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君仁 牛良 潘磊 崔国朝 孙世航 段文宜 曾文芳 王志强
摘要:【目的】多数桃品种果实在成熟后迅速软化,导致来不及采收、采后易腐烂,是制约桃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慢 溶质桃具有较长的硬熟期,可以减轻因果实软化造成的损耗,是未来桃耐贮运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方法】以慢溶质 品种春雪、春瑞为试材,通过构建群体、肉质评价,对慢溶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集群分离分析(bulk segregant analysis, BSA)定位。【结果】通过对比慢溶质品种和非慢溶质品种成熟过程中软化的特点,发现慢溶质留树时间较长,乙烯 延迟释放。在慢溶质分离群体中,留树时间呈明显的双峰分布,遗传倾向分析表明慢溶质受到单基因或主效数量性状 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春雪慢溶质位点为杂合,春瑞为纯合。以春雪桃自交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 BSA分析,将慢溶质定位到桃第4 号染色体4 个区段,总长度7.87 Mb。【结论】桃慢溶质性状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或主效 基因控制,其控制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
关键词:桃;果实;慢溶质;软化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2023)06-1064-08
桃(Prunus persica)原產中国,自1993 年起中国 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全面超过意大利和美国,成为 世界第一产桃大国,并一直保持至今[1]。桃因皮薄 肉厚、味道鲜美而广受消费者喜爱[2]。与柑橘、苹 果、梨等水果不同,大多数桃果实成熟后迅速软化, 留树时间和货架期短,若提前采收又会导致果实品 质下降,影响消费体验。此外,随着桃产业向集约化 方向的发展,采后远距离运输成为常态,软溶质桃不耐贮运的短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种肉质类型桃的 发展。
质地影响桃果实留树期和贮运性。目前桃果肉 质地性状主要包括:溶质(melting flesh,MF)、不溶 质(non- melting flesh,NMF)、硬质(stony hard) 等[3]。不溶质桃成熟后果实有韧性,留树时间较长, 传统上多用于加工罐头,当前也有部分品种进入鲜 食市场。硬质桃果实成熟后不释放乙烯,果实保持 硬脆,留树时间2 周以上,具备优异的采后贮运特 性[4],但该种类型果实成熟后不变软,伴随着没有果 实成熟期桃特征性香气,因此也有一些局限性。此 外,国外最早于2011 年报道了油桃品种Big Top 独 特的软化特征,这种肉质虽然最终会释放乙烯使果 实变软,但果实在成熟前期能保持较高的硬度,具有 较长的留树期和货架期[5-6],并将这一质地类型分类 为慢溶质桃(slow-melting flesh,SMF)。Chen 等[7]对 慢溶质单株S11-8 与非慢溶质单株M12-10 成熟过 程硬度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发现S11-8 软化速度比 M12-10 慢得多,而且S11-8 完全软化的发生相对较 晚。Ghiani 等[6]通过比较慢溶质型桃Big Top 和溶质 型桃Bolero 采收后硬度和乙烯的变化,发现果实成 熟期的Big Top 果实硬度比Bolero 明显更硬,采后室 温放置5 d 后果实变软,最终果实硬度与Bolero 类 似。在果实成熟期采收后,Bolero 桃迅速释放乙烯, 而Big Top 桃果实采收后4 d 才开始释放乙烯。对于 慢溶质性状定位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但由于肉质 判别标准的缺乏导致基因定位困难,已发表的定位 结果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相关分子标记仍未能实践 应用[7-9]。
慢溶质桃成熟后既有较长的留树时间和货架 期,又能够保持桃果实的特殊风味,已成为欧美国家 桃肉质改良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慢溶质桃在中 国相对较晚才被利用,遗传资源匮乏,相关机制研究 甚少。笔者在本研究中以春雪、春瑞等慢溶质桃品 种为材料,通过构建分离群体,对后代表型进行分 析,明确慢溶质性状的遗传倾向,利用BSA 分析对 该性状进行初步定位。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桃果实 慢溶质肉质类型的生理特征、遗传倾向及初步定位, 为今后慢溶质候选基因的挖掘以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SMF品种春雪、春瑞为主要亲本构建遗传群 体,具体信息见表1。对杂交单株的肉质鉴定于 2021 年5—8 月和2022 年5—8 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 郑州果树研究所新乡试验基地的杂种苗定植圃内进 行,株行距为1.0 m×4.0 m,2017 年定植。慢溶质桃软化特点分析所用品种为春丽、春瑞,非慢溶质分析 所用品种为春美、春蜜,均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 果树研究所桃育种圃。
1.2 试验方法
1.2.1 自交选择生长健壮的成年树作母本树,于 蕾期对全株进行套袋,防止异花授粉,2 周后去除纸 袋。其他管理按常规。
1.2.2 杂交选择生长健壮的成年树作母本,于大 蕾期去雄,点授父本花粉,套袋,10 d 后去袋,其他管 理按常规。
1.2.3 果实生理指标测定果实成熟阶段的样品, 果实达到八成熟开始采集,每3 d 取样1 次,每次20 个果实。采样时间点设为R、R+3、R+6、R+9、R+12、 R+15,代表八成熟后天数。果实采收后,立即带回 实验室,选取大小均匀、成熟度一致、无病虫害和机 械损伤的果实,用于软化生理特点分析。随机选取9 个果实,在果实赤道处,削去缝合线两侧及对面部 位的果皮,用水果硬度计GY-4 测定果实去皮硬度, 每个果实的三个部位的平均值作为每个果实的果肉 硬度,单位为牛顿(N)。乙烯测定参考Zeng 等[10]的 方法:随机选取9 个果实,3 个为一组,置于密封的 2.0 L保鲜罐中,密闭2 h,取1 mL气体,用气相色谱 仪GC-2010(岛津,日本)测定乙烯释放量,单位为 nL · g- 1 · h- 1。气相色谱仪条件为:AI2O3/S 色谱柱 (30 m×0.53 mm,0.25 μm);柱温50 ℃,SPL1 检测室 温度为200 ℃,FID1 检测室温度为200 ℃;载气氮 气流速为32 mL·min-1,氢气流速为40 mL·min-1,空 气流速为400 mL·min-1。
1.2.4 杂交群体后代果实性状调查通过判断果实 着色完全、果个已膨大到商品果大小、果皮底色已完 成褪绿、品质风味已可食用,即果实成熟,之后每2 d 调查1 次果实硬度,参考王力荣等[11]的方法将硬度 划分为“很硬、硬、中、软、很软”5 个等级,统计杂种 单株70%果实在成熟后变软之前的挂树时间,大于 等于10 d为慢溶质,小于10 d 为非慢溶质。
1.2.5 BSA 分析在群体后代中分别选取非慢溶 质(留树时间<6 d)或慢溶质(留树时间>14 d)各 20 株,组成2 个极端性状混池(非慢溶质混池为NSMF pool,慢溶质混池为SMF pool),提取基因组 DNA,委托北京百迈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重测 序,全部样品的测序深度为30 倍。参考基因组为桃 Lovell(https://www.rosaceae.org/gb/gbrowse/prunus_ persica_v2.0.a1/)。利用两混池间基因型存在差异 的SNP、InDel 位点[12],统计差异位点在不同混池中 的深度,并计算每个位点ED(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值。为消除背景噪音,对原始ED 值进行 乘方处理,笔者在本试验中取原始ED的5 次方作为 关联值以达到消除背景噪音的功能,然后采用DISTANCE 方法[13]对ED值进行拟合。取所有位点拟合 值的median+3SD 作为分析的关联阈值,计算得 0.10,设定为筛选的阈值,阈值外的区域为潜在候选 调控基因定位区域。
1.2.6 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数据统计分析与作图 采用微软Excel 2019。
2 结果与分析
2.1 慢溶质品种成熟过程中硬度变化与乙烯释放
为了显示慢溶质桃成熟过程中的软化特征,选 择成熟期相近的两组慢溶质桃vs 非慢溶质桃—春 丽vs 春美(图1)和春瑞vs春蜜(图2)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非慢溶质品种春美、春蜜果实硬度在成熟后9 d 已降至最低,慢溶质品种春丽、春瑞果实在成熟后15 d 才完全软化。非慢溶质桃春美和春蜜成熟阶段硬度 保持在15 N以上的时间仅6 d;慢溶质桃春丽和春瑞 至少12 d。因此,将果实成熟后硬度保持在15 N以 上水平的时期定为果实留树时间,慢溶质桃留树时间 (天数)是非慢溶质桃的2 倍左右。慢溶质桃品种春 麗在R+12 阶段之前乙烯释放量很低,春瑞在R+12 阶段之前没有乙烯释放,慢溶质桃直到最终软化发生 时才伴随乙烯大量释放;而非慢溶质桃品种在R+6阶 段开始就产生很高的乙烯释放量。综上两组数据,慢 溶质桃春瑞、春丽留树时间至少12 d,相较非慢溶质桃春美、春蜜长6 d,乙烯也相应延迟释放。
2.2 慢溶质群体后代肉质鉴定及遗传倾向
为了更高效快速鉴定群体后代表型,笔者对不 同组合后代果实留树时间进行评价,判别果实肉 质。对春雪自交群体进行表型评价,发现后代留树 时间呈双峰分布,集中在<5 d 和≥10 d,中间类型 6~9 d几乎没有(图3-A),慢溶质桃∶非慢溶质桃=67∶ 21。对春雪×99-30-33 群体进行表型评价,发现后代 留树时间呈双峰分布,集中在<5 d 和≥10 d,中间类 型6~9 d 只有5 个单株(图3-B),慢溶质桃∶非慢溶质 桃=28∶33。对04-1-91×春瑞和04-3-25×春瑞进行表 型评价,后代留树时间只有≥10 d 一种类型,后代没 有出现<10 d 的类型,群体后代全部为慢溶质桃类 型(图3-C~D)。
春雪组合后代群体中肉质分离,春瑞组合后代 中肉质不发生分离。因此,推测亲本慢溶质桃基因型春雪为杂合,春瑞为纯合。春雪自交群体慢溶质 桃∶非慢溶质桃分离数据经卡方检验符合3∶1 孟德 尔理论分离比例,春雪×99-30-33 群体慢溶质桃∶非 慢溶质桃分离数据符合1∶1 的分离比例(表2),说 明慢溶质桃性状的分离比例与显性单基因或主效 基因调控性状的分离比例一致。
2.3 慢溶质性状初步定位
以春雪为亲本自交构建的遗传分离群体为试 材,根据分离单株肉质表型的鉴定结果,选取极端非 慢溶质单株和极端慢溶质单株各20 株,构建非慢溶 质、慢溶质基因池,进行BSA定位分析。为了鉴定慢 溶质桃调控位点,对两个混池进行高通量特异性片段测序,非慢溶质池和慢溶质池的测序深度分别为 33 倍和37 倍。在混池之间共获得79 304 个SNP 和 21 715 个InDel,采用欧氏距离法(Euclidean Distance, ED算法)定位分析方法,将该性状的调控位点 关联到了第4号染色体(图4)。关联分析共得到4个 与慢溶质桃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总长度为7.87 Mb (表3)。
3 讨论
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在成熟后期出现 很高的呼吸高峰,果实迅速软化[14]。笔者对慢溶质 桃品种春丽、春瑞成熟软化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留 树时间长达12 d 以上,在成熟前期保持较高的硬度, 这与前人[7]对慢溶质桃杂交单株S11-8 的生理特征观察结果一致。慢溶质桃与MF相比,前者果实乙 烯释放延迟发生,果实软化相应延迟,这可能是慢溶 质桃硬熟期长的原因。除此之外,对慢溶质桃遗传 倾向的分析也与前期春雪×春美杂交后代的研究结 果一致[15]。此外,Chen等[7]通过对春雪和红不软的F1 群体分析,发现后代慢溶质桃∶非慢溶质桃接近1∶1, 推测春雪慢溶质桃位点也为杂合,可能受显性单基 因控制。
慢溶质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相对匮乏,并且没 有获得准确的定位区间。Serra 等[8]以慢溶质型桃品 种Big Top 为父本,两种溶质型(Armking 和Nectaross) 分别为母本,构建杂交群体,通过高密度SNP芯 片构建遗传图谱,定位了与慢溶质桃性状相关联的 3 个区段,分别位于第4、5、6 三条染色体上。Ciacciulli 等[9]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对慢溶质型BRebus028 和MF型BMax10 杂交后代进行表型评价,进行连锁 作图,将慢溶质桃定位到第8 号染色体上的一个 QTL(qSwS8.1),并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进行了验证。Chen 等[7]通过BSA-seq 鉴定到了第4 号染色体两个QTL, 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在5.6 Mb定位区间内鉴定到了 29 个可能的慢溶质基因。笔者在本试验中通过对 春雪自交后代的连续调查,结合遗传定位分析将慢 溶质桃定位在了桃第4 号染色体上,与Serra 等[8]和 Chen 等[7]的定位结果一致,且有一定的重叠,未来需 要进一步研究缩小慢溶质桃定位区间,挖掘慢溶质 桃性状的候选基因。
此外,桃果實成熟期也可能对肉质有影响,在对 春雪分离群体的调查发现,亲本春雪含有极早熟的 基因,5 月底之前成熟的极早熟单株中没有发现慢 溶质桃,之后全部为慢溶质桃。由于控制成熟期的 遗传位点被定位在第4 号染色体[15-17],与慢溶质桃在 同一连锁群上,后代极早熟单株中没有慢溶质型,可 能是慢溶质桃与熟期性状存在不完全连锁。笔者在 本试验中进行BSA 定位的两个混池之间除了肉质 的显著差别外,也无法规避熟期的差异,熟期会影响 对肉质的判定。因此,定位结果中包括了与熟期相 关的基因,这也为慢溶质候选基因的筛选增加了一 定难度。后续笔者将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在定 位区间开发更多标记,通过更多群体进行验证,更精 细地对慢溶质性状进行定位,为慢溶质分子标记辅 助育种提供帮助。
4 结论
通过对慢溶质和非慢溶质桃成熟软化的生理差 异进行比较,发现慢溶质桃春丽、春瑞成熟期留树时 间长达12 d,是非慢溶质桃春美、春蜜的2 倍左右, 乙烯延迟释放,果实最终变软。遗传倾向分析表明, 慢溶质性状为显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遗传,且 调控基因定位在第4号染色体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俞明亮,王力荣,王志强,彭福田,张帆,叶正文. 新中国果树科 学研究70 年:桃[J]. 果树学报,2019,36(10):1283-1291.
YU Mingliang,WANG Lirong,WANG Zhiqiang,PENG Futian, ZHANG Fan,YE Zhengwen. Fruit scientific research in New China in the past 70 years:Peach[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19,36(10):1283-1291.
[2] 徐磊,陈超. 中国桃产业经济分析与发展趋势[J]. 果树学报, 2023,40(1):133-143.
XU Lei,CHEN Chao. Economic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peach industry[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23,40(1):133-143.
[3] 曾文芳,王志强,牛良,潘磊,丁义峰,鲁振华,崔国朝. 桃果实 肉质研究进展[J]. 果树学报,2017,34(11):1475-1482.
ZENG Wenfang,WANG Zhiqiang,NIU Liang,PAN Lei,DING Yifeng,LU Zhenhua,CUI Guochao. Research process on peach fruit flesh texture[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17,34(11): 1475-1482.
[4] 牛良,曾文芳,潘磊,孟君仁,鲁振华,崔国朝,王志强. 硬质桃 研究现状及展望[J]. 果树学报,2020,37(8):1227-1235.
NIU Liang,ZENG Wenfang,PAN Lei,MENG Junren,LU Zhenhua, CUI Guochao,WANG Zhiqiang. Research status and perspective for stony-hard peach[J].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2020, 37(8):1227-1235.
[5] LAYNE D R,BASSI D. The peach:Botany,production and uses[ M]. UK:CABI,2008:1-36.
[6] GHIANI A,NEGRINI N,MORGUTTI S,BALDIN F,NOCITO F F,SPINARDI A,MIGNANI I,BASSI D,COCUCCI M. Melting of‘Big Topnectarine fruit:Some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aspec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11,136(1):61-68.
[7] CHEN C W,GUO J,CAO K,ZHU G R,FANG W C,WANG X W,LI Y,WU J L,XU Q,WANG L R. Identification of candidate genes associated with slow-melting flesh trait in peach using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and RNA-seq[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21,286:110208.
[8] SERRA O,GIN?-BORDONABA J,EDUARDO I,BONANY J, ECHEVERRIA G,LARRIGAUDI?RE C,AR?S P.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slow-melting flesh character in peach[J]. Tree Genetics & Genomes,2017,13(4):77.
[9] CIACCIULLI A,CIRILLI M,CHIOZZOTTO R,ATTANASIO G,DA SILVA LINGE C,PACHECO I,ROSSINI L,BASSI D. Linkage and association mapping for the slow softening (SwS) trait in peach [P. persica (L.) Batsch] fruit[J]. Tree Genetics & Genomes,2018,14(6):93.
[10] ZENG W F,PAN L,LIU H,NIU L,LU Z H,CUI G C,WANG Z Q. Characterization of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synthase (ACS) genes during nectarine fruit development and ripening[J]. Tree Genetics & Genomes,2015,11(2):18.
[11] 王力榮,朱更瑞,方伟超. 桃(Prunus persica L. )种质资源果实 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J]. 园艺学报,2005,32(1):1-5.
WANG Lirong,ZHU Gengrui,FANG Weichao. The evaluating criteria of some fruit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of peach (Prunus persica L.) genetic resources[J].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2005,32(1):1-5.
[12] CINGOLANI P,PLATTS A,WANG L L,COON M,NGUYEN T,WANG L,LAND S J,LU X Y,RUDEN D M. A program for annotating and predicting the effects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Eff[J]. Fly,2012,6(2):80-92.
[13] HILL J T,DEMAREST B L,BISGROVE B W,GORSI B,SU Y C,YOST H J. MMAPPR:Mutation mapping analysis pipeline for pooled RNA-seq[J]. Genome Research,2013,23(4):687-697.
[14] TONUTTI P,CASSON P,RAMINA A. Ethylene biosynthesis during peach fruit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91,116(2):274-279.
[15] 孟君仁. 桃慢溶质性状调控机制初步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 科学院,2021.
MENG Junren. Preliminary study on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slow melting flesh characteristics in peach[D]. Beij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1.
[16] EDUARDO I,PACHECO I,CHIETERA G,BASSI D,POZZI C,VECCHIETTI A,ROSSINI L. QTL analysis of fruit quality traits in two peach intraspecific populations and importance of maturity date pleiotropic effect[J]. Tree Genetics & Genomes, 2011,7(2):323-335.
[17] PIRONA R,EDUARDO I,PACHECO I,DA SILVA LINGE C, MICULAN M,VERDE I,TARTARINI S,DONDINI L,PEA G,BASSI D,ROSSINI L. Fine mapp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candidate gene for a major locus controlling maturity date in peach[J]. BMC Plant Biology,2013,1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