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鹏 辛太宇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高职机械专业已经成为一线教研人员首要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的作用,随后介绍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最后从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与课外三个角度講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以期为高职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机械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探究
从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可以发现,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占据了大量的教育资源。高职院校以输出实用性技术人才为主,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支撑,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其中,机械专业是国内高职教学的重要专业,只有正确利用高新信息技术,才能帮助课堂提质增效,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一线教师在开展机械专业教学时,要重视信息技术的有效性,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条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
在高职院校开展机械专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现代化机械领域输送实用性技术人才,课标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但社会的发展导致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并制定配套的教育教学体系,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结构,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1]。
(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传统教学模式以“板书+讲解”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需要全程紧跟教师的思路,尤其是对于需要较高理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机械专业来说,一不留神可能就会导致无法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教师的精力全部放在灌输工作中,无力留心学生的学习状态,虽然课堂容量很大,但被学生吸收的部分却很少。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而言,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机械知识变成具体的声、画,还能将绘制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用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堂之上,提高高职机械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对教学质效的最终反映,而决定教学质效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综合素养。在高职机械专业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化技术与设备,需要院校定期开办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熟练度,加上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很容易就能提高教师的综合信息素养。而随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其收集资料、制作课件、使用课件的速度也会提高,还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来消除师生之间的时空限制,大幅度降低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生身上,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优化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增加教师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让教师有机会接触时代潮流,变革教学理念的同时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从而实现师生关系的进一步优化。
(三)促进教学理念的变革
随着社会现代化改革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高职机械专业传统教学理念中的问题日益凸显。而采用正确的方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对传统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教学路径产生冲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传统教学理念中,高职专业知识受限于课堂容量,无法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平衡,但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模拟软件,就能让学生在刚学完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计算机提供的实践模拟操作,能够弥补课本图文过于抽象的缺陷,使其变得更加直观、具备更高的可操作性,学生能够使用选择符合自身认知特点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构建高效课堂
对于高职机械专业教育教学来说,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包括力学分析与机械原理,这一方面能为后续其他课程奠定知识基础,另一方面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避免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为什么”的心理想法而影响实践能力的提升。然而,高职机械专业的理论知识是抽象且枯燥的,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消化,效率十分低下。而传统教育方式下的教师只能使用语言、板书配合书本上的图文对抽象的机械构造与受力情况进行讲解,取得的实际效果较差,而信息技术能够让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直观展现理论知识,还可以选择更加多元化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中产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2]。教师可以通过仿真工具、多媒体以及模拟软件开展个性化教学,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促进学生思维的良好发展
在开展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参考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及其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通过多媒体设备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足量的视觉表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供视觉表象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若教师不重视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很可能无法保留事物的本质特点,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走上偏路。正确利用电教设备能够给予学生视觉等感官上的刺激,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此外,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落实信息技术能够切实简化教师的教学路径,让学生真正了解机械的构造、使用和特点,还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本外的机械知识,对拓宽学生视野,巩固基础知识有着较大的推动力。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班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在引进信息化设备教学的同时,制定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体系,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直观的课件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机械专业教学活动上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且主动地投身于教学活动当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需要时刻保持责任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完善机械专业理论教学模式
现代化机械知识的复杂程度较高,尤其在理论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抽象性,而高职教育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要求,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力学概念与机械原理等,都需要学生坚持学习、反复理解、多次消化后才能融会贯通。但实际上,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很容易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并演变为厌学情绪,教师更无法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赋予知识以趣味化和直观化[3]。比如,教师在讲授“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原理”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提前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还可以制作四杆机构运行变化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课后展示出存在空白的思维导图,师生共同完成填空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赋予理论知识以可视化特点,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的压迫感。教师可以在信息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持续积累工作经验,完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
(三)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职机械专业教育课程标准中存在大量的重难点,完成对这些重难知识点的突破是高职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之一。教师在面对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班级学习状态为参考,制定需要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掌握重难知识点的同时体会到机械专业的学习乐趣,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喜爱程度。此外,每一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都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次积累,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优化自身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进步。
(四)加强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
职业院校的开办目的是帮助学生就业和创业,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拥有创新意识。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制定科学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设备。例如,在“机械制图”与“数控操作”的教学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操能力,从而奠定专业技能基础。如果不使用信息技术,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实践课程的作用,这是由于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教学方式不够科学[4]。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搜集相关操作的动画或实际施工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具体流程与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对生动的动画会展示出较强的兴趣,会认真进行观看,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视频过程中穿插讲解与提问,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课堂互动,这能够有效实现知识难度的降低,让学生能够切实消化实际操作的流程与要点。最后,教师还可以将课件与播放过的视频、动画上传至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或在线播放的方式反复复习,不断加深知识记忆,并将其用于实践操作。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氛围,避免学生在死气沉沉的环境下失去学习热情,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五)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在开展实践教学课程时,教师需要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赋予其自主学习意识,这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课堂授课质效。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切实把握班级整体的学习状态,并根据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将其分组,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版块的学习课件。比如可以让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有待提升的学习小组制作基础概念部分的课件;让学习成绩中等、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制作知识梳理部分;让学习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制作拓展部分。这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关注上,更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更愿意主动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学生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必须在整体教学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微调,既能让学生看出自己制作课件的痕迹,也要让整体教学方向符合课程标准。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理论课程应用
在高职学年段机械专业课程标准中,学生必须牢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这要求教师要发挥自身课堂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更加深层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传统课堂模式会将基础知识拆解为复杂且抽象的语言与板书,学生只有全神贯注才能完全吃透,这就导致学生会频繁出现疲惫或遇到困难,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化课堂能够对其进行简化,让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具备更高的系统性与逻辑性[5]。
(二)实践课程应用
机械专业实践课程标准需要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而实践教学活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路径。大部分高职院校与专业都会给学生安排实践课程活动,但受制于学校资源和教师的水平,大多数实践教学可能会流于表面,甚至几个班级共用一台设备,一学期所有课程进展完成可能也只有几名学生真正上手操作过,无法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受限于经费不足,很多学校已经很久没有更换过教学设备,而外界的设备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学生所操作的设备类型已经被外界所抛弃。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大量引入信息技术设备,购买正版模拟软件来解决。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模拟操作过程,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降低设备维修与更换带来的成本增加,也能提高实践课程的安全系数,让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
(三)课外应用
纵观现行高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内部存在较多问题,且问题的影响力较大,如作业完成度不高、抄袭率高、正确率低等[6]。这无法满足课外任务对课堂教育的辅助任务,也违背了教师布置课外任务的初衷。究其原因可知,学生无法在课堂上有效吸收知识,也就无法独立完成课后作业,高职学生本身也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但与之相反的是,高职院校的课程时间要比普通大学更短,这就让高职学生拥有了大量的课外实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平台上搭建知识题库,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学习,还可以录制微课上传,提高学生的课外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现行高职机械专业教学体系下,学校和教师能否正确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设备,决定了教学中的问题能否被妥善解决。此外,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机械专业理论教学模式,突破教学重难点,加大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因此,高职机械专业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帮助高职机械专业教学活动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张海鹏 辛太宇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杨延波,杨建民.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实验实训安全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4):54-56+73.
[2]徐文慶.基于“双创”视角下的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1):197-198.
[3]陈瑛,曾小虎.信息技术与机械专业课程效能协作的教学攻略研究[J].湖北农机化,2020(01):180-181.
[4]白雪宁.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金属切削机床》课程为例[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7(07):242-244.
[5]陈梅干.“三循环,递进式”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J].知识经济,2016(16):137-138.
[6]王婷.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相关课程教学研究——以高职铁道车辆专业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1):51-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