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助力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探析

2023-07-28 06:32:33张丽
管理学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业财融合商业银行

张丽

[摘 要]商业银行开展业财融合能够梳理新时期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整体方案,助推银行实现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同时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客户为中心,将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产品推广相结合,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无缝衔接,使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文章从业财融合的内涵及特点入手,分析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过程中业财融合的重要助推作用,同时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业财融合助推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的可靠路径,借此助推银行完善财务管理框架,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关键词]业财融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14-0094-03

一、业财融合概述

(一)业财融合的内涵

业财融合是指打破业务与财务间相互独立的状态,将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的管理模式。在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下,财务管理工作范围拓展到所有业务流程中,通过嵌入业务前端,深入分析业务数据。财务管理职能不再局限于记录、核算,而是更倾向于管理、分析、监督及决策。在业财融合的推动下,财务管理将贯穿于战略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评和成本管控等诸多环节,由传统型财务向业务财务、战略财务转型。

(二)业财融合的意义与特点

业财融合有助于拓展财务职能,强化管理会计的应用。在业财融合的推动下,财务管理向业务前端深入,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业财融合能够基于业财两方面的管理需要梳理业务流程。财务能够全程监督业务处理流程,促使业务流程更加透明、规范。业财融合能够运用财务信息严格控制业务开展情况,及时调整业务策略,增强业务开展的科学性。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业财融合有利于银行应对市场变化,及时推出创新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能够涉足金融大数据,在分析财务信息的同时,查找金融数据,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为银行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支持。

业财融合具有协同性、全局性、过程性及开放性等特点。协同性是指业财融合要协调财务与业务两个部门,实现双方协同配合;全局性是指业财融合要从银行的总体规划入手,站在全局的高度实施业务与财务的双重管理;过程性是指业财融合实施的是连续、动态的管理,需要时刻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实施策略,有计划地开展业财管理工作;开放性是指业财融合并非一成不变的,融合方式、策略、工具及方法等均要灵活、开放,能够对接不同的管理模式,满足银行不同时期的管理需求。

二、业财融合对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的助推作用

(一)助推经营模式转型

在商业银行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职能主要定位于事后的核算、记录及财务执行状况反馈上,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滞后性。财务管理作为资源管理的中心,未深入发挥预测、决策和控制等多方面的管理职能。业财融合则打破了原有的财务管理目标取向,更加注重财务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推动财务管理职能转变,促使财务管理向事前管理及事中管理转变,进而推动商业银行实现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经营模式转变。转型后的财务管理,通过预测、计划、决策和控制等职能监控商业银行的资源流动过程、降低资本消耗,形成业财融合的良性循环。

(二)助推管理层次转型

在業财融合的推动下,财务管理范畴实现了横纵双向的扩张。横向来看,财务管理由原有单一的财务线横向扩张至业务线,完成财务管理对业务运作的管控,为业务开展提供财务支持。纵向来看,以业务与财务的融合为连接核心,对于与业财相关的各项关键性要素均可通过业财融合,深入分析资源流入及流出,探究资本运作动因,实现上下游的全面管控与分析。财务管理范畴的扩张使原有单一的管理层次拓展到多个层次[1]。财务管理嵌入业务决策、控制过程,进而实施综合性、多层次的管理。

三、借助业财融合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路径

(一)前后台呼应,完善业财共享平台

纵观国内外先进银行的财务管理框架可知,实施业财融合最大的变化就是前台与后台的划分。其中,前台是指各业务前端,即商业银行网点;后台则是指银行设立的总行业财共享平台。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转型的核心在于财务部门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职能边界的延伸,推动业务实现产品的对外输出,促进价值提升。从前台,即银行网点的角度来看,财务职能的延伸是快速收集客户数据的过程。当客户到营业网点办理业务时,业财共享平台的前台处理系统需迅速接受客户业务申请,整合客户证件资料,建立客户档案,通过集中的数据处理向总台业财共享平台进行数据反馈。

在过往的财务管理中,前后台处于不同的管理地位,业财双方无法紧密结合。为强化前后台的呼应,在搭建业财共享平台时,银行要反复梳理,明确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认知分歧,形成数据良性互动局面。各业务网点要对业财共享平台有深入的认知,更加主动地参与业财融合工作。业财共享平台要兼具报表一体化处理功能、智能预算、预测等功能,满足业务核算、预算管理和管理会计等多方面的业财管理需要。

(二)调整组织架构,以客户为中心

在整体架构上,要将原有财务部门划分为包含总行核算职能的核算中心及包含总行管理职能的管理中心两部分。核算中心承担核算职责,将以往的分散管理模式,转为总行业财共享平台集中处理模式。管理中心则作为业财融合的集中管理中心,实施综合性的业财管理。

为集中过往分散的会计核算工作,强化业务与财务的衔接,核算中心除具备资金清算管理职能、资金结算管理职能、票据管理职能和财务集中管理职能以外,还要成立综合业务服务部门处理业财共享平台与前台业务对接后的后续工作,对各网点前台实施业务初审管理。

管理中心作为负责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核心部门,综合管理银行内部的各项会计工作。同时,增设风险管理部门,利用业财共享平台全程监督业务,汇总业务报表信息,监控业务开展状况;增设对账部门,强化日常对账工作;增设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和核查业财共享平台中的客户档案、凭证等。

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主要在于将原有集中于后台的财务管理转变为倾向于前台的财务管理。前后台集中实现财务分析,关注日常各网点的经营情况,借助业务数据揭示财务数据的变化规律。

(三)建立数据中心,强化数据应用

商业银行要基于业财共享平台,建立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中,完善客户数据库,保证财务信息利用的精准性。在建立客户数据库时,要注意维护数据的立体化、形象化特征,深入挖掘客户价值,对客户需求进行可靠性分析,规避高风险客户,获取更多潜在客户。银行要注意客户信息的更新,数据库的信息要联接网络平台不断更新,为银行推进业财融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商业银行打造的数据中心要精准地输出财务信息,为业务部门的产品推广、产品优化等提供支持。引入规则模型、集群分析等深入分析客户储存信息。评估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信息、风险信息、价值信息及营销信息等。通过信息评估,判断客户的喜好,评估交易风险,计量预期收入及损失,进而精准地制定营销策略,挖掘增值潜力。在数据中心为业务部门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参与其中,对数据价值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判断。银行要全面增加财务部门的专业人才储备及信息储备,由财务部门总结更有利于营销策略的财务信息和归类报表数据。

(四)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推进业财融合

商业银行要运用管理会计强化成本管理。构建覆盖各级机构、各管理条线及客户的多维度成本分析体系。重点评估业务成本,为优化业务布局提供数据支撑。由于商业银行的产品体系庞大且复杂,交易品种灵活多样,因此,总行要借助前后台一体化、集成式的管理,建立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判断产品背后的风险实质,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敏感度,实现业务评估,分析业务的盈利性及成本效益,推动业务布局的优化与完善。

商业银行要将应用管理会计工具作为推进财务管理转型的基础。逐步完善财务管理流程,最终形成覆盖战略管理、预算管理、绩效考评及成本管控的综合管理体系。在推进管理会计的过程中,要建立项目效能评估机制,利用管理会计综合评估项目投入、产出,评价项目盈利性、可行性、投资回报率及产出特征等,加快财务管理转型布局[2]。

商业银行要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考核范围要涵盖效益、盈利、风险及监管等多个维度,深入评价业务绩效,借此研究更为合理的业务运营方式。

(五)整合重点业务,再造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在一些重点业务领域,前后台的配合度有限,不能够实现数据方面的深入挖掘及沟通协作。因此,银行在推行业财融合时,要注重业务流程再造,强化重点业务的整合及业财协同。

对公业务开户流程是商业银行实际运营中业务量较大、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流程。原流程的衔接性较差,对公业务的开户流程被划分为两个部分。客户将相应资料留在网点前台,由网点前台工作人员完成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及初步审核工作,将资料汇总至总行。在数个工作日后,总行工作人员完成资料审核,再将数据反馈给网点完成业务授权。重新梳理后,新的业务流程不再需要前台工作人员处理大量的资料录入及审核工作。在前台工作人员初审资料后,即可通过扫描形式将其传入总行业财共享平台中请求总行授权。总行业务核心系统会将资料分配给相应岗位工作人员授权。授权结束后系统自动验印。改进后的业务流程由前后台联通运作,极大地缩短了客户的等待时间,有利于提高客戶的满意度。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另一项重点业务。这项业务的关键在于,借助征信体系审核客户数据,帮助其做出准确的决策。为强化对信贷业务的支持,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要强化互联网金融信息的管控,关注信息变量,引入预测模型,强化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控。

重新构建审核流程,将原有复杂的、需要人工介入的信息,全部交由业财共享平台采集,借助互联网快速记录客户的基本信息、社交行为、浏览记录、交易信息及爱好偏向等,保证数据采集的速率及质量。同时,将不同的数据类型拆分成不同的变量,寻找到其中影响客户信贷行为的核心变量,持续监控该变量,例如客户的消费变动、还贷水平等。

为强化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企业应在业财共享平台中引入可靠的预测模型,通过准确提取客户数据,判断最佳结果。预测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计量数据中的风险价值,将风险计量结果直接向前台传导,及时分析客户信用,控制银行信贷风险。

(六)重视科技创新,推动财务转型

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浪潮的兴起,给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银行在搭建业财共享平台的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借助科技力量驱动财务管理转型。

一是以效率提高为目标,打造智能服务平台。通过极简的操作,涵盖支付、开票、对账、结算及报销等多种财务职能。全面引入金融科技,完善合同管理、电子签报及档案管理等功能的开发与改造,提高财务服务平台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以价值创造、预测分析为目标,提高银行智能分析水平。例如创新智能预算、智能预测等系统,实现智能化的预算数据监测、财务数据预测;打造智能分析平台,不断收集客户数据,快速形成客户分析报告等[3]。

三是以产品优化为目标,整合财务服务与产品,探索产品的外拓方式。

四、结语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财务与业务的沟通更加频繁、连接更加紧密,为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适应金融市场、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坚持业财融合,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将持续为银行创造价值。因此,商业银行要通过完善业财共享平台、调整组织架构、建立数据中心、应用管理会计工具、整合重点业务及重视科技创新等方式,助推财务管理转型,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宵,刘琪.智能财务赋能绿色金融业务的实践探讨[J].金融纵横,2022(11):56-60.

[2]赵文睿.业财融合视域下管理会计赋能科技创新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22(04):184-186.

[3]郭霁.现代商业银行业财融合创新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33):93-94.

猜你喜欢
业财融合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
财会学习(2017年2期)2017-02-10 16:04:13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41:10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0:04
工业4.0下的业务与财务融合模式探索
商业会计(2016年14期)2016-10-08 01:27:05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商(2016年20期)2016-07-04 17:09:14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
商业会计(2016年7期)2016-05-24 22:13:35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