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城市宜居性标准评价指标研究

2023-07-26 16:12:28沈立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指标体系

【摘要】结合指标分析来看,南京市江北新区在经济富裕度和公共安全度方面较为突出,资源承载度方面有待加强。通过城市宜居性标准评价指标分析,为江北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识别城市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宜居品质提升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宜居城市;指标体系;标准评价

【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3.03.008

Research 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Urban Livability Standards in Jiangbei New Area of Nanjing City

SHEN Li

(Huashe Design Group Co.,Ltd.,Nanjing 2100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indicator analysis,Jiangbei New Area in Nanjing City is more prominent in terms of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ublic safety,and the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By analyzing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urban livability standards,we aim to identify urban problems and propose targeted ideas and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rban livability in Jiangbei NewArea in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Key words:livable city;index system;standard evaluation

1宜居城市的定义

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院士从城市发展的背景、方向等方面较为全面地提出了人居环境的模式和方法,并编写了《人居环境科学导论》。这本书是城市宜居性评价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1]。任致远[2]侧重于从居住环境的视角对宜居城市进行界定,总结为“易居、逸居、康居、安居”八个字。李丽萍、郭宝华[3]认为宜居城市主要由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包括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宜人和公共安全6个方面,强调宜居城市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张文忠[4]指出宜居城市应该是一个安全稳定、生活方便、社会和谐、环境宜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城市,同时是具有较强认可度的高品质城市。

2江北新区宜居性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标准评价指标选取

基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在参考原建设部公布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5]基础上,充分结合江北新区发展实际情况,确定江北新区宜居性评价体系。江北新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利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二级指标共计27个(见图1)。

2.2標准评价方法

依据江北新区标准评价指标体系,首先采用综合打分法对各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其次,根据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采取直接综合法对江北新区宜居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宜居性评价指数采用百分制,满分共计100分;最终评价结果得分大于80分为“宜居城市”水平,60分~80分为“比较宜居城市”水平,小于60分为“宜居预警城市”。

2.3数据来源

本次江北新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数据主要来自《江北新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以及相关行政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调查报告等。

3江北新区城市宜居性标准评价指标分析

3.1社会文明度评价

社会文明度方面主要采用政治文明、社会和谐、社区文明、公众参与等指标进行评价。

1)在政治文明方面,江北新区是首个被国务院明确要求坚持“法治先行”的国家级新区,设有全国首个法治园区,在科学民主决策、政务公开、行政效率和政府创新方面表现突出。在民主监督上,从2020年《江北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来看,民众对热线整体满意度为74%,反馈问题解决比例为82%[6]。

2)在社会和谐方面,江北新区贫富差距总体较小,已实现各类人群参保全覆盖。在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上,江北新区已形成多项就业创业服务品牌活动,并出台了就业服务补贴细则、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才安居补贴、“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等惠民政策,为流动人口就业创造机会。

3)在社区文明方面,社区管理与服务、物业管理水平有待加强,需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完善相关制度。

4)在公众参与方面,江北新区已建立城市规划公示、征集公众意见等相关制度并贯彻落实;建立价格听证制度,但公众参与度与信息公开程度不够。

3.2经济富裕度评价

经济富裕度方面采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就业率、三产就业人口占比来进行评价。通过江北新区2019年相关数据对标同年全国数据来看,江北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较为富裕,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就业率均远超全国平均值,但第三产业发展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3环境优美度评价

环境优美度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城市景观三方面来进行评价。在生态环境方面,江北新区在空气质量、生活垃圾处理、噪声达标、绿化覆盖率等方面表现突出。江北新区内有保护较好的国家森林公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此外滨江风光带的建设也成为提升生态环境的加分项。在人文环境方面,江北新区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城市景观方面,市容市貌总体较好,但中心城区内仍有大量危房棚户区需要拆迁改造,部分年代较早的居住小区需要环境整治,需提高居住环境与品质。

3.4资源承载度评价

资源承载度方面采用水资源、城市用地、食品供应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江北新区在用地开发上,较好地落实了城市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在食品安全性上,食品供应数量、质量有充分保障,居民对食品安全感满意度较高。虽然南京跨江拥江,但从人均水资源数据来看,南京属于“缺水型城市”,需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以及“幸福河湖”建设,逐步提升城市水质和水量。

3.5生活便利度评价

生活便利度方面从城市交通、商业服务、市政服务、教育文化、绿色开敞空间、城市住房、公共卫生等方面来进行评价。

1)在城市交通方面,结合《南京交通发展年度报告(2019)》相关数据,江北新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32公顷/人,城市路网布局不均衡,组团间骨架路网不足,纵向快速通道缺乏;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为16.9%,与南京主城(27.2%)相比,总体比例较低,职住平衡与幸福通勤程度也有待提高。

2)在商业服务方面,随着新区人口的激增,人口分布密集与商业资源匮乏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目前新区在商业设施的数量、密度、规模上远远落后于江南主城内各区。现有的商业资源以沿街商铺、小体量商业中心等为主,综合性商圈匮乏。

3)在市政服务方面,市政设施覆盖与普及率较高,但需进一步向高质高效提升;随着江北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各街道一直进行大规模的拆迁,但建设启动较为缓慢,空间布局有待优化,城市配套有待完善。

4)在教育文化方面,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能满足需求,与公益普惠目标存在差距。由于新区人口的激增形成叠加效应,使得幼儿园学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泰山、沿江等人口密集片区的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此外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存量不足、优质均衡程度不够,2019年江北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值为78.1分[7]。

5)在绿色开敞空间方面,江北新区持续推进园林绿化提升,实施青龙绿带、滨江风光带生态廊道、杜圩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等一批长江岸线生态绿地修复;着力推进公共景观打造,为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市容市貌和环境品质有所提升。

6)在城市住房方面,江北新区在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人才安居等各项工作中实现重大跨越,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中低收入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7)在公共卫生方面,全区医疗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资源相对不足。2019年全区每千人口床位数为4.53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84人[7],低于全国和江苏省的平均水平,与南京市平均水平相比,更是有明显差距。

3.6江北新区城市宜居性标准总体评价

江北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综合得分为82.5分,达到“宜居城市”水平。从6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见图2),经济富裕度和公共安全度评价得分率超过90%,说明江北新区经济实力较为强劲,重要经济指标保持领跑水平,综合经济竞争力强。4项指标得分率不足,其中社会文明度、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得分率在80%~90%之间。资源承载度得分率偏低,仅为58%,说明江北新区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节约用水、集约节约用地观念要进一步深入。

4江北新区宜居城市建设对策

4.1健全城市防灾减灾机制,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借助智能化技術发展手段,建设应急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挥平台、完善城市安全基础设施,以江北新区生态特色建立排洪防涝新格局,持续提升新区韧性水平;推进江北新区平安创建工作,维护江北新区公共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新区。

4.2完善公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居民生活的便利便捷程度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体现。在江北新区宜居品质提升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城市绿色交通、新能源、数字信息等城市设施建设,给居民带来一种便捷、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针对新区功能区规划,结合服务人口,合理布局幼儿园、小学、中学,加快优质资源引进速度,推进名校落户江北;建设国际医疗中心,推进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建设人文江北,在新区核心区有序建设文化设施;推行全民健身,合理布置社区体育设施。

4.3加快水环境整治、构建城市绿地网络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生态资源的分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做到环境与经济发展并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每个城市组团拥有多条贯通性的绿色廊道,组织城市公共空间,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彰显城市空间特色,形成“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生态格局。

4.4提高城市多样性,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能力

形成和谐多样的城市社会环境体系,社会环境稳定;重视城市的文化内涵,让城市居民对城市形成认同感;构建可持续的城市经济环境体系,构建有利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任致远关于宜居城市的拙见[J].城市发展研究,2005(4):33-36.

[3]李丽萍,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理论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6(2):76-80.

[4]张文忠.宜居城市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7(3):30-34.

[5]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S/OL].(2017-04-19).https:// www.doc88.com/p-77887721776640.html.

[6]江北新区“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R/ OL].(2020-03-26).http://njna.nanjing.gov.cn/hdjl/dczj/ 202003/t20200326_1820015.html.

[7]许雯斐.江北新区社会事业局:筑起“三区一高地”绘就品质新主城[N].新华日报,2020-06-16(NJ02).

【作者简介】

沈立,女,1989年出生,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城乡规划。

(编辑:于淼)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指标体系
宜春吟
老友(2020年2期)2020-03-08 14:25:40
北上广上榜全球宜居城市
民生周刊(2018年17期)2018-09-20 04:55:32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辽宁经济(2017年6期)2017-07-12 09:27:32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中亚信息(2016年6期)2016-08-12 01:46:26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
关于老年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
瑞士公布的宜居城市排名
西部大开发(2012年6期)2012-07-30 01: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