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还是陪“绊”

2023-07-25 17:28李怡然雷羽璇
大学生 2023年7期
关键词:自习室受访者陪伴

李怡然 雷羽璇

编者按: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几位同学,将毕业设计选题聚焦“陪伴学习”,他们不仅在前期参与式观察,也在后期对陪伴学习进行完整梳理。由于现阶段关于陪伴学习的研究不多,可以获取的资料很少,于是,有的同学选择通过图文推送呈现数据新闻,综合陪伴学习的多种类型,从起源、受众到影响等方面,辅以数据图展现出来。有的同学则从陪伴学习流行的原因、用户群体、引发的争议等方面加以调研分析,弥补了现有研究的部分空缺。

缘何“陪伴学习”?

2019年底,新冠疫情突袭,打破了大家原有的生活节奏,限制了人们线下学习和实践的途径。陪伴学习应运而生,以多种形式出现在B站(Bilibili)、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以及学习软件上。

据B站的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初,B站陪伴学习的用户数量已超过1亿,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这种更具灵活性的居家学习方式。陪伴学习作为“互联网+陪伴服务”下的产物,是用户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电子设备,辅助学习、呈现学习过程,寻求心理的满足,以期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式。年轻一代是该方式的主要受众群体。

“陪伴学习”从何而来?

提及陪伴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国外社交软件Instagram上的SA圈。SA是Study Account(学习账户)的缩写,SA圈就是一种学习打卡圈子,博主以图文的形式在“STUDY WITH ME(和我一起学习)”的話题下,分享自己的学习进度、目标和笔记等,以此来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018年,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韩国博主Nojambot凭借其独特的直播内容——学习,迅速走红互联网。他在直播中不讲话、不互动,甚至不注视镜头,认真阅读和解题,全程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每次直播从起初的1~2个小时逐渐增加到6~7个小时。在短短几个月内,他通过直播学习揽获了33万粉丝。随后,他的直播视频传入国内,B站上也陆续出现学习视频,从最初的简单录制、简易后期剪辑,最终演变成精致的学习vlog。

近两年,一些学习类APP融合了“STUDY WITH ME”的元素以及基础的时间管理功能,创新出“云自习”的陪伴学习模式,形成了目前流行的陪伴学习应用,包括Timing(踢米)、番茄ToDo等专注于时间管理的软件,以及腾讯会议、CoStudy打造的线上虚拟自习室环境,这些都使得人们即便在家中学习,也能营造出与集体学习类似的氛围。

人们都选择哪款应用?

根据2018年B站的官方数据,学习类直播总时长高达146万小时,累计开播次数高达103万次,直至今日,B站的学习直播和视频依旧火热。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陪伴学习应用就是在2018年左右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后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初又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下载,如番茄ToDo的单月下载次数最高可达百万,曾一度跻身App Store免费应用总榜前200名。

总体而言,这些软件大体可归为三大类:一为直播类,是以腾讯会议、B站、抖音等为代表的,在直播平台上开启学习直播的类型。这种类型通常对用户的时间连续性有较高要求,直播呈现出强烈的监督感,需要使用者长时间不间断地学习;二为时间管理类,是以番茄ToDo、Forest专注森林等为代表的,能够记录学习计划、时长,且有一定功能去限制使用手机的类型。这种类型更注重学习的专注度和计划完成度,对手机的依赖性较低;三为自习室类,更像是一种综合体,是以Timing、CoStudy等为代表的,为用户提供虚拟线上自习室服务的类型。这种类型将学习场景具象化,模拟真实的自习环境,让人沉浸其中,感受身临其境的学习乐趣。

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在受访者中,番茄ToDo、CoStudy、Timing、Forest专注森林和B站学习直播这5个应用很受欢迎。“Forest专注森林的功能和画面十分简约,没有多余的娱乐功能,我很喜欢。”据11号受访者所述,这是他选择Forest专注森林的原因;对4号受访者而言,CoStudy的精美场景、沉浸式学习的氛围,以及与他人共同学习所带来的动力,是他最为看重的。

何人需要“陪伴学习”?

为何人们如此喜欢使用陪伴学习应用?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这类软件的用户群体有一些共性,其主要目的都在于学习。因此,我们将用户画像大致分为学习的渴望者、自律者和纪实者这三类。

寻求学习氛围。陪伴学习应用的出现,削弱了时空对学习的限制与影响,追求与线下类似的学习氛围成为人们使用它的主要原因之一。受疫情影响,人们无法前往图书馆和自习室,又需要社群的监督,这时便出现了一种虚拟社群,这种社群有类似线下的学习氛围,被称为“云自习室”。比如CoStudy,通过对场景进行创新,打造虚拟校园,满足了用户在特殊时期对学习氛围的需求,受众群体覆盖全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包括在职人士。多人同时进行在线自习,观察他人的学习过程,也能够为自己提供动力。

限制手机使用。“手机是我分心的最主要来源,我想通过这种APP强迫自己专注。”4号受访者在评价自己的自控力时提到。通过陪伴学习应用对手机进行控制,是年轻人为了提高专注力而采取的措施之一。

記录学习日常。规划任务,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学习、生活,是大多数人使用陪伴学习应用的主要目的。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查看APP上的累计学习记录数据,能够让人产生成就感和使用满足感。

“陪伴学习”带来哪些改变?

持续使用陪伴学习应用,对用户的学习实践,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具体可以从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进行剖析。

随时随地学无限。陪伴学习应用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征。相较于线下学习实践,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APP虚拟到场开始学习,并且能够获得最新的、共享的“打包”式数字资源,如学科课程、面试技巧等。比如,在B站学习直播间账号“星伊云同桌自习室”中,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加入考研复试群,获取免费提供的相关学习资料。陪伴学习应用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学习观念,优化了学习路径,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认知领域。

记录呈现展自我。用户通过陪伴学习应用记录自己的学习时长和计划完成度,再将动态分享到社群中进行互动,不仅能够获得个人的使用满足感,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因社交媒体广泛使用而加剧的群体性孤独问题。7号受访者指出,使用学习软件能够呈现出个人的奋斗历程,记录下每日、每月、每年的学习状态,这无疑就是一种成就感,同时也会让人对时间的流逝产生深刻感慨,“看到时间一天天过去,更要珍惜当下”。

互相监督求提升。在学习过程中,陪伴学习应用的用户会主动自我约束,比如在虚拟自习室与学习直播间的虚拟场景化建构中,直播者与观看者、虚拟学伴间会互相监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陪伴”学习还是“陪绊”学习?

陪伴学习应用为线上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也有一些消极现象渐渐暴露在大众视野中。

表演式学习。部分用户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分享至平台进行互动时,除获得满足感以外,还会激发出一系列表演行为,以维持其学霸人设。比如,有的学习主播在直播时,会自然而然给观众营造出一个十分刻苦的形象,为了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这种理想化的人设,他们会自发地迎合,从而使学习过程渐渐趋于一场表演。

偷懒式学习。8号受访者提及,软件CoStudy中有三种学习模式——轻度学习模式(不屏蔽软件),白名单模式(白名单以内的软件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模式(会屏蔽所有软件,专心学习)。这种白名单模式,给自制力差的自己留了条可以偷懒的缝隙,因此,一些游戏软件便会被他加入白名单中,“每个学习软件使用时间久了,总能找到不被监管的方式”。

依赖式学习。6号受访者表示,长期使用陪伴学习应用后,会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若是暂停使用学习软件,学习节奏会被扰乱,找不到学习状态。

娱乐式学习。为提升软件流量,部分陪伴学习应用的娱乐化、社交化以及商业化倾向突出。10号受访者直言道,“现在使用的学习软件,多了很多花里胡哨的娱乐功能和页面,毫无意义”。如CoStudy中主打的换装功能,原本旨在激励用户通过学习时长赚取Co币,来装扮人物形象。然而,一些有诱导消费倾向的Co钻的存在,对学习并没有实际帮助。

我们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随着陪伴学习应用的推广,用户在享受虚拟陪伴情感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过度依赖媒介,以及软件商业化、娱乐化等问题。对此,用户应当采取行动,学会合理规划学习任务,整合零散的学习时间,理性使用陪伴学习应用。其次,开发者应当专注于解决用户的痛点,不可急于挖掘流量变现的盈利模式。此外,平台也应承担部分监管职责,及时发现乱象并采取纠正措施,协助维护互联网上的这片学习净土。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自习室受访者陪伴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绿皮火车上的“移动自习室”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付费自习室悄然成为热门创业项目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