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人贩子”余华英涉嫌拐卖儿童一案。据了解,此次余华英被指控拐卖11名儿童。
11名儿童,背后却又不仅仅是11个家庭,他们的人生际遇关乎整个社会的良知、底线。他们既是一个个家庭珍爱的成员,也是一个个成长中的个体,承载着家与国的希望。可以说,每一次拐卖案件的发生,都是对法律底线的践踏,对社会良知的伤害。
正因如此,“人贩子”的恶行罄竹难书,人神共愤。在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时代,“人贩子”不仅要接受法律的惩罚,更要接受舆论的谴责,严惩“人贩子”的呼声,体现的正是对拐卖犯罪“零容忍”的全民共识。
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偶发,对此,各地司法机关不仅开展了系列专项行动,也对众多犯罪分子进行了严判严惩,体现了敢于亮剑、严厉执法的鲜明导向。在此次余华英案中,公诉机关认为,余华英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且情节特别严重,建議法庭判处余华英死刑。虽未当庭宣判,但处以死刑的量刑建议,对于犯罪分子依然具有极强威慑力,传递了“让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