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逐渐重视对学生历史核心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历史资料的实证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自主探索,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应从教材中发掘材料,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以实践材料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历史实证素养是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学历史学习过程中具体思维能力的总结,有助于学生运用史料发掘历史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既是对历史事实的肯定,又是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重视对学生历史实证能力的培养是发展与变革的方向。为此,中学历史教师应在教学中持续加强学生的史证意识,切实加强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史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可以让他们从前人的经历中学到许多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以史为鉴的思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来了解一个国家的兴盛和衰落。今天,有很多关于历史的例子,学生可以从这些故事中了解朝代兴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良好的品德。历史学习中,正确引用史料,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史料的实证研究,对历史研究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在实践中应用大量的实证,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历史经验的精华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在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能认识到那段艰苦的历史,而且能从中汲取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他们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
(二)有利于锻炼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近几年,我国初中历史试题的文献资料逐年递增,学生需要具备长段知识的提取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利用文献资料,可以提高学生获取重要信息的能力。比如,在八年級下册介绍“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把清代的封闭政策和改革开放的措施联系起来,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把这两个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两个历史事件进行整理,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和必然性,这对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
在历史教学中加入史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很多教师、家长、学生只关注历史分数,却忽视了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因此,需要改变这种只注重分数的学习方式。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逐渐转变学生的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四)有利于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知识驱动”的教育理念,学校和教师要从多个角度把新课改融入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需求。比如,在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捕捉电影、纪录片里吸食鸦片者的惨状,使学生认识到鸦片对身体的危害,了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惨痛教训,让学生了解列强侵略中国的实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
二、史料实证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形成以史为据的思维习惯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认识,历史教师在讲授时要引用教材有关资料,并根据史料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理性认识。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使历史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文本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使历史课程更具层次性,长期来看,有助于学生养成对史料的阅读习惯,并在历史研究中形成以历史为基础的学科思考。为了加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教师可以采用“反向导引”的方法,让学生对教科书的结论进行分析,并加以论证,使学生能够把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巩固以史为据的思想。比如,教师在教授“鸦片战争”的时候,可以把鸦片战争的影响直接告诉学生,再由学生自己查阅教科书和历史文献,确认鸦片战争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我国近代历史的开始。教科书中的历史叙述包括历史的客观事实以及历史的主观解释(历史观点、历史结论),引导学生区分二者,并依据教材、历史文献资料对历史观点、历史结论进行解释和论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历史概论[1]。
(二)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用好用足教材中的辅助史料
史料的实践性教学应建立在历史教科书的基础上,而教科书中大量的插图和历史知识则是对历史教学的补充,它能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眼界,并激发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探究的欲望。在历史课中,这些辅助性知识是历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提供的许多辅助性资料均来源于有关史学家的论辩和史学典籍,在充实教材的同时,也为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学习材料。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史料的教育作用,要掌握史料的具体内容,要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教师在利用历史资料进行历史求证时,要利用历史资料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历史研究中具备注重历史事实、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
(三)利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者需要掌握的两大要素。通过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关系。由于所处时代的差异,学生很难对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和空间中的历史事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初中历史课上,历史地图是必不可少的教材。通过对历史地图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内容时,要介绍西域的详细情况,有的教师会让学生把西域的地理位置记下来,但有些学生看不懂。因此,教师首先要将西域地图展示给学生,再根据地图上的“阳关”和“玉门关”的位置,引导学生将阳关和玉门关的西边标记为西域,这样,学生就能准确地把握西域的地理位置,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四)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历史兴趣
要提高历史资料的实证性,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研究兴趣,建立对历史的实证认识。初中历史内容丰富,既有引人入胜的历史事件,也有感人的人物故事,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材料的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丰富和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从而增强历史学科的功能。比如,在讲授“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杨贵妃的画像图,让学生认识到唐玄宗统治后期不顾朝政的影响。然后,通过对“开元盛世”一词的解读,对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的行为进行归纳对比,并对其成因进行剖析。然后向学生介绍天宝十节度使的分布和军事力量,以加深学生对安史之乱的认识,并培养学生的历史经验意识[3]。
(五)利用问题引导,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在初中历史课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史料,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深入地进行探究,以确保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充分准备,根据所学知识搜集资料,认真组织问题,注重问题的培养,使学生的历史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使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在讲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讲讲电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以及它是怎么被发明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然后,通过向学生展示19世纪末期科技发展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扩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4]。
(六)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史料实证教育
作为历史教学的先锋,初中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史证教育理念。但是,就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从注重经验的教育入手,摒弃传统的“传授性”教学方式。以经验教学为导向,注重自我经验的实证训练。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对历史问题的论述来指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辩证和分析,使学生能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对待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品德。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创新教学方式,除了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自觉,更要不断地培养史学修养。教师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学习习惯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反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精心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在史证教育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想。
(七)提高学生自主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认识,就需要加强学生对历史资料的搜集,使他们认识到历史资料的种类,如文献、图片、遗址、历史文献等。另外,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习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如图书馆、网络等。例如,在教授“洋务运动”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整理有关洋务运动的史料,通过对历史教科书的分析与资料的选取,既可以增强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以历史资料为基础,支持他们的历史观点。
(八)提高学生史料辨别能力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认识,增强学生辨别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和判断历史文献的价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并选取可信的历史资料。首先,要辨别历史资料的来源与属性,看看它到底是原始资料,还是旧资料。其次,要正确认识资料中的客观表达与作者的观点。例如,在教授“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当时拍摄的照片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文化运动。我国当时的新闻报道和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历史角度来审视、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高其史料的实证性。
(九)挖掘历史教科书的价值
历史教材是以史实为依据,去挖掘史学的价值,以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目的。历史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资料,也是教师讲授历史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历史教材中设置的各类小栏目既能满足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需要,又能拓寬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历史思维。教科书既有自己的明确立场,又能以尊重学生为本,使他们学会正确的观点,培养学生用史料说话的素养。虽然历史教材在实证研究上还存在一些缺陷,但是能够适当补充学生较难理解的历史结论和历史知识,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史料教学,既能增加学生的基本知识,又能培养其实证性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提高知识体系的构建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提升思辨能力,实现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的同步发展。这样教学,在达到较高的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使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有效学习提高历史核心素养,进而体现历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秀花.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策略浅谈[J].好日子,2022(27):3.
[2]陈武.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2(2):64-65.
[3]盛险峰.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途径[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4):2.
[4]梁颖.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探讨[J].明日,2021(13):158.
(作者单位: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
编辑: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