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华
菏泽市定陶区位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辖9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是标准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生产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3%。玉米生产机耕、机播已实现机械化,达到了100%,玉米机收水平达到了96%。近年来,定陶区把推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创新发展模式,聚焦薄弱环节机械化,积极探索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及技术路线,持续推动玉米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
一、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工作经验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推进玉米全程机械化靠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小农机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的主要依靠。为此,定陶区通过创新发展模式,积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和托管经营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以便于实现全程机械化。建立了4个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有机结合。定陶区会彬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33hm2,全面实行机耕、免耕精量机播、无人机飞防植保、机收、脱粒、烘干全程机械化。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试验探索,逐步探索了一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经营模式。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托管+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天独厚的机械优势和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机械化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机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2022年在全区全面开展农机合作社土地托管服务面积2.7×104hm2,对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各作业环节实现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务。通过开展农机作业托管服务,一方面拉动了农机合作社购置农机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全程机械化的装备水平;另一方面加快推动了定陶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三)农机、农艺部门重视。定陶区每年都把发展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全区建立4个1千亩地以上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由农机专业合作社牵头实施,区农机中心、区农业农村局组织技术人员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二、菏泽市定陶区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模式及技术路线
定陶區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积极探索适合定陶区特点的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模式及技术路线。
(一)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模式。1.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以有代表性的定陶区会彬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定陶区会彬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定陶区南王店镇司庙村,于2013年7月注册成立,入社社员22户。合作社占地面积5亩,建筑面积510m2,其中标准化库房面积430m2,维修车间40m2,办公室2间。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台,小麦联合收获机9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台,植保无人机2台。耕、播等配套农机具41台(套),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300余万元,还新建150t的粮食烘干塔一座。
定陶区会彬农机专业合作社按每亩土地每年给付农户一定租金的方式流转土地,建立土地流转模式,合作社实行土地集约规模经营。该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秋季全部种植玉米,推广应用“玉米免耕精量机械化播种—机械化除草—无人机高效植保—节水灌溉—机收”技术模式。省工、省时、节约成本,效益良好,示范带动该技术模式1万余亩。
2.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托管+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以有代表性的定陶区马纪庄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定陶区马纪庄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台,小麦联合收获机8台,玉米联合收获机3台,植保无人机2台。耕、播等配套农机具26台(套),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200余万元。
定陶区马纪庄农机专业合作社对种粮大户、小农户提供定向作业农机服务,按农时节点罗列服务项目,建立了农机服务菜单模式,形成涵盖旋耕、播种、除草、防病、机收等整个产业种植周期的“农机服务项目清单”。2021年秋季,对玉米种植大户开展“订单式”高效植保作业服务,依托村“两委”组织小农户并代收作业费,开展玉米高效植保作业服务。“三秋”期间,开展玉米机收及小麦机耕、播“一条龙”订单作业。在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指导下,依托村“两委”组织开展农机深松作业服务。合作社全年订单作业面积达2万余亩,田间作业收入100多万元,单机纯收入3.6万元,比非合作社机械收入高出20%以上。
(二)技术路线。1.播前整地。玉米播种前,进行机械耕整地作业。使用各类大中小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开展旋耕作业,要求旋耕深度20~25 cm,地面平整,达到精量播种机的播种要求。
2.精量播种。(1)玉米种子选择。玉米种子选用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质优良,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种子应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种子净度不小于97%,种子发芽率不小于95%。(2)适时播种。当地气温达到并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率在13%~15%时,适时进行播种作业。(3)机械播种。用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开展机播作业。播种前要对播种机进行调试,并进行试播。按行距60 cm,株距8~9 cm进行规范种植,播种深度4~6 cm,施肥深度10~12 cm。玉米播种后立即使用无人植保机或自走式植保机喷施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
3.机械植保。使用无人植保机或自走式植保机喷施杀虫剂、除草剂、叶面肥等。了解作物不同生长期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密切关注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准确预报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对症下药,并按标准用药量用药。
4.机械收获。在玉米腊熟期末使用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质量指标:果穗收获总损失率不大于3.5%,籽粒破碎率不大于0.8%,果穗含杂率不大于1.0%;籽粒直收总损失率不大于4.0%,籽粒破碎率不大于5.0%,含杂率不大于2.5%。
5.秸秆处理作业。玉米联合收获机带秸秆还田机直接还田,或机收作业完成后,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还田机或秸秆收集打捆机开展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或秸秆收集打捆作业。
6.深松整地或深翻作业。机收作业完成后,进行深松整地或深翻作业(一般3年作业1次)。深松作业深度应达到25 cm以上,地表粉碎秸秆与土壤混合,作业后地块要达到“深、平、细、实”的要求。深翻要求作业深度达到30 cm以上。整地时,采用铧式犁或深松机进行深翻、深松整地,深翻、深松达25cm以上,再用旋耕机耕细耙实,一方面有利于还田的秸秆腐烂,另一方面有利于下茬作物小麦的播种。
三、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通过示范推广证明,应用联合收获作业,与人工相比,可提高作业效率80~100倍,节省人工收割、处理秸秆工时费80元/亩,采用玉米免耕施肥精量播种机,与传统单纯的条播穴播相比,每亩节省秸秆还田费40元:省种0.75kg/亩:节肥12kg/亩,比常规播种玉米提高出苗率5%~8%,达到苗齐苗全苗旺。
(二)社会效益。实施秸秆还田、免耕施肥播种、机械化田间管理等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一机多用,提高机具利用率。机械化收获技术,极大地缓解了农民腾茬时间,可推行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促进了农机农艺融合。改变农民传统人工种收获模式,减轻劳动强度,促进玉米标准化生产,保障了粮食安全。
(三)生态效益。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械化收获并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杜绝秸秆焚烧,减少大气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节本增效。
(作者单位:菏泽市定陶区农业机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