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背后的香港巴塞尔

2023-07-31 14:14赵墨
中国美术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艺博会巴塞尔画廊

赵墨

香港与内地实现全面通关后,艺术界的3月因为香港巴塞尔(Art Basel)而躁动,连续三年缺席的遗憾终于在2023年得到弥补。朋友三年未见,大力握手,深情拥抱,成就香港巴塞尔“最高密度艺术社交活动”的年度称号。

本届香港巴塞尔有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177家画廊参展,和疫情三年相比当然算得上盛大,但对比疫情前2019年的242家、2018年的249家参展画廊的规模,还是缩水了三成左右。由此可见,虽然疫情落下帷幕、香港通关,但Art Basel想重回疫情前的巅峰状态,仍要假以时日。但在五个展会日的时间内吸引了超过八万名观众,以及社交媒体上活跃的各种画廊开幕、派对、晚宴情况来看,香港巴塞尔或许已经恢复了它的魔力。

“尽管来之前就想到这次香港巴塞尔的效果会回温,但是没有料到现场会这么火爆”“现场成交非常好,也与不少新藏家建立了联系,作品的问询度都比较不错。那个活跃的、高质量的香港巴塞尔回来了”“现场的人气与买气似乎和疫情前没有差别,市场很好”“人多到没有时间坐下来,一直在接待”。五个展会日结束后,不仅是一大批国际蓝筹画廊,诸如卓纳画廊、高古轩、佩斯画廊、贝浩登、豪瑟沃斯、白立方、厉蔚阁等,携带乔治·巴塞利兹、安尼施·卡普尔、格哈德·里希特、菲利普·古斯特、草间弥生、马林·杜马斯、伊丽莎白·佩顿、亚历克斯·卡茨等如今艺术市场上的硬通货,频频传来销售捷报。一些国内画廊,诸如香格纳画廊、麦勒画廊、维他命艺术空间、北京公社、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星空间、没顶畫廊、千高原艺术空间等,纷纷选择群展形式,也带来了90%的画廊销售半数以上作品的耀眼成绩,打破了以往国内画廊“陪跑”的局面。

无论是参展画廊的数量、地域范围,还是艺术家的名气、作品质量,抑或现场的人气、销量,甚至于社交媒体上层出不穷的消息,都不负香港亚洲艺术中心之名,也让“唱衰香港”的论调不攻自破。这几年来势汹汹的首尔、新加坡想要赶超香港,或许还“道阻且长”。毕竟艺术中心地位的形成,是建立在教育、文化、金融体系等多维的因素背景下,它需要长时间的孕育积累,绝不是单一事件可以撼动的。再加上香港这几年新开的,诸如M+视觉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馆当代美术馆、H Queens大楼等大型场馆,也使得香港的艺术生态更加完善精进,所以香港作为艺术中心的基础是扎实的,这也才能真正托得起艺博会的这份热闹。

当然,热闹、欣喜并不能完全掩盖香港巴塞尔繁荣背后的“混乱”。活动首日,会场内短时间涌入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但是主办方没有进行分流和控流,让整个艺博会看起来像是个大卖场,嘈杂不堪,挂在墙上的好作品和那些想要好好看展的观众,都显得有些孤独。再者,展场上充斥着潮流的、可爱的动漫作品,对深入人心的艺术品和严肃的画廊也是一种伤害。除此之外,面对日益丰富的藏家结构,与之相对应的作品面貌并没有让人耳目一新,而是逐渐套路化,来来回回就是那些硬通货艺术家,少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艺术家被推出,还有很多展位凌乱得像个拼盘,缺乏策划。当然,也不乏许多平时与艺术圈没什么往来的观众表示,很难真正参与到香港巴塞尔这场博览会中,除了拍照,啥也干不了。当然我们承认艺术品的购买和保有,确实并不属于所有人,但是怎样通过这样规模盛大的艺博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艺术品的欣赏、收藏行列里来,对更加持久、健康、繁荣的艺术生态至关重要。

无论本届香港巴塞尔取得了怎样的好成绩,或是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弥补的方面,但世界的再次合作共赢,以及人与人再次面对面的沟通互联,都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当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时候,香港还是那个香港,巴塞尔也还是那个巴塞尔,该回来的,一个也不会少。

猜你喜欢
艺博会巴塞尔画廊
2023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展会格莱斯顿画廊展位
多元市场下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艺博会观察
巴塞尔Parterre One多功能休闲空间
画廊
如火如荼的艺博会
画廊
画廊
巴塞尔:莱茵河畔的博物馆之城
第14届广州艺博会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