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学习路径探究

2023-07-25 17:02张武文关玉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4期

张武文 关玉蓉

摘要:本文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反馈机制的优化等方面探究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同时从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风格理论、知识结构与学习路径等方面阐述了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策略,其中包括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内容、设计灵活的教学活动与任务、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平台、建立个性化评价与反馈机制。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化学习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3)14-0082-04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数字化转型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诸多变革与机遇,如提高教育质量、拓宽教育资源和渠道,推动教育公平与普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1],以及形成人机协同的未来教育模式。[2]

在此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世界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进度,导致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3]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因此,探索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影响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网络课程、在线教材、教学软件、虚拟实验室等。这些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也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创新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网络教学、移动学习、微课程、翻转课堂等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与需求进行精细化教学设计,进而优化教学成果。另外,数字化教学工具,如智能教学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字化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实时反馈与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合作。移动学习的普及为学生提供了灵活便捷的学习途径,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程则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现了高效率、个性化的教学体验。

3.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反馈机制的优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反馈机制的优化具有积极意义。传统的评价方式通常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实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从而实现更为精确的评估。教育数字化转型也有助于优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反馈机制。借助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实现更有效的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教育数字化转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图1)。首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与创新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得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数字化教学工具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实施,以实现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即个体智能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智能组成。[4]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智能,虽然每个人的智能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是可以教育的,最终可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5]这一理论突出了个体在不同智能领域的差异,并为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評估,深入分析学生在不同智能领域的特长与偏好,从而为学生制订更加精准的个性化学习路径。

2.学习风格理论

学习风格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和策略。[6]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时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而了解和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学习风格理论,识别学生的学习风格,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常见的学习风格理论包括柯尔布学习风格理论(Kolb Learning Style Theory)、弗莱明的VARK模型、霍尼(Honey)和蒙福德(Mumford)的学习风格问卷等。这些理论将学习风格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视觉型、听觉型、阅读/写作型和动觉型等。

3.知识结构与学习路径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组织方式,它对于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路径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的知识点顺序,它有助于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和学习路径,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度,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教师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可以梳理课程中的关键概念、原理与技能,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关系与逻辑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路径的分析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知识点学习顺序。这一过程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兴趣特点和学习需求,以确保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理论基石主要由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风格理论和知识结构与学习路径三个方面构成(如图2)。这些理论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个性化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通过整合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风格理论以及知识结构与学习路径的观点,教师能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更为精细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并为他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策略

1.利用数字化资源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利用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其次,应关注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可靠性,选择权威的教育机构和专家发布的资源。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主动求知精神。

2.设计灵活的教学活动与任务

教师可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与任务设计,鼓励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和能力参与,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个性化学习。首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讨论、研究、实践操作等,以满足学生在知识探索和技能应用方面的需求。其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任务,如设置问题解决型任务、项目开发型任务等。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学习表现,及时为他们提供反馈和指导,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学策略和任务设计,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适应。

3.搭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平台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与实践机会。首先,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如教材、视频、软件工具等。其次,线上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与沟通。教师可以通过线上讨论、问答、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互相学习、交流,形成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但是,线下学习环境依然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组织线下实验、项目开发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建立个性化评价与反馈机制

个性化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能够帮助教师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首先,个性化评价与反馈机制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项目表现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他们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其次,及时反馈是个性化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互助协作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升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向。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教育数字化转型也将不断深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需求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袁振国.人工智能助力实现教育个性化[N].中国信息化周报,2021-12-13(12).

[2]顾小清,李世瑾.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本质内涵与应然路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0(09):1-9.

[3]张立强.面向个性化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4]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5]李艳梅,张允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5(04):71-72.

[6]陈美荣,曾晓青.国内外学习风格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18-21.

作者简介:张武文,男,硕士,黄冈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思维、教育数字化转型。关玉蓉,女,博士,黄冈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互联网技术、电信技术。

基金项目:“‘四个双融、三层递进、三面支撑的地方向校产教融合实践能力提升机制探索与实施”2021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