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延安十三年的岁月,有这么五个人不得不提,他们就是“延安五老”。能被尊为“五老”,是因为他们年龄长参加革命早,有着老一辈革命家的鲜明特质。
“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从事党的统战、司法和新闻等工作,为党和人民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依旧战斗在党的建设、人民民主制度建设的第一线,心系群众,一生“甘做人民的公仆”。
Part1 不扰百姓,夜宿麦地
1935 年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陕北正是初冬时节,夜幕降临,凉意袭人。
此时的吴起镇条件十分艰苦,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人建议晚上住在老乡家,谢觉哉没有这么做。
于是,谢觉哉与战士们一起以天为盖,以麦地为席,夜宿在了麦地里。早上醒来,他环顾四周,发现麦地起了白霜,不禁诗兴大发。
Part2 不准亲属搞特殊
谢觉哉对子女的要求很严,他时刻告诫孩子们,不准有特权思想。
一天,他的孩子们到机关食堂玩耍,正好到了开饭时间,管理员想留孩子们吃“小灶”。对此,谢觉哉坚决反对。
他让孩子们立刻回家,并嘱咐他们以后别去“小灶”食堂。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一直在老家的子女得知消息,想到北京来看他,借此谋个前程。
谢觉哉知道筹措路费不易,没有答应他们,并写信劝阻。
谢觉哉给儿子谢子谷和谢廉伯的信。
后来,这些书信被编为《谢觉哉家书》。谢觉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还有湖南的老乡请他帮忙调动工作。
为此,谢觉哉还写下了一首诗:
你们说我做大官,我官好比周老倌,
起得早来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
周老倌是谁?他是谢觉哉家乡一位勤劳能干的长工。
谢觉哉从不徇私并以身作则,对子女也是言传身教,深深感染了身边的人。延安时期,当地群众赠他祝寿词: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
这正是谢觉哉一生的真实写照:从不为己谋私利,甘做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