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具有战略支撑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出全面部署,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重要任务。
二十大后,党中央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提上日程,并不断深化其内涵和要求。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会议还强调:“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内涵的深刻概括。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认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当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个基本特征。
产业体系智能化: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当前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领域正在发生革命性突破,通过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深刻改变生产函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以人工智能為例,在AI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过程中,一方面赋能实体经济的技术升级,包括开发智能农业,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智能产业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服务业和文化教育产业智能化。另一方面推动实体经济的产业创新,包括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行业创新,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业创新,物联网与智能商业模式创新。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推动产业体系的智能化转型,必须持续拓展信息化、数字化的深度,努力抢占全球产业体系智能化的战略制高点。
产业体系绿色化:提高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化水平,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除现代化产业体系外,还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与绿色发展体系这一概念相比,产业体系的绿色化更侧重于供给端,主要指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具体措施上,主要有两方面内容。第一,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其中的绿色产业),引导资源型产业有序发展(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进原材料产业合理布局等)。第二,广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提升工业、农业、服务业全链条各环节的绿色化水平,并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等方式推动能源革命。
产业体系融合化:以“三产融合”为重点,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若干产业门类的简单拼盘,而是一个内部存在有机联系、功能互补的复杂生态体系。广义层面上,产业体系融合化主要指产业门类之间、区域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以及上下游环节通过相互交叉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动态发展过程。
产业体系的融合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重点在于三次产业的融合。例如供应链管理能够提供整合供应、制造、物流、销售等上下游链条服务,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二十大明确要求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三产融合”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黄文涛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当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三个基本要求。
产业体系完整性:巩固加强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加快补齐关键领域短板。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是世界上制造体系完整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链条能够有效压低工业配套生产成本,从而生产出品类丰富、质优价廉的产品,对内可改善国计民生,对外可保持出口优势。
在此基础上,中国既可以凭借相对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稳定价值链中低端,又可以凭借日益丰富的研发资源,逐步攀升至价值链高端。目前,中国在部分技术含量高的细分领域存在一定的“卡脖子”问题,未来要在巩固传统优势领域的同时,加快补齐相应短板,不断提高产业体系完整性。
产业体系先进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中国经济新动能新优势。产业升级是提高产业体系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发展”层面的核心内容。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发展,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具体主要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产业体系安全性:重要产业链自主可控,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安全是基础,发展是高度。产业体系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相互促进,并为提高先进性“保驾护航”。
当前中国面临着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保障重要产业链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方面是保障产业体系完整性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产业体系先进性的战略支撑。此外要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确保国家安全,确保基本民生,确保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总体正常运转,由此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运行。
黄文涛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主要指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
工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最重要的基础和核心,重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是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强国之基。各国产业体系整体的现代化水平,主要取决于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建国70余年以来,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当前中国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新型工业化将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把握信息化、绿色化等发展方向,并注重实现“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锚定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建设目标,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同时,新型工业化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二十大报告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提出的措施基本与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相照应。数字经济与实體经济的融合相当于“两化融合”(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升级版”,后者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长期主线。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农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根基,重点是推进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目前农业现代化仍是中国“新四化”同步发展中的短板,农业基础依然薄弱。例如耕地质量退化面积较大,育种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资源环境刚性约束趋紧,农业面源污染仍然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任务繁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强。
黄文涛表示,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战略导向上,首先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其次要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林牧渔的产需结构平衡水平;再次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逐步解决农业资源环境突出的问题;最后要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培育各种新产业新业态。
从实际层面来说,发展现代农业或推进农业现代化,既需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又需要乡村振兴全方位的制度支持。
服务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重点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达的服务业是产业体系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衡量经济发展现代化、国际化、高端化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的第三产业GDP增加值占比已居于三大产业之首,但服务供给的效率和质量有待提高,距离世界一流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根据功能的不同,服务业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发展取向上看,生产性服务业的目标要求是产业升级,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的目标要求则是消费升级,以提升便利度和改善服务体验为导向,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考虑到当前中国处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竞争加剧的关键时期,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愈发重要。
此外有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水平以及对资本和劳动较强的集聚能力,可以提升宏观经济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的可持续增长。而目前生产性服务业TFP对GDP的贡献率业已超过第二产业,并远高于生活性服务业,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这也是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目标要求之一。
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保障,重点是巩固现有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及“软件”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产业现代化乃至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历史上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计算机等技术的推广应用,都离不开相应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适度超前发展。
黄文涛认为,可以从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三个角度来理解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方向。完整性方面,目前中国交通、能源、水利等“硬件”基础设施的总体规模已世界领先,未来要通过交通强国建设工程、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等重大项目去巩固现有优势。而支撑电力、金融、网络平台等高效稳健运行的“软件”基础设施同样重要,“软硬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体系的整体效能。
先进性方面,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布局建设了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各类新型基础设施,以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二十大报告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分提出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物联网同样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安全性方面,为适应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需要,依托大城市郊区现有旅游住宿等设施建设“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成为目前基建的新方向。
除“四梁八柱”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需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支撑。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要求,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表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金融体系以及人力资源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的要素支撑。同时,现代化的企业体系和产业治理体系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综合以上内容,可概括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为“四梁八柱”,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基本特征,满足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三大要求,同时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化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增强产业政策协同性。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战略性资源支撑,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更加重视藏粮于技,突破耕地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扩大内需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要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倍加珍惜爱护优秀企业家,大力培养大国工匠。”
黄文涛认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未来将主要从完善产业政策、强化技术资源战略支撑、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大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以及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五大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