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以洵
“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啊,扎根那戈壁滩……”伴随着歌声,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株株美丽而坚韧的马兰花。
马兰花,是一种生长在新疆戈壁滩上的花朵。1958年9月,中国核试验基地在新疆正式组建,由于基地生长了很多马兰花,因此又被称为“马兰基地”。多年以来基地科研工作者为了研制原子弹,发展核武器技术,进行了无数次艰苦的研究与实验,孕育出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这是国防科研工作者用汗水乃至鲜血铸就的精神动力。林俊德,就是这样一位坚守戈壁滩52载的国防科技工作者。
林俊德, “两弹一星”的重要开拓者,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专家。没有实验设备,没有技术材料,在这样的困苦环境下,林俊德设计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他用简单的方法、创新的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样的自记仪在我国历次核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2年坚守荒漠与戈壁为伴,45次地下核试验,他一次都没有落下。2012年5月,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可他首先想到的却依然是工作,是手上已到关键时期的国防重大科研项目。为了和死神赛跑,为国防科技事业尽最后的努力,他拒绝了可能导致他无法工作却能延长生命的手术方案。癌症晚期的他,戴着氧气罩,全身上下插满管子,曾多次要求医生拔掉引流管,只是希望在最后的时间里,能为祖国再多做一些事。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岁。临终前,他用虚弱的话语再三叮嘱:“死后将我埋在马兰。”
是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老人以身许国,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也许正是“马兰精神”和他的赤子之心吧!
除了林俊德,还有一大批的科研人员为国防技术奋斗终生。历时5年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钱学森、“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是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的邓稼先、飞机失事时和警卫员紧紧拥抱用身体护住装有绝密科研资料公文包的郭永怀……他们本可以在温暖舒适的家中,本可以在国外享受丰厚的待遇,但为了国家的富强和发展,他们毅然来到这荒漠,从无到有创造出伟大奇迹,他们是开拓者,更是英雄!
“国家需要你时,你愿意隐姓埋名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他们坚定地回答:“我愿意,甚至付出生命!”
如今,罗布泊上空的蘑菇云早已消散,生活在和平岁月的我们也很少知道曾经奋斗在那里的人以及他们的故事。但是“马兰精神”我们不应该忘记。这种精神,让我们的民族挺起了脊梁。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我们一定要接過先辈们手中沉甸甸的接力棒,将“马兰精神”传承下去。
指导老师 徐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