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珍,苏艺津,江小香,雍彬彬,陈海宾,贺文婷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a.护理部; b.呼吸重症医学科; c.消化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0)
恶性血液病(hematologic malignancies,HM)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治疗困难。有研究数据[1]表明,HM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情况不容乐观。化疗是目前针对HM最常使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血液肿瘤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生抑制了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加之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进一步损伤免疫系统,致使HM患者免疫力低下,成为各种感染的高危人群[2]。有研究[3]显示HM患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高达26.5%,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层流床的应用和推广,HM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前有明显下降[4]。然而层流床并非完全封闭无菌的独立护理单元,病房内人员流动、护理操作及患者自身情况等均可能会造成层流床内空气含菌量变化,增加患者感染风险。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HM患者层流床内空气含菌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层流床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降低HM患者的感染风险。
采用任意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的HM患者为调查对象,共纳入251例,其中男142例(56.57%),女109例(43.43%),平均年龄(43.28±13.45)岁。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与骨髓穿刺活检报告确诊为HM(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年龄≥18岁;3)在血液科进行全程治疗并入住层流床;4)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有精神疾患或认知障碍者。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
1)临床资料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意见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者陪护人数、病房总人数、护士操作次数(采样当天7:00—16:00的操作次数)、医生查房人数、住院时间。
2)空气含菌量监测:采样前20 min至采样期间嘱患者平卧,安静休息,采样时禁止人员进出病室。空气菌群采样依照国家卫生部消毒规范检测标准[5],采用病房内平板暴露法。取直径为7 cm的营养琼脂平板,分别于患者出院前一天的7:00、10:00、13:00、16:00进行层流床内采样。将层流床对角线平均分为3段,取每段中点作为采样点,采样点距床面高度为0.5 m。根据以上采样计划定制采样支架,调查期间使用统一的采样支架和培养皿。采样时将培养皿放置在采样架上,暴露于空气中10 min,完成后将培养皿封盖好即刻送往37 ℃恒温箱中培养,培养时间为48 h。
以层流床内空气含菌量是否变化为因变量,分别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房内总人数、护士操作次数、医生查房人数、住院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护士操作次数、住院时间的HM患者层流床内空气含菌量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M患者层流床内空气含菌量变化的单因素分析 n=251,n(%)
以层流床内空气含菌量是否变化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护士操作次数、住院时间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不同护理操作次数以及患者住院时间是层流床内空气含菌量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HM患者层流床内空气含菌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251
创造和维护无菌洁净的环境是有效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举措。层流床利用高效的空气过滤系统对病床范围进行局部空气净化和消毒,为患者提供相对洁净的空间,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层流床内的空气含菌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患者的自身情况、医务人员的活动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的长短均会影响层流床内的空气含菌量。病原微生物可以经过被污染的器械或植入物、医务人员或探视人员的手进入患者体内,黏附、聚集并定植于各个部位,导致感染[6]。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居住环境空气中的悬浮菌浓度密切相关,当空气中悬浮菌浓度为180~700个·m-3时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悬浮菌浓度<180个·m-3时感染率明显降低,但悬浮菌浓度低至40个·m-3以下则不会进一步降低感染率[7]。层流床虽然可以净化空气降低感染率,但是还需要配合规范科学的管理,才可以达到理想的病原隔离效果,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工作细节,规范操作,降低层流床内HM患者的感染率,以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本研究结果表明,护士操作次数是HM患者层流床内的空气含菌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护士的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病室内的空气流向,造成室外污染物的侵入,并加速人体细菌散落在空气中的速度,从而使环境中的细菌含量增加,对层流床内的空气含菌量造成影响。这提示医务人员应尽量将护理程序集中,减少操作次数。有研究[8]显示侵入性操作是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HM患者不可避免地需要接受静脉输液等侵入性操作,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重视手卫生,戴口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带来的感染风险。此外,进入病室的所有物品均需消毒灭菌处理,避免发生外源性感染。这就要求医院或病房管理者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层流床内患者的护理程序,做好护理质量管理。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HM患者层流床内的空气含菌量逐渐升高。这与谭卡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数据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时间越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越高。有研究[10]表明,住院天数30 d以上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达74.58%。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同医务人员以及其他患者的接触机会越多,接受的各种侵入性医疗或护理操作也越多,病原菌定植于机体的机会就越大,层流床内的空气含菌量也随之增加。院内感染发生后,为了治疗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也会进一步延长[10],这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临床要加强对长时间住院的HM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同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其保持乐观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食欲,这有助于增强患者抵抗力,降低感染可能性。
综上所述,HM患者入住层流床后,其内空气含菌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护士操作次数、住院时间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本研究仅收集了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HM患者数据,所得结论有待未来多中心研究的进一步丰富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