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瑾,郭璐璐,王志文
淮阳区农业农村局,河南周口 466700
在肉牛饲养的过程中,如果饲养方法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前胃迟缓情况的出现,针对此种情况必须要对饲养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辅助肉牛的进食状况。例如,可以在肉牛的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促反刍散、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碳酸氢钠等药物来辅助肉牛完成进食之后的饲料消化,有效降低肉牛前胃迟缓情况出现的概率,良好的消化还能够帮助肉牛增快肉质的生长以及自身的疾病抵抗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将这种饲养方法拓展到奶牛的饲养中,同样能够达到提升牛奶产量的效果,值得在饲养业中进行大规模推广与应用。
造成肉牛前胃迟缓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养殖人员的操作不当。除此之外,肉牛自身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也占到一定的比例。根据笔者的工作观察发现,在肉牛饲料中给予过多的面食、细草、冰冻饲料会造成牛肉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在夏季时间段供水情况不足,饲料中菜叶的比例较高有可能会造成肉牛无法完成反刍,牛胃蠕动功能指数的下降,进而导致进食量的减少。
除此之外,肉牛在冬季期间如果不进行保暖措施的应用很容易出现感冒的症状,以及在夏天过热所导致的中暑情况等等,都会极大程度降低肉牛的身体素质,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会加大肉牛前胃迟缓出现的概率。还有一种原因是肉牛出生之后自身的体质情况较差,在日常的进食以及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出现前胃迟缓的状况。前胃迟缓如果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肉牛瘤胃中堆积食物得不到消化,从而产生发酸变质的现象,大量的酸性气体在肉牛胃部堆积,最终导致肉牛出现酸性中毒的症状,救治不当会导致肉牛出现死亡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必须从多个角度对肉牛的前胃迟缓进行预防方案的设计工作,并且通过对照试验的方式来验证不同饲养方法所产生的预防效果。
在本次试验的进行中,选取笔者所工作区域的专业牛场以及肉牛养殖散户新投放养殖的牛作为本次试验开展的研究对象,其中包含有专业养殖场的新投肉牛数量为72头、养殖散户的牛10头以及新投放的头牛85头,试验设定的时间周期为2020年4~8月份,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67头牛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最终观察组的肉牛数量为86头,对照组的肉牛数量为81头。对照组中的肉牛所使用的饲养方法为常规方法,在饲料中不添加任何的药物,而对照组的肉牛中则是进行试验所需药物的添加工作,两组的肉牛在年龄、身体状况、性别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证明本次试验的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在观察组的肉牛饲料中进行试验所需的药物添加,一个月的时间内添加2次,每次添加5 d所需要使用的药物量。在经过4个月的饲养试验之后,进行数据的比较工作,比较的内容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前胃迟缓发生的例数以及肉牛的体重变化。观察组肉牛饲料中所添加的药物为,促反刍散(槟榔、山楂、苍术、陈皮、厚朴、甘草)、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碳酸氢钠等,以上这些药物都经过国家标准,符合动物使用的标准,此配方只适用牛养殖,且有相关的参考文献作为试验参考的依据,在其他的参考文献中并没有发现肉牛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的肉牛在饲养的过程中使用常规的饲养方法,而观察组的实验对象则是应用经过改进之后的试验饲养方法,详细的饲养管理方法如下文所示。
在喂食阶段需要根据肉牛的体重进行饲料总量的调整,早中晚进行三次饲料的添加工作,草料的硬度要适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粗料、精料、干草三者的比例分配,饲料应当进行相应的软化处理,含有水分较多的蔬菜不宜喂食,容易在肉牛的胃部产生酸气,尽可能选择富含纤维的干草作为饲料主要成分;干草的长度应当控制在1.5~5 cm,并且使用切割机进行均匀的切割作业,不宜使用冷冻饲料,且在饲料的准备过程中观察是否存在变质的情况。
在肉牛完成进食之后需要引导肉牛进行饮水,饮水要充足定量,保持饮用水源的清洁,水温要控制在38 ℃左右,在冬天时应当对饮水进行适当的加热,一岁以上的成年乳牛每天的饮水量不能够低于30 L。在实际应用水量控制的过程中,也应当合理考虑饲料含水量的情况,如果饲料的含水量较高,可以适当降低饮水标准。
早晚要定期通风,并且安装通风扇辅助通风工作,观察牛粪的形状、颜色是否正常,早晨进行饮水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检查牛鼻唇处是否湿润,牛腹部两侧是否出现凸起、肿胀以及肉牛有无出现精神异常的情况。
安排人员对牛舍中的粪便进行清理并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保持通风以及晾晒工作,时刻保持牛舍处于清爽干燥的环境。牛舍内禁止出现堆积粪便的情况,夏季的必要时间内可以使用冰块进行降温,冬天则需要进行保暖措施的应用[1]。
收集对照组与观察组肉牛前胃迟缓发病率、生长情况方面的数据,以此来进行试验管理方法效果的确定。
在为期4个月的时间内,观察组的肉牛前胃迟缓的发病例数为2头,发病率为2.33%,而对照组的肉牛前胃迟缓的发病例数为10头,发病率为12.35%。证明经过试验管理方法的应用之后,能有效降低肉牛前胃迟缓症状的发病概率,值得进行大规模地推广与应用。
在实际的肉牛饲养过程中,造成前胃迟缓发病率加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肉牛长期在空间狭小的牛舍中饲养,缺乏充足的运动,大量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肉牛在进食完成之后对于饲料的吸收率较低,在胃部出现饲料堆积变质的情况;第二种,所使用的饲料并没有根据肉牛的种类、生长阶段进行针对性干草、精料、粗料比例的配比,不合理的饲料加工造成肉牛消化不良情况的出现,以及在饲料加工的过程中对于大小、质量等方面没有进行合理地控制,从而造成了反刍紊乱现象[2];第三种,饲养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且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导致肉牛饲养的过程中没有数据记录的制度以及整体饲养工作开展得杂乱无序。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之下,很有可能会导致肉牛过度进食以及饮水不当情况的出现。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避免前胃迟缓症状出现概率的预防工作,记录肉牛的身体重量变化情况,对每一头肉牛进行饲料喂养重量的规划,每日四餐,犊牛进食干草以及精料之后可以让其在户外自由的活动3 h左右,能有效降低肉牛前胃迟缓的发病率。
笔者在本次试验开展的过程中,选择所在肉牛养殖场的167头肉牛作为观察对象,并且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肉牛采取常规的饲养管理方法,观察组的肉牛在饲养的过程中进行试验管理方法的应用,并且进行定量的药物应用,混合到饲料中。经过4个月的试验之后观察组的前胃迟缓发病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肉牛,两组之间的数据差距明显(p<0.05)[3]。通过此次试验证明,在常规饲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喂食、饮水、检查与通风、卫生、防疫方面的优化并且辅以药物的应用,能有效减少肉牛前胃迟缓发病率,减少在疾病处理方面的人工投入成本,提高饲养场的经济效益。
前胃迟缓预防工作主要的内容总结如下,要对饲养工作开展严格地控制,建立一个合理的饲养管理制度,对饲养人员展开定期的职业培训,不仅可以提升饲养人员的职业素养,还应当促进饲养人员责任意识的建立。饲养工作进行过程中需要进行资料的记录工作,记录的内容为肉牛的体重变化、饲料重量等等,并不能随意更改饲料的配比。在饮水量与饲料之间寻找一个摄入平衡点,定期在饲料仓库中展开检查工作,避免出现饲料发霉、变质的情况。仔细观察犊牛的饮食、粪便、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信息记录以便于进行对照比较。一旦出现异常,就需要进行相关疾病的排查工作,找出根本原因,进行针对性措施的应用。此外,还可适当增加牛只的活动量,有助于减轻不同因素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其消化功能。运动可以促进牛只的肠胃蠕动和食物通过前胃的速度,从而减少前胃积食和前胃pH值下降的风险,有助于维持牛只的消化系统健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肉牛的活动量应该适度。过度运动可能导致牛只疲劳、应激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应该根据牛只的年龄、品种、体重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管理。
根据上文的论述,在肉牛饲养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方法的调整,并且进行辅助药物的使用,能大大降低前胃迟缓的发病率,增加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