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
编者按:“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在香山革命纪念馆聆听毛泽东的三次著名对谈讲解;“手铲释天书”,在路县故城遗址观摩考古技艺;“以生命守护生命,以使命奔赴使命”,在学校领略宣讲员的青春风采……在近日开展的“‘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中,大学生沉浸在首都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中。
“‘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动内容很多,有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六大机制,包括“‘理赞青春”、“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我们都是文化传承者”等14个项目。
大学生接受着首都文化的滋养,他们也积极发挥自身特长,为首都文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会议统筹、嘉宾接待、会场服务,中关村论坛上当志愿者;拿起手机、相机,拍下历史遗迹,讲述红色故事;将文物活化,把古老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进行文创设计……
行动计划以北京优质文化资源助力人才培养,又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让高校师生更好融入首都文化,促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可以说,这是北京文化和大学生的双向奔赴。因此,行动计划得到了积极响应。2023年5月23日,行动计划签约暨启动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首批参与试点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在京高校,未来将逐步推广到全市。
一个来月的时间,各校已经开展了不少的活动,以下是部分活动介绍。
作为“‘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系列项目之一,“我的红色记忆”随手拍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于6月2日正式启动,活动征集记录首都高校青年学生红色文化感悟的优秀短视频作品。
6月11日下午,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20余名学生走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战馆精心准备革命文物、英烈雕塑等十余个点位介绍。独立自由勋章、血肉长城、英雄母亲邓玉芬的雕塑庄严肃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抗战英烈赵一曼遗书、左权家书等文稿字字动人心弦;《论持久仗》各版本、地道战、七大会场等场景栩栩如生。
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思路,时时举起手机、相机留下影像,积累视频素材。更有同学在参观前,就提前做了功课,一来到馆里,就开始了出镜视频拍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几位同学选择了抗战英烈墙、模拟战斗场景和烈士家书以及遗书等点位进行拍摄。为什么在这几个点位拍摄,同学表示,在现场他们看到抗战英烈墙上刻满了无数抗战将士的名字,通过拍摄英烈墙传达对这些英勇将士的敬意和缅怀之情。而拍摄模拟战斗场景,则是想展示抗战时期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战斗状态,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历史。对于烈士家书,“我们认为对家里的书信最能体现一个人最真挚的感情,通过探究与展示烈士家书,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这些最可爱的人心中最真挚的一面。”
拍摄结束后,一位同学在留言簿上写道:“这次参观和拍摄,让我对抗战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责任编辑: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