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思
火星,那颗与地球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行星,自古以来就引发过无数人的遐思。而近些年,随着我国火星探测工程的实施,大众对这颗星球的热情被再度点燃,火星题材的科幻作品也不鲜见。
我看了许多火星题材的科幻小说和影视剧。不少作品中绝妙的构思令我赞叹,但有一些作品则让我觉得有些许遗憾:它们只是把火星作为放飞作者想象力的布景,用以展开一幕蛮荒而华丽的太空歌剧,却淡忘了那是人类在不久的未来就将踏足的一颗真实的星球——甚至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这种写法其实非常讨巧,因为剥离这颗星球的真实性,就可以避免暴露出创作者基本功的不扎实。换言之,这是在用对远方和异乡的玄想,来掩盖现实的无能和失语。
我希望写出一些味道不一样的火星故事。
在查阅了许多关于火星开发的资料后,我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个14岁少年罗夏的身影。他生活在数百年后的近未来。在那个时代,人类的脚步已经跨出了地球,抵达了火星,并逐步改造了火星的磁场、气候和水文系统,使之成为一颗宜居星球。在那个科技让生活变得光怪陆离的新时代,罗夏只是一名普通少年,没有过于耀眼的主角光环,更没有超能力,仅仅因为父母的缘故,成为数百万栖居火星的“地球新移民”之一。
围绕罗夏这个角色,我陆续创作了“火星少年”系列中短篇小说,《水手谷的星尘猎人》就是其中之一。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罗夏跟随阿秀姐姐前往太阳系最大的峡谷——水手谷,要去揭开荧光藻异常生长的真相,却和一个被称为“最后的星尘猎人”的老人发生了奇妙的相遇。
對于科幻文学,我一贯坚持的一种观点是:科幻不仅有对远方和未来的畅想,还有对人性与文明的反躬自省。而在少儿科幻创作上,这种“反躬自省”则具体化为“科幻视角下的生命体验与成长关怀”,也即借助科幻的独特视角,来关照少年儿童的成长。这种关照应该兼顾内外两个方面:就内在而言,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精神需求,窥探他们灵魂深处的悸动,启之以美和善的熏陶;就外在而言,要关注儿童的成长环境。当然,这两者是相互交融的,是不可割裂的。
作为科技时代的原住民,今天的少年儿童生活环境中最大的变量,就是“技术和未来对现实的双重入侵”。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关注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始终认为,少儿科幻是新时代的儿童文学。
《水手谷的星尘猎人》是对我上述文学观的一种实践,希望能得到读者们的认可。但同时,我也自知这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作品,比如在“黏菌”与“宇宙全息图”方面可以展开更有想象力的情节,让作品的创意更加凸显。但为了不冲淡主题,权衡再三之后,还是决定删减。或许在罗夏的下一个成长故事中,这个遗憾能得到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