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有感

2023-07-25 09:42刘瑞
中国书法 2023年6期
关键词:富者封泥职官

刘瑞

自一八二二年封泥在蜀地发现以来,虽然对其名为『泥封』还是『封泥』的分歧一直延续,但无论如何,学者们对其在历史研究、学术探讨中的意义和价值,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二百年来的封泥研究看,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封泥都是官印或与官员有关的印章遗蜕。从一枚枚封泥中所体现出的、构建起的,是古代的百官公卿、郡国经野。

对于复原与建构出不见或少见于文献记载的古代社会,特别是秦统一之后,如何对空前疆域进行治理,对中央集权的职官与郡县而言,除正史中零散的记载外,封泥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最能够深刻而直接体现出职官、郡县的重要证据。封泥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无论是在职官研究,还是在历史地理研究方面,短时间内都无法被印章、陶文等形式的文字材料所替代。因此,二百年來无论是陈介祺、吴式芬,还是罗振玉、王国维、马衡、孙慰祖等先生们,都不断强调封泥对政治、职官、地理研究的重要性。故而孙慰祖等先生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开展对古代封泥的集中收集和整理,当然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二〇二〇年九月二十八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而在『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中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封泥虽然是作为权力象征的印章的遗蜕,长期以来,无论是发现的种类还是数量,都远多于印章。可以说,一直为学界珍视的封泥研究,正是由于其可以通过内容体现古人的『建构和治理国家』之理念。

封泥体现出的职官、地理名称,是二百年来学人研究古代国家治理的最重要资料。封泥中有关职官地理方面的内容,体现和阐释的正是『郡县制』这一『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的『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建构和治理国家』及『郡县制』等对世界文明史的独创性贡献时,除文献记载外,封泥当然就成为古代社会给我们留下的最能深刻体现古人设立职官、郡县,『建构和治理国家』的最重要实证。

现在,随着《中国古代封泥全集》的出版,我们就可以通过收录在其中的一枚枚古代封泥,不断研究中国两千多年前和之后如何『建构和治理国家』,不断深刻揭示『郡县制』对世界文明史的独创性贡献。

深入揭示『建构和治理国家』的过程和细节,是古代封泥的价值所在,也正是上海博物馆孙慰祖先生累积一生之力主持整理出版《中国古代封泥全集》的核心价值。《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对中国古代政治研究的价值,当不断的、愈来愈深刻的得到重视和阐扬。

我想,《中国古代封泥全集》不仅给篆刻爱好者提供了一套『印宗秦汉』的『规模空前』的学习样本,最重要的是给学界呈现出一套可不断阐述古人如何『建构和治理国家』的实证大书。学人可通过这套大书,不断开展古人『建构和治理国家』以及『郡县制』发展的具体研究。可以说,《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出版的价值与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一般『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一篇寓言: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封泥跟大多数文物一样,都有一个出土、流散、收集和出版的过程,封泥的收集和整理,是一个非常枯燥的事情,经过一代一代的学者的努力,让零散的、各地出土的封泥重新集结,意义重大。

从封泥出土、收集、收藏、发表情况看,我们往往无奈的发现,藏于私人或博物馆中的封泥能得到较快发表,为学界所知,为学界所用。但藏于一些发掘机构中的封泥,却因各种原因,要让学人等待很久很久才能部分发表,久而为憾。

孙慰祖等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所做的,正是寓言中的『贫僧』,默默无闻地完成心中执念,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我们不难发现,二百年前封泥是在长江之头的蜀地被发现,但巧合的是,几次最为重要的封泥集结却都发生在上海。如陈介祺、吴式芬的《封泥考略》在上海出版,孙慰祖先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整理的《古封泥集成》,这次整理出版的《中国古代封泥全集》都完成于上海,这是封泥与上海的缘分。

可以说,二百年来最重要的封泥集结,从长江头来,在长江尾完成。这就如同上海不产原料但却是全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中心一样,封泥在上海的一次次集结,体现着上海的包容和发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读到这套书的读者,应在钦佩孙慰祖先生的同时,也会感谢上海。

最近几年,各地不断有新的封泥出土和发表,如远在云南的河泊所遗址就出土了大量封泥,为之前所不知。因此,对《中国古代封泥全集》出版后所新发表的封泥,多年后自然需要再进行一次整理。

上海博物馆有着封泥研究的优良传统以及孙慰祖先生带领、培养出的全国最好的研究团队,更有孔品屏老师等年轻学人的成熟、发展,上海与封泥的二百年缘分,自会不断延续。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所收封泥时代下限是宋。而既名『中国古代』,那自可对宋之后乃至明清的零散封泥加以收集,以更为完整地展示古封泥全景。

我们现在可以见到发表的封泥,大多品相完好。对于封泥残块,报道的往往相当有限。从孙慰祖先生的一系列让人『拍案叫绝』的研究成果看,从孙慰祖先生独具慧眼的将一枚枚极残损封泥复原出其原有文字让其『起死回生』的情况看,在残碎封泥中一定蕴藏着巨大信息有待『开发』。

因此,虽残碎封泥的整理难度更大,但价值亦然不小,建议今后封泥出版和整理时,残损封泥最好也都能全部发表,以提供给学界。相信随着这些残碎封泥的发表与收集,应该会有更加重要的发现。

我们都知道,封泥的发现到一定阶段后,就如同甲骨文、简牍等不断开展的缀合一样,有必要开展整理拼缀,因此同样也就需要加强对残碎封泥的收集、发表与整理。所以,在《中国古代封泥全集》的现有基础上,加强古代残碎封泥的发表、收集和缀合,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

《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收录封泥一万余枚,卷轶已很庞大,蔚为大观。但如果今后能把那些同文同印的不同封泥,都加以收集、整理、出版,我们从中不仅可得知中国古代封泥总量多少,且还能知道某类封泥的具体数字。或许这些数字可能不具有太多统计学价值,但从中也不难看出一些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从上海博物馆『芥子须弥』封泥展的成功举办看,建议在《中国古代封泥全集》的框架下,在得到国家文物局、上海市政府和全国公私藏家的支持下,举办一个宏大的中国古代封泥展,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加以巡展。通过一枚枚古代职官和地理的『实证』,讲述两千多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和治理的过程。在宣传《中国古代封泥全集》成果的同时,让世人了解蕴藏在封泥内的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猜你喜欢
富者封泥职官
待富者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金马驹
紫砂壶与知己
隋朝军事机构与职官设置
北魏軍事机构与职官
两晋的军事机构和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