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方式探析

2023-07-25 18:38卓美新
学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评价体系高中历史

卓美新

摘 要:随着新高考评价体系和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方案的出台,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模式已刻不容缓。基于当前历史课堂评价的现状和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方式优势的分析,文章从科学构建评价标准、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维度多元化、注重客观性与长期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四个方面出发,对中学历史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方式进行了阐述,希望能为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育评价提供一些参考,助力中学历史教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任务型课堂;高中历史;学习评价;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15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50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指出,要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这五类主体,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顽瘴痼疾,完善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1]。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历史成为新高考“3+1+2”模式下的两门必选科目之一,对此,学校和教师如何适应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对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优化,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任务型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的需要,历史教师做好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加速发展。

一、当前历史课堂评价的现状分析

当前,随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和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出现了明显的改观,但是在历史评价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比如评价范围受局限,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书面作业、测试的评价形式无法全面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由于时间、精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无法全面掌握全体学生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逐一点评的方式效率较低,可展示的学生数量受限,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进度的推进;大多数评价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缺乏过程性、生成性的评价记录,造成大量生成性资源的丢失。这些问题导致当前的教学评价不够客观、全面、准确,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提升。

二、任务型课堂学习评价方式的优势

(一)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结构清晰

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以任务为依托,更加注重课堂的生成,其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学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2]。因此,在任务型历史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会变得很明确,学习的内容结构也会很明确,学生可以很容易把握学习重点,并有效突破难点。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在任务型课堂评价中,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课堂评价具有开放性。因此,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学习的主动性更强,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学习气氛更加活跃,教师也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实现过程性评价、生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对学生来说,学习效果会显著提升;对教师来说,评价效果会大大提升。

三、中学历史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实践

(一)科学构建评价标准,有效优化课堂教学

2019年,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强调“一核”“四层”“四翼”。其中,“一核”为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四层”为考查内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为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新的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作了回答[3]。这为高中历史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提供了政策上和评价标准上的依据。

历史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要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官方发布的标准和政策为依据,在确保学生基础扎实、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基础上,采用和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任务,以有效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此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启迪智慧的学科,历史课堂就是在分析材料、思考问题、阐述表达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启迪智慧,进一步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确定学习任务:了解近代以来不同阶级、政党等对于民族振兴道路的艰辛探索,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读《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第5—10单元的内容,复习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的主要史实;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这几个单元的导语,引导学生在教材上标注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关于民族振兴道路探索的相关内容,并以列表或时间轴等方式进行简要整理。在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阶段为线索,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层对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或以时间为线索,结合历史地图,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自主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代史》和《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天朝的崩溃》,观看央视《复兴之路》纪录片,整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的相关史料。最后,学生再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的形式,进行相互评价。在学生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指导,及时记录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与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评价要及时给予反馈,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是任务型学习的参与者,也是任务型学习评价的参与者,在自主探究、交流谈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学习能力都将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潜能也会被充分激发出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评价维度多元化,注重客观性与长期性

有效的学习评价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系统,教师要充分利用各个评价主体,组成立体化的评价体系。开放的评价模式更有助于推动学生的成长,因此评价主体需要多元化,教师要积极探索构建学生、教师、家长及其他部门相协调的立体化评价主体,以实现评价的客观性与长期性的统一[5]。

首先,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这一点在前文“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部分已有过相关分析与阐述。但学生评价形式远不止学生互相评价这一种,在任务型课堂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導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交叉评价、错位评价等形式,来实现文理科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及高三学生和高一、高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这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惯性,促使学生用多元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此外,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互评,可以促使高年级学生发现自身在知识上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低年级学生也可以通过错位评价学习高年级学生的宏观思维,来促进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这样的评价方式,远比教师单方面的评价更加全面和立体,不仅大大解放了教师,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评价可以促进自身的反思和改进教学,进一步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历史教师可以同其他学科的教师组成评价共同体。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然后自行制作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思维导图,并请美术老师从专业角度评价思维导图的制作情况,并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建议。教师还可以从历年高考真题或者历史模拟题中精选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撰写,然后请语文老师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学生完成的小论文进行评析,从而及时发现学生在语言逻辑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改正,这对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历史论文写作能力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之间应形成合力,共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是陪伴学生学习和成长时间最多的,也是最关注学生成绩的,但是,大多数家长只能从衣食住行方面对孩子给予支持,在学习方面的支持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重视发掘家长这一社会资源的潜力,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建立“家校共同体”,商定学习评价的相关细则,这样不但可以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还可以盘活家长这一方面的学习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最后,社区、教育主管部门、国家考试机构作为其他社会部门,也可以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社区资源,探究当代中国的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深化学生对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社区对不文明言行的监督和及时反馈,来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家考试机构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进行调研,收集学校师生的反馈信息,共同寻找建立科学的高校选拔机制的切合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奠定制度基础。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评价科学化和精准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开始进入3.0时代,“互联网+”背景下的高中历史知识的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随之日渐加速。在2022年2月份召开的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校园网、无线网、物联网、5G网络等网络科技推动了智慧校园建设的进一步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ChatGPT等新兴技术逐步被应用于教育领域,这为教育评价实现科学化、精准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也为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智慧黑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钉钉和企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评价工具,实时记录、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远比传统的纸笔记录更加精准有效。因此,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当下,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评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综上所述,历史任务型课堂的学习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历史教师要以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和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维度评价方式,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立体化、科学化、精准化,为提高历史教学成效提供支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铺垫,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488.htm,

2020-10-13.

[2] 秦雅.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教育,2021(17):11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 盛刚.略谈高中历史学科有效学习评价模式的构建[J].考试研究,2016(3):68.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评价体系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