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君
保温杯底部如果有贴纸,建议你不要撕掉。日本保温杯制造业的一位业内人士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撕掉保温杯底部的贴纸,可能会使保温效果消失。不仅如此,底部带贴纸的保温杯最好也不要摔着,摔了之后也有可能会失去保温作用。
之所以如此,要从保温杯的保温原理说起。
保温杯一般是用两层由真空隔开的金属制成的。真空的导热性很差,所以保温杯内胆装的液体才能保温。
两层金属之间如何实现真空呢?
要抽掉两层金属中间的空气,金属夹层处就必须有抽气孔。那么抽完真空后,这个抽气孔怎样才能密封?
老式的密封技术叫“有尾真空”,就是在外壳的底部留一个铜“尾巴”出来抽真空。夹层抽成真空后,把铜尾巴拗变形封口,类似于用金属打了个结。采用这种方法,密封性能不会太好。所以有尾真空保温杯长期使用后,保温杯内外層之间会逐渐充满气体,不再呈真空状态,保温效果也就消失了。
为了保护这个“尾巴”,有尾真空保温杯的杯底会有一个“藏尾室”。这样一来,保温杯的可用容积就会变小。所以如果你买到的保温杯体积大,但是容量小,那大概率就是采用有尾真空工艺制造的。
那么新式的抽真空方法是怎样的呢?
新式保温杯抽真空的技术叫“无尾真空”。无尾真空的抽气孔也在外壳的底部,在抽气孔旁边有一个很小的玻璃珠。在抽真空之前,这个玻璃珠是可以活动的,有点像自行车的气门芯。
将内胆套入外壳后,保温杯会被放入一个抽真空的炉子里。夹层抽成真空后,就不能再让玻璃珠移动了,否则就会漏气。
为了让玻璃珠无法移动,这个炉子会加热到 500℃~700℃,使玻璃熔化,从而封住抽气孔。这样一来,保温杯就不会有一条金属“尾巴”,所以这种工艺被叫作“无尾真空”,而这种通过熔化玻璃来封口的技术叫“熔封”技术。
目前的高档金属真空保温杯,包括不锈钢和钛金属真空保温杯,都是用无尾真空技术制造的。虽然采用无尾真空技术制造的保温杯保温效果比有尾真空的好,而且内胆容量更大,但是也有不少缺点。
首先,保温杯底部这种玻璃珠专业术语叫“玻基钎焊剂”。这种玻基钎焊剂比较贵,所以无尾真空保温杯比有尾真空的要贵。
其次,玻基钎焊剂的导电性差,所以在给保温杯“美颜”,也就是做静电喷涂时,这颗玻璃珠所在的地方没有办法上色,和周遭格格不入。为此,无尾真空保温杯必须在玻璃珠上方加个“塞儿”,以便填补这个漏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玻璃容易摔碎,所以如果无尾真空保温杯不小心掉到地上或者磕碰到,这颗玻璃珠可能就会破裂,那么真空夹层里就会进空气,保温效果也就没了。
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厂商们制造保温杯时会用钢片或者硅胶垫在玻璃珠处进行保护。为了不显得突兀,这个保护层通常会被整合到标签上。这就是保温杯底部的标签不能随意撕掉的原因。
(摘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2023年4月24日,心香一瓣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