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慧子
一条诗意的走廊——河西走廊,七彩丹霞映于丘陵沟壑之间,天际冰川重重。
指尖神游中
在夕阳的余晖下,若隐若现的祁连雪山与昏黄的天空相连。一直向西走,就到了一座雄关——嘉峪关,皑皑白雪下翘起明黄色的飞檐。再向西行便到了敦煌,佛教之花在这里盛放,这是河西走廊的最后一站,商旅往来,无有停绝。再西行穿越帕米尔高原,驼铃声载着绫罗绸缎,经中亚、西亚,最后到达罗马。
以上其实是我在电脑前面对着地图的神游。从初中开始,打开中国地图,我的手指都会不自觉地随意在高原、平原、山地之间游动。“阅读”地图时,我一遍遍地想象着小桥流水的江南,勾勒着长河落日的塞北。
一天,我向“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的老师建议,开展一个关于“丝绸之路上的中国”的主题班会,同学们可以自由结成小组,分别负责展示丝绸之路中的一站。提议得到了肯定。
游历一趟新疆
幻灯片播放,旅程开始。一条宽阔的大街,街的两旁是一座座带有阳台和拱形窗的小楼,每一家的阳台墙体上爬满了绿植,一层的大门冲着大街开放。有的人家直接敞开大门,门口挂上或深红色或钴蓝色的毯子。有的人家在门前种有一棵绿树,树荫下撑起一把遮阳伞,摆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
“斯卡布罗集市?”同学兴奋地问。“这是集市,只不过斯卡布罗在英国,而这是我的家乡——喀什。”维吾尔族姑娘小莎回答道,“带大家游览新疆,我一定会带你们去趟喀什古城。这座城的一角,有一个两千多年的巴扎(集市)!”集市上那厚重的羊绒挂毯仍是2000年前的样子,当年丝路上的商队,应该也是穿梭于这街道。远方来的客人有时会坐在门口的桌旁歇息一会儿,让客栈的老板沏上一壶楼兰茶。
“两汉时期,也许可以在这个集市买到全国绝无仅有的‘进口化妆品——黛硯!黛砚大多是一块方形的石板,砚中间放有青黑色的石黛,是古代美人们画眉时的必需品。投影中展示的黛砚出土自喀什,从正面看,它状似对称的六边形,其上雕有一位坐于床上的男子,袒露着胸肌,歪头望向他右侧斟酒的侍从。他左侧还有一位弯着身子的侍从,好似在侧耳待命。类似的画面经常出现在出土的古希腊器物上,柏拉图的《会饮篇》中的经典对话就发生于类似景致中。但考古的结论是,这块黛砚上刻有犍陀罗文字,它不是希腊的艺术品,而是犍陀罗的。犍陀罗国是印度古代列国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十六大国之一,在不同世纪国土疆域有所不同,核心区的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巴基斯坦东北部和阿富汗东部。如此说来,这块黛砚虽然从中亚传到塔里木,然而汉家女儿尤爱之。”小莎继续解说,“黛砚虽已经氧化,色彩也失了真,但上面雕刻的谷物穗、酒杯和人物等图案依然清晰,不禁让人联想到希腊艺术中酒神狄俄尼索斯饮酒狂欢的情景。”
“去完他们的喀什集市,大家也给我们和田留点时间,顺路来逛一逛和田。提起和田,人们一般会觉得和地中海八竿子打不着,但是于阗(和田古称于阗)汉墓大家听说过没?汉墓中出土的文物告诉我们,这里曾是中西交流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信大家请看——”第一组的小晴激动地说着。
教室前方投影屏幕上出现一块蓝色印花棉布,布上的纹样分三行:第一行是相缀的圆,第二行是植物条脉状,第三行则是一排对称的忍冬藤状。“忍冬生长于地中海,传至中国后被大量应用于装饰艺术中。佛教也特别青睐它,取其越冬不死、生命不息之意。”小晴继续说,“另外,汉墓中出土的带有人首马身装饰的灯笼裤,也可以证明古代于阗的艺术曾受到希腊艺术很深的影响。”看到投影屏幕上打出的灯笼裤的图片,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一声赞叹。
“游历了喀什与和田,最后一站就去克孜尔石窟吧!”第一组的远航同学登场,将幻灯片切换到千米崖壁前的一块石碑,其上写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克孜尔石窟”,远航介绍道:“克孜尔石窟地处龟兹(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境内丝绸之路的要塞之地,是我国开凿较早的大型石窟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其中的第八窟,方形的柱塔正面开出一个拱形龛,供佛像内置。在中心柱上开龛放像是西域人的独创。柱前宽阔的主室两侧饰有壁画,顶部饰有斑斓的本生故事画。画中的故事多是印度民间口口相传的,主要描绘了佛轮世前的修难与善行。”“克孜尔石窟现有236个编号洞窟,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供僧徒居住的僧房,室内有灶炕等简单的生活设施;另一种为佛殿,供佛徒们礼拜和讲经等。”远航结束了介绍。
一幅幅美景掠过,第一组的同学道出了结束语:“新疆,是世界多文明交融地,汇聚了中国、印度、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等文化。希望以后大家可以一起到我们的家乡转转,看看这片神奇的土地!”台下的同学鼓起了掌,以示应邀。
再浅逛一下福建
“新疆之行妙哉!但现在,请大家移步到另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地方。”由小斌起头,第二组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八闽之地,福建!”
“看!郑成功头戴战盔、身骑战马,于山崖处似眺望泉州城里一座白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博物馆颇有‘横平竖直的线条感,横着的一层上又建一层,馆外观神似鼓风的帆。从远处看,整座博物馆就像一艘瓷砖砌成的船。博物馆不仅外观似船,馆内还藏有一艘船身扁阔、龙骨粗大的尖底海船,其建造于宋代,经考证,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海船。”只见小斌轻轻一点,幻灯片中的古船便拉起了桅杆,船身染上了棕红色,风帆轻鼓,船的周围还浮现出了许多瓷器。
“这些瓷器是外销瓷,名为克拉克瓷器,以量产为主。瓷身多为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周边饰以8-12组开光纹饰(开光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经典瓷器装饰方法,在瓷器的纹饰中留出一块有形状的空白,在空白里另外画出与周围纹饰截然不同的纹案,就像开了一扇窗户一样),呈典型的青花风格。16~17世纪,这些瓷器多销往西欧、埃及、日本等。”小斌滔滔不绝地说,“其中还有一些中式风格的伊万里瓷器,这种瓷器是康熙年间景德镇工匠仿照日本伊万里瓷烧制而成的,凭着鲜艳的色彩及合适的价格深受欧洲普通家庭的喜爱。而王室贵族倾向于使用定制瓷,最具代表性的是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纹章瓷,这种瓷器多为一些按欧式风格烧制的盘、壶、杯、碗等日常用品,瓷身上绘有独家的纹理和徽章。”此时,投影中出现一只呈花朵状的盘,象牙白的胎瓷上绘有两轮粉红色的同心圆图案,盘心绘有金色、钴蓝色及玫瑰色交织的盾形徽章,盘子旁还摆放着马克杯和潘趣酒碗。这组瓷器瞬间收割了不少同学的芳心,大家热议起来。
“是不是还有洛可可风格的青花瓷?”一直在旁听的林老师问道。
“是的!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藏品的时候,就感叹中国的瓷器竟设计得这么西式。”第二组的小慈压轴登场并说道,“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口,这里还有一座著名的精神净地。”此时,幻灯片切换到泉州清净寺。这座中国现存较古老的伊斯兰寺庙,用辉绿岩砌成阿拉伯式的门楼,三重的圆形拱门,前两重圆形穹顶拱门饰有藻井图案,尖拱穹顶中央还倒悬着一朵精致的莲花。不过清净寺明善堂那棕红色的中式木门和飞檐,在这座伊斯兰式建筑中尤为出戏。“太特别了,好想去参观这座清真寺。”一位宁夏的回族同学说。
“好啊,这节课大家了解了丝绸之路上的许多宝地和宝物。”老师在临下课时说道,“这些地方也很适合当毕业旅行的首选地。希望到时候我也能与大家同游!”
(文中小莎、小晴、远航、小斌、小慈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