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
我就不信,你没打过岔!打岔,简直是人类的天性。跟人交谈时,嘴巴会打岔;听课写作业时,脑子会打岔;甚至阅读时,眼睛也会打岔。本期“典藏小书坊”,就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一个又一个“打岔”的现场,感受“打岔”背后鲜活的人性。
打岔现场直播
妈妈发现小西根本没有好好做算术习题,就不让小西去看电影了,叫小西在9 点钟以前把所有没做的算术题都做完。
小西只好对着闹钟坐下,打了好几个哈欠,费了好大力气,他才翻开了算术练习本,慢慢在上面抄上:
“粮食公司昨天运到大豆165 袋……”
写了这么一句,他就又停下了。他的心怎么也钻不进粮食公司去,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却一点力气也不费就走进了那个他没去成的电影院。他觉得他好像正坐在看电影的人们中间。银幕上有一个笨拙的大黑狗熊学人的样子站了起来……
“嘀嗒,嘀嗒,嘀嗒……”
闹钟的声音突然变得响亮起来了,小西抬头看了看,6 点57 分了,他连一道题都还没有写完。他连忙又在本儿上写了几个字。
“……运到大米的袋数……”
写到这里,他突然又想起刚买来的匈牙利邮票:是不是弄丢了?他马上从口袋里把那个夹邮票的小本儿掏出来……
“嘀嗒,嘀嗒,嘀嗒……”
闹钟又在催小西。小西一看,8 点30 分了,他赶忙接着往下写:
“……是大豆的8 倍,共运到大米……”
一会儿,他的眼睛又盯在姐姐的那张漫画像上面了。他忽然觉得姐姐有许多地方都像教算术的王老师……
——严文井《“下次开船”港》
“以前,有三个小姐妹,”睡鼠急急忙忙地开始讲故事了,“她们的名字叫埃尔西、莱西和蒂莉。她们住在一个井底下……”
“她们靠吃什么活下去呢?”爱丽丝问。她总是对吃喝最关心。
“她们靠吃糖浆过活。”睡鼠想了一会儿说。
“哎呀,那可不行!”爱丽丝小声说,“她们会得病的。”
“她们是病了,”睡鼠说,“病得很厉害。”爱丽丝尽力想象着这样一种特别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儿。可是这太费神了,所以她继续问:“她们干吗要住在井底下呢?”
睡鼠又想了一会儿,然后说:“因为那是一口糖浆井。”
“没有这样的井!”爱丽丝不高兴地刚说了一句,帽匠和三月兔就不停地嘘她,睡鼠也恼怒地说:“如果你不懂礼貌,那么还是你自己来把故事讲完吧!”
“不,请你继续讲吧!”爱丽丝谦卑地说,“我不会再打岔了。是的,也许有那样的一口井吧!”
“当然有!”睡鼠神气活现地说,总算是又往下讲了,“这三个小姐妹呀……
嗯,她们在学习绘画……”
“她们画什么呢?”爱丽丝问。她把自己刚才的保证忘了。
—— [英] 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
一个衣衫褴褛、饥肠辘辘的乞丐走进我的店中,来到我面前对我说道:“老板,我实在太饿了,请你发发善心,给我一块面包吧。”
“你太聪明了。”我夸赞道,“你一进门我就看出来了,你现在最需要的正是面包。而且,到我店中来,你真是找对了地方。”我从架子上取下食谱,开始向他详细介绍本店面包的种类和相关的面包知识……当我引经据典谈到配方和计量方面的知识时,即使是我自己,也被我广博的学问所深深震撼。我抬起头来,观察他的反应。他既没有微笑,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敬佩的神情,这令我颇为奇怪。
“我只想要一块面包。”他说道。
“你真的太聪明了。”我对他的话语大为赞赏,“请跟我来,好好参观一下我的面包店。”我领着他穿过大厅,先来到发酵面团的房间,又来到烘烤的房间。
“我可以自豪地说,在这个街面上,没有一家面包店拥有这样高档、齐全的设施……”我确信,他已经被我一流的面包店强烈触动了。
“你愿意听我的演说吗?”尽管这句问话纯属多余,但我还是要听听他发自肺腑、迫不及待的回答。
“不,”他回答道,“我更喜欢一块面包。”
“你很独特。”我对他说道,并把他领到面包店的前门……
——尹玉生《乞丐和面包》
后窗户外传来汽车急刹车的声音,人们一齐停止了咀嚼,支棱起耳朵。又一阵发动机的隆隆声,汽车开远了。
“昨天下班,”眯缝着两只小圆眼睛的夏大妈向前探了一下脖子,急忙把嘴里的一块烙饼咽下去,“昨天下班,”她又赶紧喝了口水,做了一次深呼吸,“昨天下班,差点儿没把我吓死,走着走着,脊梁后头就是这么一响。”
“妈呀!怎没把你噎死呢!”坐在对面的“小脚儿”掰了一块菜包子扔进嘴里,“就这点儿屁事,我还当你捡了个金刚钻呢。”她撇了一下嘴,转过脸去,右腿搭在左腿上,小脚儿得意地摆动几下。
算工资的小伙子边吃边扒拉着算盘:“夏大妈,您这月半天事假半天病假,扣您九毛二。”
“我回头一看,”夏大妈接茬儿说,“胡同这么窄,汽车这么宽,我可往哪躲?我这个跑哇……要是你那两只宝贝脚儿,非给汽车打眼儿,没治儿。”她瞅空报复了“小脚儿”一句。
——史铁生《午餐半小时》
解析导读
打岔高手们,闪亮登场啦!
《“下次开船”港》中的小西,一道数学题还没抄完,思想至少打了三次岔,每一次岔,还各不相同:一次到了电影院,一次到了邮票上,还有一次跑到姐姐的漫画像上了。小西的打岔,以范围广、数量多取胜。
《爱丽丝漫游奇境》中的爱丽丝听睡鼠讲故事,睡鼠一句话还没讲完,愛丽丝就迫不及待地打岔了。更有趣的是,在同伴的提醒下,爱丽丝表示不再打岔了,可睡鼠的故事一讲,她就又迫不及待地打起了岔,简直是穷追猛打的典范。
《乞丐和面包》中的乞丐,只是向“我”讨要一块面包,结果,“我”
一面夸他聪明,一面向他介绍面包知识,介绍自己的面包店是多么高档,就是不理会乞丐想吃面包的要求。打岔技术,数“我”最强。
《午餐半小时》中的夏大妈,津津有味地向大家讲述自己昨天的危险经历,算工资的小伙子开始打岔了,告诉夏大妈工资扣了多少。夏大妈直接无视,又兴致勃勃地开讲了。你打我的岔,我打你的岔,大概“双向打岔”就是这个样。
这么多的打岔高手,虽各有特色,但归根结底,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只对自己的想法感兴趣。比如小西只对玩乐感兴趣,“我”只对炫耀自己的面包感兴趣……
因为只对自己的想法感兴趣,所以人们便乐此不疲地打岔,认认真真地打岔。
在日常生活中,“打岔”现场也随处可见,遇见了,试着编成故事,并想想打岔背后的人性,肯定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