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分析

2023-07-25 17:10杨凯东
中国新通信 2023年9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落实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极大的技术支持。但是,要想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高效整合,还需要高中数学教师针对具体教学实践策略进行持续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具有哪些重要意义,之后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湘教版高中数学教学相关内容针对具体的教学整合策略及相关保障措施进行了重点研究,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路径

高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学习难度,如果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缺少变化,不僅会导致课堂氛围陷入枯燥沉闷的氛围之中,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课堂教学活动缺少参与感,从而会遇到较大学习障碍,甚至对数学课程形成畏难情绪。

要想改变这一局面,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唯有借助信息技术构建起直观可视化、生动具象化的教学模式,方可有效消除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各种弊端问题,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因此,有必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针对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策略进行系统化研究,切实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相互整合的作用

(一)提升课堂实践性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视频、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应用场景与实用价值。这样一来,便可以发挥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经验与实践技能的作用。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现一些与几何体相关的实景图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个三维立体动画视频,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手段、学习体验感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提升教育探究性

在素养教育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为学生今后的学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避免思维受限于某种狭小的空间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探究,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强大关联性。例如,在学习“正余弦定理”之前,教师事先准备一段展示测量河域宽度的视频资源。在视频当中,在河的一边选定A、B两点,之后在河的对岸选定一个标记物,将其标记为C点,并且在视频画面当中展示出∠CAB和∠CBA的大小,以及A与B之间的距离。在视频的最后,让学生计算河的宽度是多少?在课堂上播放完这段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讨论组,鼓励大家各抒己见,进行个性化表达,以此来培养学生探索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

(三)提升课堂交流性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交流环节,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创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营造出可以显著增强学生参与感的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讨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并且在视频当中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形图像。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围绕着问题的解题思路进行讨论。教师还可以将这一问题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解题过程录制成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当中,通过这样的做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讨论与研究,促进教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四)提升施教针对性

高中数学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多样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一些教学视频、动图、PPT等资源,针对那些教学难度大、抽象性强、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生动化讲解。通过这种极具针对性的方式,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弱化教学难度等目的。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较强的空间感,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抽象性思维,教师可以在视频当中给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几何体,在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场景之间建立起较强的关联性,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落实[1]。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高中数学教师在推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相互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课前准备工作的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活动能否高效、有序地开展,更与最终能否取得优质教学质量紧密相关。因此,教师要针对前期准备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针对信息化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有针对性地规划。对此,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编制信息化教学计划。在此份计划当中,要明确信息化教学目标,找到引进信息化教学的切入点与导入方式,信息化教学内容以及信息化教学时长等要素,确保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高效融合,为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提供必要保障。其次,制作信息化教学课件。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与生活当中,注重收集符合教学需求的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素材,例如电子图片、视频等等,定期更新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以便于随时结合学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该课件的时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并且确保视频内容具有较强针对性与目标感。如果视频时长过长,可以配合教学节奏分多个时段进行播放,避免长时间播放视频导致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针对教学问题制定预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而且教师会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计划以外的教学问题。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对教学进度或课堂氛围造成不利影响,教师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并且制定相应的防范预案或者解决策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信息技术引入到高中数学教学环节当中,其主要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感。基于这一点,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将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上,使学生摆脱掉以往那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投身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之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呈现出耳目一新的授课风格,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意愿,进而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越来越高的思维活跃性,做到主动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种数学问题,使自身数学思维得到拓展与延伸。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各种生活化教学情境,将课本当中的数学知识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社会生产、经济建设等场景当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多种多样的现实问题,而且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知识对于提升自身能力、素养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样一方面可以针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生动化演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和吸收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更加全面的认知,生成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古今中外数学家们努力探索、刻苦钻研、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或者展示一些与数学领域相关的励志故事。用这些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来激发上进心和拼搏进取的意识,使学生在面向学习中的困难与阻碍时,迸发出克服困难的强大的内驱力,一次次跨越难关,不断进步,从而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持续性的提升。

(三)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培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一条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路径。对此,教师可以在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化教学情境之后,或者提供一些带有探究意味的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制定课堂教学计划时,设置一定的课堂教学“留白”,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交流互动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之内,让各小组成员围绕着某些数学问题进行互助式学习,还可以在相互讨论,表达个人见解的过程中,实现多元思维的相互交织与碰撞,达到拓展学生数学思维深度与广度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针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重组员分配的科学合理性,尤其在开展一些竞赛比拼类合作项目时,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数量均等,实力相当,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合理性与实效性,避免流于表面形式。

(四)实施分层式教学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中,每个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致使学生在学习能力、数学知识层次、学习需求等方面均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构建起差异化的教学机制,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比如,当教师在解析一道复杂的数学难题时,如果在黑板上罗列出大量数学公式,极有可能导致解题过程显得过于复杂,而且生涩难懂,甚至使得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显然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完善与提升。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动态图片的方式针对数学问题进行动态解析,这样就可以针对大量数学公式进行图形化、具象化、可视化演绎,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节奏,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解析立体几何问题时,就非常适合采用动态图片的方式对几何体的空间变化过程进行动态展示,非常直观真切地反映出“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和“点线面距离”等多种几何元素间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那些空间感较差的学生而言,必然会大幅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其扫清学习障碍,促使其学习成效与核心素养的显著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布置分层式作业,分层式探究任务,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教学,充分彰显出信息技术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中的核心价值[2]。

(五)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互整合的过程中,有必要针对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进行创新,使之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相匹配。比如,在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考核时,除了保留课堂测试、笔试等传统方式以外,还可以开展一些线上测评。在此类测评中,教师可以将试题上传到班级群当中,让学生进行在线答题,之后将答题卡统一上传到某个在线学习App当中。这种测试方式可以有效突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协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再借助线上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讲解,帮助学生尽快扫清学习障碍,为后续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线上学习App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优势与劣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改进与自我提升,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信息技術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注意事项

(一)筛选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

在当前的网络空间当中,存在海量可供高中数学教师选择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但是,这些资源的质量有好有坏,需要教师结合自身教学需求筛选出优质教学资源,摒弃掉劣质教学资源,利用优质资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微课给学生播放展示。以此来保证信息化教学的针对性、高效性与有效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目的。另外,教师在筛选教学资源之前,要制定出相应的筛选标准。例如,保证电子图片的清晰度与完整性,保证视频资源的针对性、时效性,尽可能贴近现实生活,彰显时代特色,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还要充分保证视频资源的生动趣味性,力争体现出“趣味数学”的魅力。这一类信息化教学资源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促进教学成效的大幅度提升。

(二)明确信息化教学功能定位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实现二者的相互整合,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对此,需要高中数学教师明确信息技术在本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功能,在恰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合理的时长开展信息化教学。比如,借助短小精练的视频针对数学难题进行生动化讲解或者动态演绎,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即可,切忌大量占用常规教学时间,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合理性。

(三)争取学生家长配合

在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时常需要学生利用居家时间进行上网。比如,在网络上进行数学知识的自我拓展,或者利用线上自学App进行自我测评、自主学习等等。这就需要家长对学生开展信息化学习给予足够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上网设备与网络环境。对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发挥出自身引导作用,时常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帮助家长完成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比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空间,注意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等等。只有让家长认识到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能更加系统化推进信息化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全面融合,为学生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提供适宜环境。

(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获得更多上网时间。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利用网络化学习的机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崇高的人生理想,使其能够正确使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层次[3]。

四、结束语

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在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弱化教学难度、提升教学高效性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鉴于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与之相关的教学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还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需要全体高中数学教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针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策略进行持续不断探究,并且做好相关教学经验积累、分享与借鉴,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与优化,充分显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功能价值。

作者单位:杨凯东 甘肃省卓尼县柳林中学

参  考  文  献

[1]楼雄鹏.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2022(31)123-125.

[2]李清芳.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融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30)68-70.

[3]刘乐金.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有效路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2(27)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