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读书六法

2023-07-28 04:28:05钱国宏
支部建设 2023年7期
关键词:谢觉哉读书

□ 钱国宏

被誉为“延安五老”和“长征四老”之一的谢觉哉,一生自持“毕生自修无尽期”的学习理念,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国时期,他始终坚持手不释卷,孜孜以读。在长期的读书过程中,他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对后世有着广泛的借鉴意义。

(一)好学深思

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曾写诗赞誉谢觉哉:“流年算已周花甲,好学深思老不疲。”谢觉哉一生坚持“好学深思”,真正做到了周恩来总理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革命生涯中,他对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习经验和启示。

首先,谢觉哉认为思想修养是标志一个人成熟的基础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他指出:“无产阶级的斗士,要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又绝不是一件易事,“旧社会遗下的坏习惯、坏影响常常缠绕我们,像苍蝇一样,赶去了又来;一拍子把它打死了,冷不防又飞来一只。”因此他提出“脸要天天洗,房子要天天打扫”。“洗脸扫屋”就是要好好学习政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修养,把旧的肮脏的东西赶走。其次,谢觉哉认为世界观的学习和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内心深处要树立“活一生、学一世”的自我修为理念。为此,他长期用“好学深思”来要求自己,督促自己勤学、深学,从思想上接受学习带来的改变。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不但自我要求严格,还把这种“好学深思”的读书理念和做法传授给自己的子女,要求他们通过学习来改造自身,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崭新世界观。谢觉哉一生给子女写了很多信,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与子女们谈学习的。1962 年,他在给子女的信中写道:“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的子女。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人民培养了你们,你们将来怎样报答人民?即学习好本事,能做个好的人民勤务员。”谢觉哉还强调反省是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方式,他认为一方面要时刻反省自己,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能够主观地把自己看作:‘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而应该自己要求严格:‘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反省是无止境的,是一个长时期的思想上教育与行动上实践的问题,好比孙猴子入丹炉,“煮过了,并不就算‘熟’,还得长时期的熬炼,一直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煮过了也并不算熟”——这种思想认识和教诲,于今也振聋发聩,耳目一新,颇有教育意义。

(二)晨思夜读

《论语·为政》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谢觉哉认为,在读书之时,必须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做到“边学边思”;主张“俯而读,仰而思”,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思考。只有边读书边进行思考,才能彻底掌握书中内容和精神实质,否则就很容易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而成为单纯的“书呆子”。

一次,一位年轻的同志因读书不得要领而专程向谢觉哉请教读书之法:“我平时读书没有什么计划,总是东抓一本看看,西抓一本看看;觉得要读的东西很多,自己又处理不好,每天忙忙碌碌,琐琐碎碎,很有些杂乱无章,我一直为这事苦恼呢!”谢觉哉沉吟片刻,说:“你可以试试,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并随手拿起铅笔在一张纸片上写下了“晨思夜读,重新学习”几个字。接着他又解释说:“为什么要晨思呢?因为晨是一天的开始,也意味着新的开始。在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不要急于做,而在于计,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计就是思。孟子说过一句话:‘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思什么呢?我们今天的人所思的内容和方法同孟子时代自然不同,但是多思这一点,则是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都是重视的。你可以结合工作的特点去思,你觉得自己常常是杂乱无章,那就思如何才能使杂乱无章变为杂乱有章,使工作效率高一些,一天抵两天用,思的目的在于多得。夜读,是根据你工作的特点提出来的,白天忙于工作,没有完整的时间读,就利用晚上,每天晚上抽它一两个小时攻读一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期坚持下去,不就有个完整的时间了吗?时间对一个人来说是少的,也是多的,会挤时间,会利用时间的人,可以把少变成多,对他来说,时间就是多的。相反,给你再多时间,你不去利用,就是少的。思是必要的,但只靠思还不成。思而不学则殆,危险!学而不思则罔,同样也是无用的。思要读,读促思,读得多,思则广,思越广,读得多就更好。晨思夜读是相辅相成的。”这个年轻人按照谢觉哉所说的读书方法读书,果然有了很大的改变和收获。

谢觉哉认为,以知促学、以学促知、知行合一,是学习的成功之道。“学和行本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中看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1935 年,红军到达陕北后,谢觉哉担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内务部部长兼秘书长,后又任司法部部长、最高法院院长等职。在此期间,他注意到陕北人民群众的食盐问题,如果把食盐产销解决好,对改善边区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很大帮助。为此,谢觉哉翻阅了明清以来有关食盐产销的历史资料,从浩瀚的史料中摸清了问题的由来,并根据当前的现实情况,写出了详细的意见和办法,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告,提议把盐作为边区主要“出口”物资。这对增加边区经济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央领导看了谢觉哉写来的书面报告后,也都觉得他是“有根有据,据实而来”。可见,谢觉哉读书从来不是就读而读,而是做到了“以知促学、以学促知、知行合一”,将死读书变成了活读书。

(三)持之以恒

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曾改写明代学者胡居仁的对联而写成一副自勉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强调学习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谢觉哉深谙此理,曾多次对人说:“读书要有恒,不是一夜长个长子,而是一点一滴地累上去。”“一个人的学问,一个人的知识,一个人的能力,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一点一滴积蓄起来的。不可能经过一个晚上,第二条早晨爬起来就是很能干的人了。”为做到学习有恒,谢觉哉特别指出,党员干部必须把学习提高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只有思想站位高,才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他指出,不学不可。因为我们负了革命的重担,人民交给我们以非办好不可的任务。在这方面,谢觉哉自己有切身体会。他在回忆文章中曾写到:1931年我到中央苏区毛泽东同志处工作,到的次日,拟一个开会的通知,毛泽东同志全改了,一字不留,加的也不少。我问:“为什么我这样不会写了?”毛泽东同志望了我一阵,只答复两个字:“你学!”“你学”对我启发很大。怎么学呢?一是向人家学,学正面经验,好的;二是向自己学,学反面经验,不好的。

这件事让谢觉哉感受到,要把包括学习在内的任何工作做好并不难,只要能如毛泽东同志说的“你学”。因此,谢觉哉数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学习,不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在家中或是在途中,但凡有空,他都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在晚年患病的几年里,谢觉哉坚持通读了大字版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军事文选》等有关资料。逝世前几年,谢觉哉因脑血管栓塞导致半身瘫痪,右手不能动。在病榻上,他仍然坚持学习。由于不能久坐看书,他就让人买了一个放乐谱的铁架子,把书放在架子上,头靠着椅子,用左手艰难地翻阅。夫人王定国劝他少费神,说在病中看了书也用不上。谢觉哉回答:“怎么用不上?有人来问,我可以讲。自己看得深一点,对人讲得就会透一点。”谢觉哉一生读书不倦,不矜不伐,给后人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从“五四”运动到逝世前,他留下了100 多万字的日记、1000 余首诗词和数十万字的《谢觉哉文集》,并且成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新中国著名的法学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之一的林伯渠曾这样赞誉谢觉哉:“清词如海复如潮,健笔春秋百万刀。”董必武称赞谢觉哉:“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屡有文章警海内”“好学深思老不疲”。这些,均是对谢觉哉持之以恒读书学习的最客观的褒奖。

(四)学以致用

谢觉哉指出,“学习是为着工作,工作增加我们的学习。”他认为,学文化、看文件、看书报是学习,但只是学习的一面;做事、检查事,不论他人做的或自己做的,得出规律和平常学的相印证,是学习的另一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面。他在日记中写道:“学习方法要改,不只读、讨论文件,而应从文件联系到具体问题,而把它深入研究,由发现到解决。不然,不算有学习成绩。”在许多场合,谢觉哉都表明他的这一观点:“离开工作的学习可能成为教条主义者,成为一个书呆子,不能消化。一同工作联系起来,学习就很生动了。”1946 年12 月,谢觉哉专门就高级干部业务学习问题指出,一种是读书,一种是用书。读是为着用,搜集、考证、编述、供他人的用。借人的力读,以供自己的用。采其判断,精要的片段,以供自己的用。忙的人,现任有职务的人,只好采其后者。他指出,学习理论如不从历史事实及社会现象中去求证印证,是不会了解的;如不从目前事实及社会现象尤其本身的经验中去求印证,是不会能运用的。

1948 年9 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谢觉哉担任政府委员、司法部部长。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司法训练班,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司法干部。他坚持亲自写讲课提纲,并每天讲课3 个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接收北平后,将原朝阳大学改为中国政法大学,谢老兼任新中国第一所政法大学校长,为全国培养大批司法干部。这期间,谢老又是把“学以致用”融入到了自己的日常每一天。

1959 年3 月,谢觉哉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到任后,他先是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行家”,然后提出了要恢复法院的正常审判制度,把案子办得更准确、更细致、更踏实,做到不纵、不宽、不漏、不错。为了实现这些要求,谢老不仅亲自办案,典型示范,而且还深入到全国各地法院,查大案要案,亲自查看案卷,实行“实地学习”,从而在全国范围内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使法院这一专政工具,更有力地打击犯罪分子,也更好地保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五)精博相济

庄子曾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穷尽的,而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因此谢觉哉主张“精读”与“涉猎”要相结合,既要“精读”,“以大量的时间来读少量的书”,又要“涉猎”,博览群书。

谢觉哉认为:“对于重要的书,必须精读,比如像《毛泽东选集》那样的书,就应选择若干篇,句句读通,过一个时期又读,联系到当前的实际来读,才能受到他的益处。”当代著名女编辑、记者丁浪在回忆中说:“我见过谢老读过的毛主席的著作,上面写有小注,在那种早期草纸土印的版本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划满了一层又一层的圆圈,新的毛笔划过的圆圈,又压上了已经褪了色的钢笔的圆圈。”谢觉哉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还要求党内同志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著作。他在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期间,就建议高院同志“除学习毛泽东同志著作,要兼学他的文章外,还要选印他最近一些短篇或批语二三十篇,熟读深思,作为榜样。”

除了要精读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著作外,谢觉哉还主张“涉猎”,多读书。谢觉哉读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仅从1943年和1944 年谢觉哉的日记记载来看,他读书的范围涉及古今中外的政治、历史、哲学、教育、文学等领域。日记中记录的除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的著作外,还有《鲁迅纪念册》《行知教育论文选集》《高尔基创作选集》《吴梅村年谱》《论衡》《元代蒙汉色目待遇考》等。正因为他读书范围广泛,他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王定国回忆说:“一些老同志来找他要几个治疑难病的名方,谢老只要稍微沉思一下,就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这些名方在《本草纲目》的哪章哪页。当我向他求教有关学问时,他也同样告诉我那是在什么书上,怎样说的。我翻开来看,果然不错。”

谢觉哉把学习看成像栽树一样,树的枝叶要繁荣发达,一定要根扎得深,“学如植树,枝叶扶疏根必固”。他主张个人读书范围要广,仅从1946 年―1948 年谢觉哉的日记记载粗略来看,他读的书就有胡善恒著《财务行政论》、俞永修著《刑法总则释义》、郭尔巴托夫著《宁死不屈》、杨绍萱著《中国古代社会新发展纪略》以及《死魂灵》(鲁迅译本)、《鲁迅全集补遗》《大众哲学》(修改本)、《阅微草堂笔记》等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谢觉哉虽担任着重要职务,公务繁忙,但仍然手不释卷。他在办公桌上放着马列和毛泽东的理论书籍,在休息室里放着文学书,在床头上放着历史书,甚至在卫生间也放有小说、杂志以备浏览。由此,谢觉哉积累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为了能够让自己读通更多的书籍,谢觉哉还非常重视字典、辞典等工具书的运用。他11 岁时就读完了《春秋》《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等,读《昭明文选》《八铭塾钞能舆集》《小题正鹄》这类书时,他便凭借《康熙字典》扫清“障碍”。参加革命后,他买了一本日文版《列宁主义十二讲》。他不懂日语,却依靠《日汉词典》硬是把这本书啃懂了,认识到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枪杆子,没有获得政权。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一次飞跃,马列主义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六)挤钻并用

谢觉哉认为,读书需要“挤钻并用”“没有时间,挤;学不进去,钻”。要把琐碎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他曾说:“因为工作忙而把学习挤掉,这不是一条理由,而是对学习自满的一种表现。工作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的,要‘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能’,天天都要在学习中吸收新的养分,才能做得好工作,善于学习才能善于工作。”“将来工作会越来越忙,这是规律。不能因为工作忙而中断学习,那样做是危险的,其结果是生命将会停滞,革命事业将会受到损失。”1966 年7 月,谢觉哉还特地写了一首《攻书》诗:“读书如垦地,斩棘铲不平。读书如攻城,坑道要打通。排除其糟粕,缴获其精英。如斯读书者,方可谓之攻。”他把读书视为“垦地”“攻城”,把书本上难懂的地方比作敌人的堡垒,并下定决心要攻下来。这种读书态度,至今令人崇仰不已。

猜你喜欢
谢觉哉读书
甘做人民的公仆:谢觉哉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谢觉哉的读书之道
科学导报(2022年5期)2022-02-06 10:50:16
读书使人进步
一条常用的御寒毛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谢觉哉
中外文摘(2019年24期)2019-11-12 23:53:22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