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门(外一篇)

2023-07-25 05:23张启琴
雪莲 2023年3期
关键词:洋芋轮椅母亲

今天我出门了。二十六年来第一次出门,说真的,就连我自己都恍恍惚惚地有点不信!

今天,阳光真好,空气真好,心情真好!美好的日子,美好的开始,一清早,我就把自己美美地打扮了一番,粉红色的上衣,黑色的健美裤,浅绿色的丝巾,学生时代最喜欢的白色旅游鞋,也穿在了二十六年没上过鞋的脚上。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有霉相!在以病床为伴的岁月里,我每天都认认真真地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而今天,我对着镜子,比往日更多了几分仔细,几分认真,新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开始!

一向马马虎虎的母亲,对我今天的出门也格外重视,她拿出老一套的揆程,从头几天就为我的出门选吉日,择吉时,目的自然是为女儿以后的生活求个吉祥,保个平安。我知道,如果心情愉快,那么每一天都是好日子,什么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刻。可在母亲的心里,卧床二十多年的女儿第一次出门,那就好比是玉皇大帝娶亲——天大的喜事!

依照母亲的意愿,一切准备就绪后,等时钟走到母亲指定的那个点上,我被父亲抱出了房门。就在父亲用力抱起我的那一刻,一阵酸楚倏地涌上心头。自从拥有第一辆手摇轮椅的那天起,我就开始盼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体体面面地穿着鞋子挪上轮椅自由行动,以至于无数个梦里,我光着两只大脚丫子来到曾经念过书的镇上,一瘸一拐地为寻找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而忙得焦头烂额,因为这个记忆中并不繁华的小镇,是村子外面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因此在梦里,它便成了成就我梦想的唯一乐园。但每次都是跑了上街跑下街,跑了东街跑西街,结果却总是一无所获。梦醒了,天亮了,狠狠地抛掉梦中的疲惫,迎着新的曙光回归到现实,为自己真实的生活继续努力奋斗,我锻炼,锻炼,我不停地锻炼,希望自己不被生活所辜负。可遗憾的是,直到如今,两只单薄的手臂怎么也支撑不起自己完全瘫痪的身体,想靠双手坐上轮椅,仍然渺渺无望。

不知是性格造就了現在的我,还是我造就了性格,乐天派的我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父亲把我放到电动轮椅上后感觉屁股还没有坐稳,我已经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心头的悲伤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抬头看天,低头看水,家乡的天空总是那么蔚蓝,蓝得清爽,蓝得悠远,家乡的河水总是那么清澈,透明。沐浴在暮秋的阳光里,微风拂面,好不惬意,耀眼的光芒,倾泻在身上,让我感到温暖舒适,让我感到宁静祥和。

我坐在轮椅上,父亲很不放心地左看右看,看我确确实实坐得稳稳当当后,他又转着圈儿将轮椅反反复复检查了几遍,当认定人和车都安全无虞的时候,父亲非常果断地把驾车的主动权交给了我。风儿吹,树儿摇;蝶儿飞,花儿笑。按着轮椅说明书上的功能设置图,我先在轮椅扶手上一个一个地认准标着红色英文字母的几个按钮开关,然后伸出手指轻轻打开了左扶手上的电源。随着电源的开启,右扶手上的指示灯宛如两颗彩色的钻石“唰”地亮了起来,就这一瞬间的变化,给了我不小的惊喜,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顺手在喇叭键上美美地按了几下,一串清脆的“嘀嘀”声,惊得门前大榆树上对着我尽情高歌的喜鹊扑棱棱直飞。站在身边的父母,看着开心不已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比门台上艳丽的九月菊还要灿烂。

“来,慢慢儿走!”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两手紧握着把柄小心翼翼地启动轮椅开始慢慢向前移动。看着眼前平平整整的路面,印象里坑坑洼洼的村道刚刚浮出脑海就变得模模糊糊,再到无影无踪。这是村里我最熟悉不过的主路,路被整修过,原先铺的沙石路,那真是大坑套小坑,小坑套老坑,坑中还有坑啊,如今不但修了水泥路,而且还宽了许多,直了许多,路两边栽植的松树都差不多有碗口那么粗了,褐色的树干笔直笔直的,满树的松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稍微快点!”就在我晕晕乎乎如梦如幻的时候,父亲深沉有力的声音突然在耳畔响起,我急忙捏住刹车,回头看见一直为我保驾护航的父亲迈着大步紧紧地跟在后面,一见父亲孩子般的笑容,头里猛然清醒过来,是真的,一切都是真的!寸步难行的自己今后终于能够“走”了,望着来到跟前的父亲,我高兴得眼泪花儿都快飙出来了。

有了父亲的耐心指点和提前对说明书的详细解读,不到两个小时,我就掌握了车的基本操作。看我坐在轮椅上灵活自如地跑前倒后,左转右转,母亲不无惊讶地说“看哈这一挂(这一下)识下的两颗字儿用着点子(方言,即靶子)上了呗。”哀怨于命运的无奈,那些年的母亲,每每看到病床上的女儿为解一次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大小便而极度痛苦的样子,她就会自言自语地来上一句“念书念书,你说你就把书念成了这么个下场”。可能母亲的逻辑思维上我不上学就不会骑自行车,我不骑车就不会掉下那个要命的悬崖,所以在母亲看来,上学念书成了女儿悲惨命运的根源。面对母亲的疼爱,我常常搬出小时候听过的那个“闭门屋里坐,祸从天上来”的故事来安慰母亲,我说假如我是坐在家里端着炒面匣子吃炒面的那个人,那么迟早有一天,炒面匣子里的炒面垒下来照样会把我吓得半死!真的,天灾人祸是无法避免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顺其自然。

可目不识丁的母亲哪里会知道文字是有力量的,也是有温度的,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今天多学两个字儿,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更让母亲想不到的是,多年以后,正是这两颗看似无足轻重的字儿却恰恰成了女儿生命中的亮点,因为识字,长年卧床的我有了一份为民服务的工作;因为识字,我爱上了写作;因为文字,我遇见了我生命中的贵人,而且因为有了与文字的不解之缘,今天我还“走”出了家门!

车子不快不慢,我不慌不乱。路过的乡亲们见到我的那一刻,都无不惊讶地望着我说是不是眼花了?是不是看错了?躺了二十多年的我突然出现在村头巷尾,谁都和我自己一样感到新奇又疑惑!多年不见,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更秀了,水更清了,走到哪儿都是砖墙楼房,面目一新,除了几个主要的十字路口外,旧时的痕迹几乎找不到了。

美丽的校园,永远的回忆,沿路在乡亲们的一声声赞许与鼓励中,我竟然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的小学,走进以两棵碧绿的大松树为门的敞院,昔日的校园已经不复存在了,原来的学校被一分为二,一半是村幼儿园,一半是村中心广场。广场西面,一群勤劳朴实的庄稼汉子顶着热辣辣的太阳正在为村民们修建文化舞台;广场南面,顺着墙根安装了许多我还叫不上名字的健身器材,有两对爷爷孙子甩胳膊蹬腿玩得不亦乐乎;广场北面是村委会办公室,两扇紫檀色的门关得严严的,门两边几个炫目的银色牌匾在阳光的照射中熠熠生辉,门前高高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广场中间的花栏里,五颜六色的花儿争奇斗艳,在这金色的秋天,美丽的花儿在秋风的吹拂中,更加妩媚多姿,她们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点缀着唯美的秋天。

景随身行,移步异景。跟着童年的脚步一步一步走来,一层一层回忆。刚到幼儿园门口,一阵脆生生的铃声“叮铃铃”地响了起来,随即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荡漾在灿烂的阳光里,这久违的声音如天籁,是那么熟悉亲切,却又是那么耐人寻味。校门两侧画着卡通图案的文化墙特别亮眼,尤其是上面“快乐童年,从这里开始”和“开启智慧之门,放飞梦想之旅”这两行醒目的字儿,显得格外耀眼。墙里面两棵硕大的海棠树,宛如两只天然的遮阳伞罩在彩色的文化墙上面,阳光斑驳,树影婆娑,风儿一吹,一片片黄绿相间的树叶从树上款款而下,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鲜艳的蝴蝶在空中飞舞,令人遐想无限。学校的大门从里面紧闭着,很想目睹一下校园的“芳容”和孩子们可爱的身影,结果摇着轮椅来来回回地折腾了半天,却还是没能如愿。但能肯定的是,时代的发展会让学校越来越美,孩子们越来越棒,我和大家一起也越来越好!

阳光柔柔,白云飘飘,鸟儿啾啾,叶儿沙沙。身披着金色的阳光,来到静静的小河边,岸边被秋霜亲吻过的艳藻子(即金盏子)金黄金黄的,耀得河里的鱼儿活蹦乱跳。绿绿的河水一层一层地在秋风中闪动着鱼鳞似的波纹,白云飘浮在河面上,一排排柔软的柳枝在水的倒影中如同少女挥动的衣裙。一群白色的鸽子在河边的草丛间悠闲地踱着步,觅着食,时不时地还互相嬉戏着飞上一阵。大雁已经开始向南方迁徙,它们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在蓝色的天空里展翅翱翔。回头纵目远望,一向以植树为名的村子还真有着“天蓝水绿碧树多,四面青山翠山河”的风范,美得让人惊叹。快乐地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领略着多姿多彩的秋韵,无不感恩大自然无私的馈赠和人世间的温暖。

金色的太阳当空里照,

晒热了姑娘的身了;

手摸着轮椅灿烂地笑,

情暖了孤独的心了!

收回目光,低头轻轻地抚摸着我的爱心轮椅,生命中的温暖,如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感恩,感动,感谢,每时每刻在我的心里流动。曾经面对命运的捉弄,总觉得自己就是命运的弃儿,后来,人间的美好与善良让我醒悟,原来我一直都是命运的宠儿,只是自己未曾发现而已。今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长年不见天日的我“走”出了家门,这是我和我的亲人们谁都不会想到的。二十多年来,我也有过天方夜潭般的幻想,但这幸福的时刻真的到来时,总感觉好像是在做梦。

心怀慈悲,岁月静好。“走”在幸福的小路上,我生平第一次感觉到了诗情画意般的享受,微微的秋风,淡淡的秋香,暖暖的秋阳,美美的秋光,一切是多么的和谐、美好!

一路风景一路歌,一路成长一路笑。从今天起,《躺着,和你聊天》又打開了新的一页,风雨前行,暖阳在前,看着父母欣慰的笑脸,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多年里阳光没照过身,

爱心人圆我的梦了;

众人的恩情温暖了心,

新生活离我着近了!

舌尖上的温暖

每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庄户人家喜欢把春天衔在嘴里,猪耳朵(车前草)、辣辣根、花花菜(蒲公英)等各种自然美味逐一亮相。而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最美的春食还是初春的冻洋芋,那味道真叫一个“绝”,天天吃都不腻。

三月沐阳,人心向暖。今天,好心的樊家婶子又给我送来了一袋子冻洋芋,可把我稀罕坏了,冻洋芋,从小就是我的最爱呀,母亲见我垂涎欲滴的馋样,立马提着那袋黑如泥土的洋芋忙活起来……

有句话叫“熟能生巧,巧能生精,精能生妙,妙能入道”,这经典的俗语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样,在每一个农家妇女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我的母亲,母亲做饭的速度向来是超快的,一顿家常便饭手到擒来,这不,就一盏茶的工夫,浓郁的香味便弥漫了整个房间。红艳艳的辣椒,绿油油的葱叶,白嫩嫩的大蒜,和着黑乎乎的洋芋,哇,好香呀,一个个黑不溜秋的洋芋在母亲那双粗糙而灵巧的手下变得油光发亮、五彩斑斓,看着就让人满口生津、食欲大开!我着急忙慌地拿起筷子把一片烫洋芋搛上塞进嘴里,边吃边毫不吝啬地将这碗难得的美食分享在“花儿”群里。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在线的师友们竟然谁都没认出我碗里的东西,大家一连串的猜测与反问,倒是丝丝缕缕地牵出了许多我的美好时光……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自从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四十几人的微信“花儿”群里,每天都有师友们分享给大家的各种自制美食,正如汪曾祺在《人间滋味》里写的:“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尤其是每次疫情的突袭迫使人们“闭户宅家”的时候,不晒情绪晒美食,便成了我们大家不谋而合的共识。而我,怀着感恩的心偶尔也会跟着师友们晒晒母亲的手艺,当然,我每次的分享不是洋芋蛋就是蛋洋芋,因为父母的一日三餐顿顿离不开洋芋,由此以前不怎么喜欢洋芋的我也成了洋芋的俘虏,而且还馋得要命,按父母的话说“在一天没有洋芋哈肚子没饱着”!

洋芋,又名土豆,马铃薯,山药蛋等,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它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洋芋一直是我们北方农村餐桌上的主食之一。洋芋的吃法五花八门,笼统地说不外乎就是烹、煮、炖、烧、烤、炸、煎、蒸等,说详细一点,那形式可算是多种多样了,有烀洋芋、炒洋芋、捣巴洋芋、洋芋馍馍、洋芋丸子、洋芋凉粉,还有洋芋拌汤、洋芋面片,洋芋疙瘩等等。俗话说“羊羹虽美,众口难调”,虽然我们一家三口都喜欢洋芋,但各自的爱好却迥然不同,父母爱吃烀洋芋、洋芋汤,说是烀上的洋芋比肉香、放给洋芋的汤喝半碗的喝一碗,喝一碗的喝两碗,而我却对洋芋馍馍和洋芋疙瘩馋得要命。父母几乎每天都烀一锅洋芋,每次看着俩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就纳闷这么香的洋芋怎么就吊不起我的胃口?母亲说我,生活好了嘴尖了(俗语,指对食物很挑剔)!想想也是。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天早上烀一大锅洋芋,早上吃了中午吃,中午吃了黑了吃,哎哟那个香呀,特别是母亲做的捣巴洋芋,比那时候的点心还香,吃起来不知道饱足,吃完才觉得撑得慌。

捣巴洋芋,又名“洋芋泥”,做法很简单,先把烀熟的洋芋剥掉外皮,将锅烧热倒上清油(要是用猪油,那味道就更美了),等油过了放点葱花,随后把剥了皮的洋芋放进锅里撒上盐,花椒粉等,再用铁勺背将洋芋压碎成泥,平摊在锅底,然后盖上锅盖用微火焖着,要是锅里发出“呲溜呲溜”的声音,说明贴着锅的一面已经坐上了焦巴,那就揭开锅盖翻过来再焖,等两面都有了焦巴就可以起锅了。改革开放让我们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吃喝宽裕了,挑肥拣瘦了,于是我对烀洋芋也不再那么稀罕了,不过,对春耕时节的冻洋芋我还是一往情深,不论是烀着吃,还是炒着吃都吃不厌。

小时候,每到春耕翻洋芋茬地的那天,平时爱贪玩的我们比下地劳作的父母还要勤快,一到地里,父亲吆着骡子扶着铧在前面犁,我和二姐提着笼笼(方言,即竹篮子)跟在父亲后面,像寻金探宝似的两眼紧盯着犁沟窝子寸土不让,母亲和大姐抡着榔头满地撵着打胡墼,隐入泥土的洋芋蛋逃不過榔头的敲打,时不时从母亲和姐姐的榔头底下蹦出来,让我和二姐欢呼不已。生活就是这样,成长的路上总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记得上小学时每到秋收的季节,我散学(方言,即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留地里挖洋芋,而两个姐姐专门负责烧黑饭。自留地,是实行农业合作化时,留给农民个人经营的小块土地,产品归个人所有,一般多用于种植蔬菜。因为我们家庄廓外面有个菜畦子,而且面积很大,自家种菜绰绰有余,所以我家的自留地里连着几年种的都是洋芋。不管洋芋有多大,一立秋,我们就开始边刨边挖地慢慢吃起来,等秋收结束洋芋入窖的时候,自留地里的洋芋也正好刚刚吃完。都说重茬地里没收成,可印象中我家自留地里的洋芋年年都给我们喜人的收获。有一年,地里的洋芋入窖了,而那一片自留地里的洋芋我还没有挖完,看着一窖的洋芋,我的心头突然一亮,要是把自留地里的那几塄洋芋留成冻洋芋那该多好呀!对,留着别挖!有一天,母亲突然问我自留地里的洋芋挖完了没?看着母亲漫不经心的眼神,我若无其事地说早就挖完了,而且还说得“脸不红,心不跳”。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日子过得真够快的,感觉眼皮子“唰唰唰”地一闪,小草像春天的眉毛探头探脑地从地里钻了出来。天热了,地消了,那几塄被搁置了一个冬季的洋芋不也该吃了吗?!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喜不自胜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并要求两个姐姐和我一起去挖。听我这么一说,父亲笑着说“憨人哪,你留下的冻洋芋羊早就吃掉者!”没想到我的“聪明”被机智的羊羊给毁得一塌糊涂,想必这也就是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吧,要不是这件可笑的事儿,那时候我还真不知道羊的蹄子居然有撅地三尺能寻宝的本事。

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把炒熟的冻洋芋装在塑料袋(食品袋)里拿到了学校,本想晌午里美美饱餐一顿,结果倒饿了整整一个下午的肚子。那时候我们走读生的晌午就是自己背在书包里的馍馍,有人拿的是馒头,有人拿的是油花,有人拿的是锅盔,有人拿的是干粮,但就是从来不见拿洋芋的。那时候也不像现在,学生吃晌午时根本没有大家共同分享的习惯,再说谁都啃的是干馍馍,一到晌午你吃你的、我吃我的。那天我两手塞进课桌里把打了死结的塑料袋刚刚解开,一声刺耳的尖叫就响了起来,“谁拿的冻洋芋啊!”紧跟着同学们都使着劲儿吸着鼻子东闻闻西闻闻地嗅个不停,一双双滴溜溜的眼睛四处乱转,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把我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早上母亲一听我拿冻洋芋做晌午时就说“就像饥荒年里到了把地,也不怕家(同学)们笑话”!哦,难道穷得没得吃的时候才捡冻洋芋来充饥不成?那我宁可受罪,也不可失掉面子啊,为了面子,自己委屈点不算什么,重要的是不能让别人瞧不起我们山里人,一个人丢掉大家的面子那可是“大事”啊!一阵惊讶的骚动过后,我像做贼似的悄无声息地将打开的塑料袋又紧紧拴住,以免那诱人的味道再次引起更多的人的好奇和热议。下午,我用拳头死死地压住咕咕叫的肚子终于熬到了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从书包里取出原封未动的塑料袋,和小伙伴们噎死噎活地吃着,说着,笑着,腹中的饥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和同村的小伙伴们一起,什么面子里子的从不在乎那些虚伪的讲究,哪怕是穷得屁淌,也不会有半点的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全程机械化,种田变轻松。随着现代机械化种田模式的开启,一亩三分地,一家全出动的播种场景已经很少见了,一辆机子一个人,十亩几十亩的耕地一半天就能全部搞定,这种高效率的种田方式也让冻洋芋从人们的视线中完全消失,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呀,各种机器刻不容缓的速度合不上你一步三摇的节拍,就连尕手扶拖拉机“突突突”地几下,翻出地面的洋芋来不及打个滚就又被软绵绵的黑土压在下面,哪里还会给你捡拾的空儿。而自称是挡羊娃的樊家婶婶,每到春天土壤解冻的时候,她从羊蹄子底下时不时就会得到一些意外的收获,而且不论多少,总是不忘分出一半给我也尝尝鲜、过过瘾。

樊家婶子和我不是一个生产队,她在垭豁那边,我在垭豁这边,虽然两家的距离有点远,但我们见面的次数并不算很少。和我一样,樊家婶子也是千万人之中普通的一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女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真诚,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樊家婶子三十出头就没了丈夫,上有年迈的公婆,下有三个幼小的孩子,几十年如一日,一家人的担子全靠她一个人扛着。家庭和睦,团结邻里,在村里,她是个无人不夸的女强人,在孩子们眼里,她是个好母亲,在老人眼里,她是个好媳妇。如今三个儿女都早已成家立业,九十多岁的公婆在她的精心照料中也安然离世。可大功告成,家业兴旺的樊家婶子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勤快的脚步仍然没有丝毫的松懈,她每天赶着她心爱的羊群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地忙碌不止。兴许是同病相怜的缘故吧,不管有事没事,每隔一段时间,忙忙碌碌中的樊家婶子定会瞅个空儿来跟我和母亲捻一次线杆(即闲聊、拉家常),家里家外、天上地下,说到伤心处,她清鼻眼泪满把攥,说到高兴的时候,她不禁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就像今天,她连比带划地说起羊蹄子下和羊争夺冻洋芋的情景时,竟笑得她前仰后合,眼泪直流。她说这几年种植大户的洋芋地里秋收时落下的洋芋可多啦,羊凭着它们灵敏的嗅觉一刨一个准,一天抠上一两顿的洋芋随随便便,她还说昨天中午她和她的隔壁儿就炒了美美一锅,几个人每人吃了两大碗,听着她那无法形容的香味,我就像馋猫一样嘴巴不由得直咂咂……一阵行云流水似的寒暄之后,她把自己银铃般的笑声留在我的耳边风风火火地走了,我能感觉到那笑声里有酸有甜,有苦有乐,但更多的还是成功的喜悦。

阳春三月桃花开,高原春光无限好!童年的味道,儿时的记忆,一碗香喷喷的洋芋吃在嘴里,暖在心里,让人过齿难忘……

【作者简介】张启琴,网名忻悦,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花儿”集《尕妹是耀人的牡丹花》。

猜你喜欢
洋芋轮椅母亲
大将军搬砖
轮椅上的爱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我的轮椅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炕洋芋
给母亲的信
轮椅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