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芸芸,郭璐娟,陈乐,徐雷,苗玉焕,杜鸿志,2*,刘大会*
1.湖北中医药大学 中药资源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5;2.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 湖北省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40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Levl.et Vant.的干燥叶,又名冰台、灸草、医草等,在我国已有3000余年的应用历史,早在《诗经》中记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1]。艾叶为我国传统民俗植物和著名中药材,《五十二病方》中就载有2 个用艾叶灸、熏治病的方子,可见艾很早就成为重要的治病药物[2]。艾叶作为中药被本草收录始载于汉魏时期的《名医别录》,后历代本草与医籍、方书均有记载和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记载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可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艾叶具有抗菌、止血、抗炎、止痛、止咳平喘、抗肿瘤、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4-9]。此外,艾叶分布广泛,除极干旱与高寒地区外,几乎遍布全国。在韩国、日本、美国等亦有分布且用途广泛[10-11]。尽管国内外已有一些艾叶的相关综述,但多是围绕艾灸机制、艾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综述。例如,唐娅妮等[12]综述了近年关于艾灸效应的始动环节及艾灸热、光、烟作用机制等研究进展;兰晓燕等[13]总结了有关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艾叶在医药领域的实践、应用等方面尚未见综述。因此,本文通过查阅书籍、检索文献及相关数据库,综述了艾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可为艾叶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灸法习称艾灸,是针灸疗法的重要部分。艾灸疗法早在《灵枢经》中就有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具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炙之;络满经虚,炙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14]。艾灸疗法作为中国中医学的重要成果之一,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升阳举陷、补脾益气、防病保健等功效,其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医疗方案中均有记载,见表1。
表1 艾灸在医疗方案中的记载
艾叶为艾灸的原材料,采收晒干后经粉碎、除杂等操作制得艾绒,可根据加工方式和规格的不同将其制成艾条、艾柱等[27]。艾灸主要是通过燃烧艾绒所产生的艾热来刺激人体腧穴及病变部位,刺激经气的活动,从而调动经络调节作用,协同药物作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艾叶的芳香气味具有渗透性,传至皮肤后,可促进神经兴奋,增强机体活力[28-29],故艾灸治疗根本原理在于通经脉、调气血,以通为用。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学者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突破传统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的局限性,观察针灸干预后生物体代谢产物数量、种类的变化,发现针灸对多种代谢通路的调节与疾病代谢紊乱状态有关,包括糖、脂和氨基酸代谢及神经递质代谢通路的调节等[30]。
近年来,随着公众养生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艾灸医疗、艾灸养生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艾灸市场年产值近百亿[13]。一方面,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正常生活中可常用艾灸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如《扁鹊心书》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也”[20]。另一方面,艾灸的现代临床功效研究也在多层次地展开,已有研究表明艾灸对神经、呼吸、消化、血液等多个人体系统均有调节作用,且逐渐应用于临床上相关疾病的治疗(表2)。随着现代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不断增多,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死亡率前5位疾病之一[47]。艾灸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独具特色,疗效显著,研究也逐渐深入和多样化。例如,孔先云等[48]总结艾灸在排泄功能障碍人群及情绪障碍人群中的治疗应用,发现脑血管疾病是艾灸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艾灸的临床应用主要在支气管哮喘方向研究广泛,在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和老年支气管哮喘方面都呈现出稳定的临床疗效[49]。赖美连等[50]对艾灸疗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进行了理论探讨,阐述了艾灸疗法在瘟疫防治上的应用,从多方面解释了艾灸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艾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亦发挥显著疗效,对隔姜艾灸与艾灸贴等常用的艾灸方式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艾灸对于消化道疾病,如腹泻、肠炎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38-40]。艾灸对妇科常见疾病,如产后风湿[41]、胎动不安[42]、乳腺癌[43]、痛经[44]等也有明显疗效。此外,在机体免疫方面,癌症及炎症方面的研究也卓有成效,如欧阳里知等[51]对艾灸辅助干预胃癌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明确了艾灸对胃癌有一定的辅助干预作用。艾灸疗法的优点已经不仅体现在日常的保健中,大量临床观察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艾灸在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长期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艾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的治疗手段,已发现对于多种疾病有治疗作用,相比起药物治疗有着操作简便、治疗成本低、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表2 艾灸治疗疾病谱
中国古代已对艾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东汉张仲景[15]《伤寒论》中即载有2个用艾处方,即胶艾汤和柏叶汤。汉末陶弘景[52]《名医别录》则详细介绍了艾叶的性味及功能。临床上,艾叶与其他中药进行广泛配伍使用。查阅典籍发现,关于艾叶的处方有309种,艾叶与多种中药配伍使用,其中与当归、阿胶、川芎、地黄、白芍等中药配伍较多,多用于治疗妇科、消化道及皮肤等方面的疾病。艾叶与当归配伍使用的处方数量最多(147 种),其次是阿胶(112 种)、川芎(84 种)、地黄(77 种)、白芍(64 种)、甘草(62种)、白术(57 种)、芍药(52 种)、人参(51 种)等。艾叶的处方中65%用于治疗妇科疾病,20%用于治疗消化道疾病,6%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其余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眼部疾病等。
艾叶被称为宫寒圣药,与其他中药配伍,可治疗多种常见妇科疾病,如痛经、子宫出血、胎动不安、月经不调、吐衄、崩漏、带下等。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的“胶艾汤”由艾叶、阿胶、川芎、当归、芍药、甘草、干地黄配伍[53];其中,艾叶补阳,阿胶滋阴,主治崩漏下血、胎动不安、产后子宫收缩不全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胶艾汤能增强机体造血功能、增强止血凝血作用、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收缩子宫等[54-55]。《沈氏尊生书》中记载的“艾附暖宫丸”由艾叶、香附、桂枝、当归、赤芍、续断、乌药、巴戟天、鸡血藤等配伍,可温宫、调经止痛[56]。白瑞[57]研究发现,艾附暖宫丸治疗月经后期虚寒证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卵巢及子宫血流动力学异常。另有研究表明,艾附暖宫丸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子宫内膜增生[58]。
艾叶常与干姜、当归、地榆、黄连等中药配伍,具有止痢、止吐之效。《鸡峰普济方》中记载“保婴艾叶汤”由艾叶、当归、干姜、木香、厚朴、草果、良姜、丁香、甘草配伍,可用于治疗冷痢肚痛[59]。《圣济总录》中记载阿胶(炙燥)三两、艾叶(焙)三两、地榆四两、芍药四两、蓟根五两配伍,可治疗吐血不止[60]。《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的“艾叶丸”由艾叶、黄连、木香、地榆、伏龙肝、阿胶、当归、赤芍药、黄芩配伍,可用于治疗腹痛、赤痢及劳后带下[61]。
艾叶具有止疮之效,与苦参、川椒等中药配伍,能解毒、祛风、止痒。《杨友信方》中记载的“苦参外洗方”包括苦参、明矾、芒硝、川椒、艾叶、荆芥、蛇床子等中药,可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同时可用于治疗肛门湿疹[62]。《古今医统大全》中记载的“椒艾囊”由艾叶、川椒、草乌配伍,可用于治疗脚气、风气、毒气等[63]。
艾叶与其他中药配伍可用于止咳化痰,《鸡峰普济方》中记载“艾叶汤”包括伏道艾叶、生姜、杏仁、松节明子木,可用于治疗男女虚劳咳嗽,痰涎不止[59]。《简明医彀》记载焚香透膈由筒鹅管石、款冬花、艾叶、雄黄配伍,可用于治疗风寒冷嗽、胸膈胀满[64]。
艾叶也可用来治疗眼科疾病,《银海精微》中记载的“艾煎丸”采用艾叶(醋蒸,焙干)、薄荷、当归、地骨皮、晚蚕沙、糯米、秦艽、黄柏、桔梗、绵黄耆等配伍,用于眵泪黏浓出而不绝[65]。《眼科锦囊》中缓和二神丹艾叶,酒粕各等分可用于治疗眼胞滞血不散、翳膜疼痛[66]。
在艾叶悠久用药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八大经典名方[67],主要分为补益方和理血方两大类,其中补益方包括补血(生血补髓汤、芎归胶艾汤)和补阳(补肾安胎饮、益肾调经汤);理血方包括活血(逐瘀止崩汤、艾附暖宫丸)和止血(四生丸)。具体配伍及功效见表3。
表3 艾叶八大经典名方
目前,中成药关于艾叶的记载有104种,在市场上流通的有87 种,与多种中药配伍使用(图1),主要用于妇科疾病、风湿痹痛类疾病、皮外科疾病等(表4)。其中与当归、白芍、川芎、地黄等中药配伍使用较多,这与传统方剂的使用一致。
图1 艾叶在中成药中配伍应用的主要中药的频数
表4 含艾叶的中成药处方临床用药情况
除制成传统剂型,还逐渐发展了合剂、茶剂、气雾剂、喷雾剂、胶囊剂和注射剂等新剂型。例如,川郁风寒熨剂(独活、苍术、郁金、细辛、川芎、川乌、白芥子、乳香、红花、薄荷、樟脑、艾叶、松节、香加皮)可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热引起的腰腿痛、慢性软组织损伤;息伤乐酊(防风、白芷、草乌、三七、肉桂、大黄、血竭、鸡血藤、艾叶、透骨草、地黄、薄荷油、樟脑、紫草、雄黄)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肠胃散(肉桂叶、吴茱萸、艾叶、砂仁、丁香、陈皮、茯苓、岗松、大叶桉叶)具有温中散寒、燥湿止泻之功效;艾叶油胶囊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多。
兽药是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合成类兽药或饲料添加剂等造成的药物残留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绿色、健康、安全成为养殖企业首要的解决问题[74]。201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第194 号公告中严格限制了除中药外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进口。中药兽药是中药的一大特色,因其纯天然、无药物残留等特点,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20年版(二部)[75]收载了与艾叶相关的方剂保胎无忧散,其由当归、熟地黄、川芎、白芍、艾叶等中药配伍,可用于猪、牛、羊等胎动不安,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改善机体内环境、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和激素分泌,影响相关的基因表达等[76]。民间亦有一些关于艾叶治疗动物疾病的偏方,如将艾叶、生姜、小茴香一同用水煎汁灌服可治疗家畜胃寒引起的消化不良。艾叶、石榴皮(炒焦)和红高粱水煎可治疗家畜久泻肚痛。将艾叶煎液清洗患部,配合艾叶灰外敷,治疗猪直肠脱出性出血效果较好。
艾叶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饲喂动物,最早见于19 世纪80 年代初期。艾叶中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成分,有助于给动物补充营养。实践证明艾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预防动物疾病、增强动物体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文献[77]报道在饲粮中添加艾叶粉能够有效提高蛋鸡生产性能,改善蛋品质,增强蛋鸡抗氧化能力。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将艾叶粉作为生猪喂养基础日粮,可显著增加生猪体质量,降低下痢、腹泻等发病率。而采用10%艾叶粉添加基础日粮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没有不良影响,但可提高饲粮蛋白质消化率和抗氧化应激能力[78]。
艾叶除直接用于临床外,还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品、消毒用品、医美产品等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由满足口感提升到增加营养和保健功能等,绿色、健康的食品成为更多人的追求。艾叶有解毒、杀菌效果且能防止代谢废物积聚,作为茶饮不仅可以缓解疲劳,还可以用来治疗腹泻和便秘。由艾叶制作的青团色泽宜人、清香可口,据考证其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最开始常作为祭祀品,而现在已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健康小吃。
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较快,产品逐渐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在化妆品中添加中药或其有效成分可改善部分皮肤问题。以艾叶面膜为例,因艾叶中富含黄酮类成分,可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色斑,加速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可补水、保湿,起到淡化色斑的作用。含艾草纯露的喷雾剂具有广谱的杀菌性、抗过敏性和消炎止痒的作用,同时由于其独特的清香,还具有提神醒脑的效果。艾叶提取物对水果有保鲜作用,具有开发成天然保鲜剂的潜力[79]。在其他日化领域,如洗涤、口腔、驱虫产品等均添加艾叶或其提取物。总之,艾叶在大健康领域亦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近年中医药文化的兴起,养生和保健成为热点话题,极大地促进了艾叶产品的使用与研发。艾叶作为传统“灸草”,在医疗与保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统方剂与中成药中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现代科学阐述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机制,从整体的理论水平阐明中医辨证治疗疾病的科学原理,并与现代医学理论进行联系、整合,建立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模式,充分挖掘中医药的药用和保健价值以实现中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走出国门既是对我国传统艾叶文化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我国艾叶文化的一大考验,在我国传统艾叶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强艾叶现代药理学研究,为艾叶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