务科技创新团队。

学生团队作为参与者,参加各类活动、竞赛、项目;提升个人知识、技能、素养;完成认知学习—实习实践—成果转化。同时通过科创协会媒介,充分发挥高年级优秀学生朋辈辅导的带动作用,有效形成学生科技创新传帮带人才培养梯队。

教师团队作为指导者,对接各类竞赛、指导纵横项目、制定教学计划、传授知识技能、针对规划培训。开展分阶递进培训,引导学生研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思政团学作为管理者,协调内外资源,健全组织架构,落实条件保障,完善激励政策。规范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申报、指导、检查、结题等管理过程;优化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类竞赛组织、选拔、训练等指导方案;打通校内外资源与项目、协会、团队之间的关键环节。

3.4 初具规模成效,深化应用推广

通过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切实增强高校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如图4、5 所示,M 学校新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18 项、省级项目229 项;新增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项目1188项;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1 金2 银8 铜、省赛16 金21 银39 铜,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中获国赛二等奖1 项、三等奖4 项,省赛特等奖2 项、一等奖7 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30 项,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国赛1 金1 银3 铜、省赛5 金18 银25 铜。

图4 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新增情况Fig.4 Addition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events and competitions

图5 创新创业竞赛累计获奖情况Fig.5 Accumulated award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s

4 结语

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M 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建立“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细化“协会+团队+项目”科创运行模式,落实“科创协会”、“学生团队”、“教师团队”、“思政团学”主体责任,闭环学生科创能力培养的链路,突破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瓶颈,深化高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改革。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和模式仍任重道远,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需不断完善进化,让更多大学生参与科创活动训练,落实科技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实效。

猜你喜欢
科创竞赛科技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科技助我来看云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