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2023-07-24 10:16魏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

魏芳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的推进,不但可以深化高校思政工作一体化进程,而且有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特别是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内容和教学设计方向都更加明确。高校需要以新文科建设为时代背景和建设理念,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从严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构建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会计学作为一门面向全体高校财经类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承担着“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任,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围绕会计学课程对思政教学展开探究,深入分析思政建设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新时代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高质量人才;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149-04

一、新文科背景下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课程要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既要有针对性,也要体现出亲和力,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其他课程也要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思政教学与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协同教育的作用。随后,教育部于2020年6月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提到每门课程都对专业人才培养极为重要,要充分发挥它们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程显性教育与思政元素隐性教育的结合,用以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战略举措。高校专业课程的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要通过融入思政元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必经之路,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战略方针。

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为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纲要》在思维模式上作出了改革和创新,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程教学,高校思政教育也要转为交叉融合的推行模式,用需求导向代替以往的学科导向,从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发挥自身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因此,高校也需要响应《纲要》号召,转变过去落后的教育理念,将思政工作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戰略举措。只有实现了二者的融合,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问题才能彻底解决,从而真正培养高质量的会计学人才。

二、新时代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不足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纲要》中提出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也要充分意识到思政教学的重要性。高校需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将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其中,从而发挥出二者的协同教育作用,这也是新时代会计学类课程的重要目标。然而,高校在该方面的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凝练不足

当前,大部分高校设置的会计学课程思政流于形式,无法真正体现思政教育的本质,即使可以从某些高校课程中找出部分思政元素,但相关内容较为分散,零碎知识点不够凝练。由于会计专业课程的覆盖面较广,会计知识也因此呈现出多而杂的特点,如果在每个知识点的学习上都融合思政教学,则不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更体现出思政元素在会计学课程中凝练不足的弊端。从目前高校的授课情况来看,教师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较为僵化,只是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思政元素的融合也较为生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会计学课程也处于不断发展与变革中,很多高校也在积极寻求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最佳路径,但部分高校仍以国外教材及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大部分课程也以翻转课堂、案例分析等方式呈现,这意味着在会计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初衷并未达成,学生在学习上依然较为被动,而且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脱离国内企业实际,与此相关的综合能力、道德意识与诚信观念等也有待提升。

(二)会计学专业内容与课程思政融合不足

高校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要求他们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然而,高校中的思政教育较为局限,相关课程普遍不受重视,学校通常仅在大一设有专门课程,学生在后续学年便较少接触到思政课程,且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并没有太多关联,使得其他专业课程较少提供思政教学。首先,学生作为课程教育的主要客体,“三观”还未稳定成型。社会潮流涌动带来的不良思想可能促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认知,认为未来的会计工作中更加看中专业知识,因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课程上,忽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导致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及诚信意识。其次,教师是课程教育的主导,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高校教师亟须满足与时俱进的教学要求,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思政教学水平。当前,会计学各课程教师尽管在专业能力上有较好表现,但思政素养却参差不齐,难以达到理想的思政教育目标。同时,专业教师为了尽快完成专业课程授课的目标,在思政元素的内容讲授上不够深刻,未能将专业知识和价值引导进行充分融合。最后,学校的顶层设计有待优化,部分高校未能意识到思政教育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忽视了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人才体系缺少课程思政考核,未能激励教师参与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中,这与高校教育教学目标是相悖的。

(三)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不足

会计专业要进行课程思政,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需要相关课程重构会计类教材知识点,以学习难度区分低、中、高三类知识,有侧重地融入思政要素,在保证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当前的会计学课程内容还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学课程内容未能深度挖掘我国传统会计文化内涵。在人类庞大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会计文化占据着重要作用,古代结绳记事可视为会计的起源,经过漫长的发展与变革,现在已经形成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高校会计学课程内容完全参照西方会计文化来对中国传统会计文化进行研究,不仅无法展现传统会计文化的内涵,还可能导致逻辑混乱、概念界定模糊等各種问题。(2)会计课程教学未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国情怀。目前,教材是会计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资料,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主要以课件、板书等方式展开,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此外,高校教材中培养学生精神世界的内容较为匮乏,这将不利于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3)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未能切实落实融合教学,学校各个层级在落实的程度和力度上都存在差异。尽管以党委为代表的校级层级能够围绕课程思政提出要求,但中层层级对思政内容纳入专业课程内的教学规划及奖惩制度的改革并不明确,基层层级在融合教学执行资源、执行力度和执行条件上也有待改善。

(四)现代化信息技术未广泛应用到课程思政教学中

目前,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过程通常采用板书、课件等传统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技术未广泛应用到课程思政教学中,高校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仍有较大的差距。当前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灌输式的课件教学并不能激发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无法深入促进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结合。随着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的不断改革、企业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工作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及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目前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还存在一定滞后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校无法将教学内容从课堂延伸到教学之外的线下网络学习,慕课、新媒体教学平台、国内案例库等现代教学媒介也仍未广泛应用于高校会计专业思政教学中,学生无法利用碎片化时间,方便、快捷地获得低成本且高质量的思政教学资源,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道德素质,与之对应的线上课程考核也难以付诸实践。

三、新时代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一)师生均应转变观念,形成全新的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变革,它要求师生与时俱进,革新思想理念。一方面,个人言行举止是自身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的“三观”带来一定的影响。教育者应该先受教育,因此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高度重视课程思政,以身作则,为学生起好示范作用,并不断丰富自身思政知识,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落脚点是学生,要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需要引领学生思维革新。学生要明白具备一定专业水平是成为会计人才的基础,而思政素养则是决定他们能否成为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这要求他们要有责任心,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社会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所以,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思政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政内容,从而提升教学实际效果。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有充分的了解,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当前社会热点,在课程思政的讲授上深入钻研,创新教学方式。

(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观,具有融合性的特点。课程思政教学要求每位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师既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也要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定期学习思政理论,深度挖掘思政内容的内涵,只有自己真正理解掌握后,才能更好地将其与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另外,要在教育方式上做出创新,如在案例研究、小组讨论、观看视频等过程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及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切实体现出专业课程的立德树人功能。同时,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实时掌握学科的发展情况,梳理会计课程的历史渊源与未来发展趋势,并对知识的更新有全面的了解,挖掘与本课程相关的重大事件及成果、行业模范人物,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会计专业知识与使命感等思政元素的融合。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刻了解,关注学生议论时事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用正确的立场及思维来认识及分析学生关注的问题,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向学生传递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辩证、系统思维,让他们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也实现自身思政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三)以信息化教学为依托,采用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教师搜集信息的方式趋向多元化,可以使用的教学资源不断增多,教学平台也已经在向智能化转变,这对会计学课程思政的推行是极为有利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思政教学能够让教师有更多的空间与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推动教育重心由教师引导到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教学方式也可以由线下拓展到线上,这种混合式课程教学具有灵活性和生动性特点,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形式,拓展教育环节及学习空间,便于学生自主利用碎片时间,培养主动学习习惯,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在混合式课程的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目前有腾讯课堂、职教云、雨课堂等众多线上平台能够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线上资源长期存储及回放流畅的合适平台,保证教学质量。(2)通过线上平台帮助学生进行课程预习,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提前上传相关课件、视频、案例等资料,并进行预习目标设置,收集学生的疑问后便于有侧重地讲解。(3)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教师可以结合每节课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发布相关问题,并让学生成立小组,参与问题评论,分享讨论结果,这种自主探究式学习将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课后,教师可以搜集课上知识的相关链接或事例拓展延伸,并上传到教学平台上,鼓励学生拓展思考,举一反三,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4)及时发布比赛或实习信息,鼓励学生平时参与挑战杯竞赛等案例比赛或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将专业课程思政中的所学应用到实际事件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建立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

在评价会计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时,要综合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工作及学习效果,建立并实施多维度的会计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机制,用以激励师生重视并贯彻落实改革举措,从而使其更加符合预期效果。从学生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显性教育与思政课程隐性教育的结合,但整体课程考核依然要在专业知识考核的基础上穿插道德立场判断等内容进行思政考核,这需要围绕线上线下双平台、平时出勤、课堂测验、期末考试多个环节赋予权重,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从教师角度来看,在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教师相关考核评价极为关键,而具体评价机制也要综合考虑课程相关的各方面因素,力求层次多元化,如社会层面、学校层面、督导员层面、学生层面等。首先,在会计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角色就是学生,要想对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可以从学生入手,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给学生,问卷中要涵盖职业道德、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并了解学生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教学方式的适应情况,以便根据学生意见改进后续的教学工作。其次,教学督导员的意见也极为重要,高校督导员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可以通过随堂听课、检查教学文件、开展教学调研等措施,对比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前后的实施效果。因此,在思政教学研讨中要让督导员参与进来,让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有直观的认识,以便更客观地作出针对性优化。再次,学校层面的考核,学校考核决定着教师未来的评优与晋升,是教师最关心的考核环节。高校在教师的培训提升、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应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作为参考因素,激励教师重视课程思政教学。最后,考核体系还要将社会评价纳入其中,社会评价能够直观反映公众真实感受与想法,能够为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诊断教学质量提供宏观依据,考核内容主要为学生参与的会计工作实践情况,根据实习报告中的企业评价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了解,通常企业都会给出客观评价,这能够极大地推动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五)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及资源安排

会计学课程思政改革的推行需要学校提供制度及资源保障。上述各项建议,如师生思政观念革新、课程思政内容、信息化教学方式、多维度考核体系等都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制度改革及资源安排上所起的作用有限。首先,思政观念革新需要教务处及学院邀请名师作“思政课程的知与行”等报告,通过学习名校课程思政改革探索的经验与心得,为经管学院会计教师提供教学思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同时每半学期要支持同步开展“思政讲座”,分享优质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政兴趣。其次,课程思政内容的革新需要外部激励支撑。为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促进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有机融合,学校需要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或安排思政改革课题,鼓励学院教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工匠精神、人文主义等思政要素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中。再次,信息化背景下混合教学方式要求学院要加强外部平台及企业的战略合作,借助外部资源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一方面,学院与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平台合作,用以加强教师平台实操培训,帮助教师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课程思政教育。另一方面,学校要与多个企业加强战略合作,通过设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认清定位,树立责任意识。最后,多维考核体系需要教务处及学校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师考核制度,将思政环节的实施效果纳入考核范畴中,用以支持并激励师生重视并参与到思政教学中,推动课程思政改革落实到位。

四、结语

在当前推行的会计学课程改革中,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新方向,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要顺应改革需要,在会计学专业知识中充分融入思政元素,丰富课程内容及内涵,将众多社会热点、企业案例、先进人物事迹等现实案例,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传达给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并通过知识链接的延伸拓宽知识面,再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是教和学的共同进步。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也重視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顺应教育部引导,矢志课程改革,努力落实思政教育,让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高质量会计人才,为社会主义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新时代会计学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陈中斌,杜春华.财务管理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6):138-141.

[2]张淑慧.思政元素融入审计课程教学的研究实践[J].商业会计,2021(18):112-114.

[3]宋淑琴,刘凌冰.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基于布鲁姆教学理论[J].商业会计,2021(9):109-112.

[4]单德伟,黄中生,谢雨豪.新文科背景下“思践制一体”课程思政模式构建研究:以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J].财会通讯,2022(24):38-42.

[5]薛丽达,张菊香,董必荣,等.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基于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21(24):159-162.

[6]赵宇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财务与会计,2022(23):18-20.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