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亦辰
《流浪地球II》上映当天,我就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影院观看了。我看到了推动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行星发动机,看到了通过纳米技术制作能让人迅速“飞天”的太空电梯,看到了550A、550B、550C、550W四种不同计算功能的量子计算机……这些科技,就像魔法一样,在关键时候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特别好奇,影片中那些魔法如此令人震撼,现实中是否真实存在呢?带着满满的疑问,我和爸爸一起查资料、做功课。结果发现我国竟有“九章二号”和“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这也使得中國成为目前唯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达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目标的国家,而量子技术具有巨大的军事应用潜力。还有“钢铁螳螂”机器人外骨骼、无人机等装备,竟然都在现实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些国防科技背后,都离不开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国防科学家。
说到国防科学家,不得不提我国的“航天之父”“导弹之父”——钱学森。1962年,由钱学森带领的导弹团队开始自行设计“东风二号”,首次飞行试验以失败告终。面对人们消极低落的情绪,钱学森安慰道:“科学试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经过挫折和失败,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凭着这股不服输、不放弃的韧劲和对国防事业的热血,他带领团队不舍昼夜分析失败原因,研究对策,在经过17项大型地面研制试验、105次发动机试车之后,“东风二号”终于在1964年6月29日发射成功!值得一提的是,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我国导弹发射的成功率都是100%。还有“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他始终坚持“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为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不顾个人安危,默默无私奉献。有一次航投试验,氢弹不慎摔到了地上。邓稼先第一时间冲进试验场查探原因,虽然他比谁都明白弹头里核辐射有多厉害,但是在那一刻,他心里装的是国家,想的是国防事业。
这些情景犹如电影镜头一般在我面前浮现,令我心潮澎湃。这些国防科学家是中华脊梁。他们主动背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以“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的爱国精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奋斗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奉献精神扛起了国防事业的重任。这些榜样,也将一直激励着我。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指导老师 熊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