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会
当下,汽车产业的“大航海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成长,中国汽车出口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从“以市场换技术”到如今的“加价出口”,中国车企与世界汽车巨头的竞争地位正发生历史性易位。
Currently, the "Age of Great Navigation" in the automotiveindustry has arrived.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domestic newenergy vehicle industry, China's automobile exports, represented bynew energy vehicles, have shifted from "market access in exchangefor technology" to "exporting at a premium", resulting in a historicshift in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s of Chinese automakers and globalautomotive giants.
汽车出口新时代
1 0 8 . 2 万辆、2 0 1 . 5 万辆、3 1 1 . 1 万辆……从2020年到2022年,三年之间,中国的汽车出口总量实现百万增量“三级跳”,跃居全球第二。2023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持续“高歌猛进”:1—4月,汽车出口已达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颇为亮眼,总量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
“保守估计,2023年全年将实现400万辆以上的出口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王都表示,以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汽车出口量在2021年赶超韩国、2022年赶超德国之后,2023年或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不难看出,汽车出口总量“一路狂飙”的背后,是中国汽车产业迅速崛起的真实写照,而“势如破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为我国的汽车强国之路注入新的动力。业内人士指出,我国汽车出口新时代已至。在新能源汽车出口保持高水平同时,出口车型高端化、对象多元化已成为趋势。
“新能源汽车给中国汽车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让中国汽车品牌可以更自信地站在世界汽车大舞台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们将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推向全球市场,并且,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同时,也正在向全球输出“中国品牌”和“中国技术”。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都具备较为突出的技术优势和产业链韧性,叠加国内综合制造成本优势、智能化先发优势,在海外市场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表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整车出口量前十的车企中,上汽整车出口数量最多,累计出口39.6万辆。而比亚迪出口增速最快,年內累计出口6.9万辆,同比增长14.2倍。奇瑞、长城汽车的出口增速也非常显著,分别同比增长1.8倍和1倍。
近年来,上汽、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等自主车企也纷纷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及供应链建设,传统的出口模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上汽集团在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和英国伦敦设立了三个创新研发中心;在泰国、印尼、印度建立了三个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奇瑞汽车也在欧洲、北美、中东以及巴西等地建立了全球研发基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奇瑞已经在全球建立了10家海外工厂。
比亚迪在海外建厂的步伐同样激进。2022年,比亚迪全资投资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在泰国正式开建。据悉,比亚迪还计划在巴西、欧洲等地建设工厂。
此外,长城、长安等自主车企也都规划了明晰的海外建厂计划。新造车势力方面,蔚来、理想、小鹏、爱驰、威马、岚图已于近年陆续出海。欧洲、东南亚市场是这些企业的出海首选地。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已于去年7月在匈牙利投资建设了首个海外工厂,加速实现生产本地化。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在海外建立工厂,意味着以更低的成本服务本地客户,既有利于海外业务经营,也利于扩大在海外市场的占有率。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汽车出口增速将保持平稳。当前欧美发达经济体高利率、高通胀,需求有所减少,而新能源汽车在节能方面有一定优势,将吸引欧美客户的关注,满足其节能和低碳环保需求。
除了实现产品出口外,也有部分中国车企开启了向海外市场的技术输出。以吉利汽车为例,过去两年,吉利已与全球汽车合作伙伴签订了超过200亿元的技术转让和产品研发合同。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认为,技术输出将成为未来中国出口的一个新的亮点。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实现从卖产品到输出技术标准。
新能源车优势凸显
汽车“出海”已成为地方拉动本地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各地围绕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出多项鼓励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同时,为保障原料和设备的输入以及汽车成品的输出,多地还着力打通物流大通道,提供提前申报、快速通关等便利化举措,缩短了汽车出口通关时间,使汽车出口创汇更加便捷。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明确培育汽车出口优势,各地方、商协会组织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进行直客对接,引导汽车企业与航运企业签订中长期协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同时受益于我国汽车制造比较优势延续,叠加海外替代需求增长,将有效支撑汽车出口高景气度延续。
新能源车的出口增长得益于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势的双重驱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新能源车在性能、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驾驶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使其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
业内人士表示,成本和技术优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增长的重要支撑,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具备极高的性价比。中国车企不断填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空白,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世界领先,进一步获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几年前特斯拉汽车超过600公里的续航里程独树一帜,而如今,国内车企早已推出1000公里续航车型。更长的续航意味着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和电控技术,这意味着国内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已掌握核心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向电气化、数字化发展,消费者的购车理念也在逐渐转变。除了车辆品质、工艺以及续航能力等“硬”指标外,消费者也格外关注汽车的“软”实力。
“在选购汽车时,我很看重360度全景影像和辅助驾驶功能,以及自动泊车功能。”一位消费者表示,去年符合要求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并不多,而今年,具备相关功能的车型增加了不止一倍。
如今,国内外消费者都对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方面,中国车企走在世界前列。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身控制等方面都有诸多新产品发布。其中AI TO问界M5系列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版, 成为首个同时搭载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和鸿蒙智能座舱3.0的车型;比亚迪在车展上带来的云辇-P智能液压车身控制系统,让仰望U8成为目前唯一一款能够实现“高度+刚度+阻尼”同时自主调节的车型。从整车角度可以清晰看到汽车智能化的快速进展。
事实上,AI互联网技术对中国新能源车快速发展的加持是全方位的,包括提高车辆智能化水平、提升驾驶安全性、降低能耗等方面。例如,AI技术可以通过对车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和管理效率。通过软件与数据定义汽车,实现“千车千面”,这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新名片。
A I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和驾驶舒适性,新能源汽车将会在智能出行领域取得更加显著的突破和创新。同时,中国正大力进行新基建投资,加快充电桩、5G基站、路网协同等领域的建设,在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上有望领先,有利于促进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和不断更新迭代。
正是原创技术的明显优势,让新能源汽车越发“聪明”,同时极大增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话语权,让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不惧竞争,具备一定的溢价能力,成为引领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之一。
打好“本地化”这张牌
对于新能源品牌而言,出海也面临诸多困难,第一道难关便是成本压力。要知道,作为造车新势力代表性头部车企,“蔚小理”的日子其实并不太好过。面对特斯拉坐拥先发优势、全球市场和规模效应发起的“开年价格战”,“蔚小理”三家虽然整体营收都迎来增长,但在盈利上均未能真正“上岸”。
在海外市场开拓层面,如果选择相对发达的欧美市场。且不说,在巴黎这样的城市开一家像样的体验店,一年租金是多少,单就大宗商品入欧前必须经过的一系列合规认证,包括安全性能、网络环境等,再加上购买数据服务器等花费,前期的投入就堪称天价,再扣除成本、运费、关税等,即使售价提高之后单车利润仍旧不高。
而第二重障碍,便是消费习惯差异。目前全球消费意向仍旧以燃油车为主,再加上国外很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固有认知,无形中也加大了新势力品牌的教育成本。除此之外,营销模式的迥异也构成了一定的“交流障碍”。
意大利汽车经销商Koelliker集团CEO就曾在上海车展期间表示:“对于意大利市场来说,网上销售汽车是不合适的。意大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主力年龄多集中在50—60岁,他们对于网上销售渠道接受度很低。”在这一点上,虽说购买人群的年龄段可能不同,但三五年前的国人普遍对此也抱有类似的看法。
此外,尽管我国汽车出口近年来成绩斐然,但其实经济增长、地缘政治、贸易壁垒、供电安全、成本压力等问题都存在着不确定性,这些都是全球汽车产业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新能源汽车“出海”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上,一些领域我们有着不小的优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领域我们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例如操作系统和车用芯片,而这些是构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的核心。只有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加强研发投入,早日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才能巩固和扩大发展优势,让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更受欢迎。
我国新能源汽车海外版图不断扩大,也有赖于政策和物流等的支撑。近年来,围绕新能源汽车“出海”痛點,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不少重要举措,以支持汽车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无论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运输能力,还是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RCEP的全面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以及越来越多双边、多边自贸协定的签署和生效,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强劲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扬帆远航”。
我国车企进入海外市场,会面对文化和法律差异、汇率风险、国际关系变化等诸多挑战。这就倒逼相关车企不仅要深入研究新市场,还得加快建设海外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并有效保障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同时,整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和附件企业也要整合资源,抱团“出海”,共建海外的本地化供应链。应当说,能否打好“本地化”这张牌,关系到我国新能源汽车征战海外市场的最终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