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文
老年题材电影创作,需要创作者直面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
韩延导演新作、改编自韩国同名网络漫画的《我爱你!》6月21日上映以来,以其喜剧化的创作方式、结构化的影像与叙事、细腻而真挚的情感表达,讲述老年人的恋爱故事,于人间烟火气中给人以温暖和启迪,获得了不俗的口碑。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2日,该片票房3.24亿元,超出影片上映前的预期。《我爱你!》再次证明,老年题材一样能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作品。
在笔者的记忆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市场经济发展,老年题材电影获得不少创作者的青睐,涌现了《过年》(1991)、《心香》(1992)、《找乐》(1993)、《老人与狗》 (1993)、《变脸》(1996)、《安居》(1997)、《九九艷阳天》(1999)、《洗澡》(1999)、《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2002)、《我们俩》 (2005)、《飞越老人院》(2012)、《过昭关》(2018)等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的电影,在创作群体拓展、社会文化表征、本体意义彰显等方面呈现多维发展趋向。其中很多影片,即使多年之后再看,都感人至深,回味无穷。
最近几年,老年题材却几乎未出现有较大影响的影片,这也为《我爱你!》的异军突起创造了一定条件。这部影片突破了以往老年题材电影的创作模式,别出心裁地搭建了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叙事框架,不仅涉及生与死的现实议题探讨,还努力展现老年群体的喜怒哀乐,引起观众广泛共鸣。从未来发展来看,老年题材要出好作品,创作者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抓住社会现实问题。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2.55亿,占总人口18.1%。其中,80岁及以上的高龄人口已超过3000万。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社会也将面临养老、医疗等诸多挑战。老年题材电影创作,需要创作者直面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探讨。比如,张扬导演的《飞越老人院》聚焦集体养老这种形式,以“飞越”为核心,连接起“老人院”和“在路上”这两个于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上形成对比张力的场所,通过呈现老年人的生活、情感状态和父子之间的代际关系,探讨日益突显的老龄化问题,展现老年人的生活和情感,传递他们超越自我、超越生命的精神。这部影片当年票房不太高,却是老年题材电影不可逾越的一个里程碑。
二是要塑造生动人物形象。文艺创作讲究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电影创作亦然。一部好作品要被观众接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拿《过昭关》来说,影片讲述在河南省太康县农村生活的七旬老人李福长,偶然得知多年未见的老友韩玉堂病重住院,决定带着来乡下过暑假的小孙子,骑着三轮摩托车,跨越千里去三门峡见老友最后一面。在路上,爷孙俩先后遇到投资失败想自杀的年轻人、抱怨“这世界没有一个好人”的货车司机、声带受损只能借助机械发声的养蜂人……老人的豁达点拨了一个个纠结的灵魂,让他们与自己、与世界和解,在此过程中,他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孙子为人处世的方式。一个达观、善意的老人形象跃然银幕。
三是要传递正确价值观。一个人进入老年,会面临疾病、孤独、死亡等诸多问题。老年题材影片怎样向观众、向社会传递正确价值观,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还以《过昭关》为例,李福长老人为见老友最后一面,不惜骑着三轮车跨越千里,无疑是令人敬佩的。他说:“年轻人都想快,其实只要路没有错,慢慢地,就能走到了。”这句话引人深思。相比之下,《我爱你!》中一些细节的处理,仍有进步空间。
看完《我爱你!》,不禁想起《礼记》中说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期待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有更多好的老年题材影片出现,让观众看到老龄化社会的多重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