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

2023-07-24 10:16史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双创大学生能力

史鋆

[摘           要]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提出,国家对创新创业投入了更多关注。对“双创”内涵展开分析,探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在创业氛围、创业体系、政策支持、创业比例、创业风险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以及给予大学生以家庭、服务支持等举措,进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    键   词]  “双创”;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137-04

随着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其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严峻。高校应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参与到自主创业中,对传统课程体系進行改革,致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实现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的同步发展。本文围绕“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问题展开研究,起到缓解严峻就业形势的作用。

一、“双创”内涵分析

“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旨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技能等各项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是创造未开发产业、挖掘服务价值的过程,在实践中提升产品价值、实现自我价值;而创新则是一种概念化过程,强调在发现、描述、思维等方面的更新和创造。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创新具有认识性、实践性的特点,体现出人类发展的本质特征。创新实践、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优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创新是必经之路。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基于“双创”背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想要从原本的依赖型经济转变为创新驱动的局面,应加强对创业人才的培养,促进优秀资源的整合。学校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法改进与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旨在深化创新渠道战略,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智力上的支持。

(二)降低学生的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现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但就业率增长日益缓慢,很多应届毕业生正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政府主张保持就业稳定,促进就业,鼓励学生创业,遵循“就业优先”的原则制定就业政策,健全创业支持政策,旨在解决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迎合“双创”发展背景,高校应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双创”教育体系,引导学生逐渐积累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提升创业技能,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帮助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发展,同时也是“双创”背景下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主要路径。知识经济时代发展下,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还能鼓励学生在创业与就业中发挥自我潜能,展示独特魅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向学生普及更多创业方面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双创”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进一步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措施的实现。高校应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从根源处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采用鼓励创业的举措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联合灵活化与多样化措施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将鼓励性措施和引导性措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升创业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双创”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创新与创业能力间的内在关联,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形成新思维,助力学生自主创业,让学生尝试大胆创业。

三、“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一)创业氛围不佳

目前,“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氛围不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大学生受到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认为毕业就应先就业,没有足够的冒险精神。创业之前顾虑太多,考虑到未来有可能会面临创业失败,所以迟迟不敢踏出创业的第一步。二是部分大学校园中存在偏重学术科研等现象,大学生思维存在“重形式、轻实际”的现象,限制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二)创业体系欠缺

现阶段,高校虽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但并没有构建起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无法对大学生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系统的培训。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存在教育模式滞后、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灵活性与适用性不强的问题,而且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关注度不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限制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创业能力的提升[1]。

(三)创业比例较低

现阶段,毕业后直接就业仍是大学生的首选,参与自主创业的比例较低。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大学生创业持保守态度,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创业,风险很大。从性别角度来看,支持女性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要少于男性大学生,在家长极度反对的情况下,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坚持创业。除此之外,在资金因素、经验因素、精力因素等的影响下,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数逐渐减少,创业比例较低[2]。

(四)创业风险较大

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较少,对创业项目的客观了解不足,导致在创新创业实践时会面临一些风险。首先是资金风险,受到企业担保制度、融资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仅依靠自筹或家庭资金的支持是不够的,资金短缺是造成大学生创业经营风险的最直接因素。其次是创业选择风险,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选择创业项目时可能存在与社会脱节的情况,创业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较低,在项目运营、团队管理、风险应对等方面缺少经验,导致创业项目生命周期缩短。最后是社会环境风险,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往往较低,受众群体逐渐压缩,导致创业项目服务范围与发展空间受限,进而加大了创业项目风险。

四、“双创”背景下推动大学生创新发展的举措

(一)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创新创业活动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提升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应充分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工作。首先,应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在充分调动其创新创业热情的同时解除后顾之忧。其次,加强社会舆论环境建设,发挥政府与学校的引导作用,带领大学生正确创业,营造出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宽松氛围。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全社会对创新创业文化的认同与支持,对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成果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尊重。最后,创建合理的媒体环境。大众媒体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创”背景下,大众媒体应做到真实、客观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创业知识和信息,帮助大学生减少信息差以及不必要的损失。这样不仅可以建立起大学生与创业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大众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而且能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潜力,为相关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强化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根本所在,作为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发挥重要作用,有效依托教育资源推进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

首先,应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双创”背景下,高校应着重实施“双创”教育理念的更新,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完善高校整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实践中,高校应以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为基础,全面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对教育发展规律进行摸索、总结,确保满足《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相关规定。为提升教育效果,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引导,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综合实践、帮扶指导等教学环节作为载体来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坚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并鼓励其自主参与到实践探索中。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同教育部门、社会人力资源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将高校资源、企业资源、社会资源引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逐步构建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闭环体系,同时打造区域化创新创业示范课程,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与水平的提升。

其次,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制订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方面,应加强师资建设,针对创新创业训练组建专门的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鼓励高校教师参与到学生指导中,同时还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及行业专家作为实践导师,构建起全面的“双创”导师团队;另一方面,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实践支持,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与训练中心,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基本流程、实践素养的培育。

再次,高校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应更关注其综合素养与心理健康,确保大学生可以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3]。高校日常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公众号等形式宣传创新创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鼓励大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创业心理,有效依托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全面性与完善性[4]。

最后,学校加强创业教育,整合并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创业服务的实效,从而为创业提供更加优质化的服务。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其在创业途中困难重重。高校应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掌握创业知识,为今后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高校需要了解“双创”背景下的创业现状,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整合社会资源,邀请专业人士举办讲座,鼓励学生学习新的创业方法。创业教育可以成为学生产生创业认知并拓展创业知识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学生产生创业兴趣的重要载体。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质量将关系到学生能否产生创业意愿,引导学生从创业意愿转化为创业行为,在“双创”背景下,实施创业教育,转变过去传统课堂授课形式,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让学生可以感受整个创业期间的情景体验。此外,有必要从创业师资配备方面入手,聘请拥有创业精神的导师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融合创业教育与实践,最终为学生提供“知识—实践—服务—市场”的服务链条。创业教育一般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创业意愿,使创业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大创业政策支持力度

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发扬创新精神、开展创业活动,政府部门应加大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尽可能帮助大学生减少创业期间遇到的阻碍。首先,可以降低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广阔的行业探索领域,减少傳统行业的聚集。其次,挖掘闲置厂房产能,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其提供工商、税务等方面的服务。最后,对于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来说,资金问题是最主要的障碍之一,因此,政府应给予其资金方面的支持。一是简化资金申请手续与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取消部分收费规定,最大限度地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总成本。二是完善大学生创业融资体系,拓宽创业融资渠道,给予财政贴息资助。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需求,鼓励银行提供相应的创业贷款。三是政府部门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避免部分部门、企业出现变相占用优惠政策的情况,保证大学生可以真正享受到各项创业政策优惠。总的来说,政府部门在落实政策优惠之前,应针对创新创业形势及大学生实际需求展开全面调研与细致分析,致力于减少大学生创新创业期间遇到的阻碍。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

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也是影响其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提高自主创业成功率,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尤为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以合理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业热情,加深其对创业领域和创业环境的了解。大学生在明确创业方向的基础上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当前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创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现阶段,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双创”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双创”教育的价值不大,失去了对创业教育的热情和兴趣。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无论是教师,还是辅导员,都要加强对学生创业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毕业后自主创业的价值,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对于创业,学生普遍保持热情,这将会关系到创业教育的最终效果。面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设置专门的创业训练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基于兴趣的指引完善创业规划,通过创业规划激发热情。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业,如在校内食堂、图书馆以及咖啡屋设定自主创业项目,学生在参与创业项目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自身价值。伴随着循序渐进的创业指导,学生将会找到最有效的创业路径。

其次,高校应坚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性与批判性思维,大学生应做到从事实出发,将理性思维代入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此期间,高校应给予大学生更多支持,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多元化创新创业宣传活动以及项目比赛中,以提升技能、积累经验。同时,高校应锻炼和强化大学生的决策能力,做到有效分析风险与利益后做出正确决策。

再次,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其“双创”能力至关重要。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对于问题产生独到的见解,提高与其他人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虚心接受建议,提高创业能力。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业发展平台,鼓励学生创业。

最后,大学生应提高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总的来说,“双创”背景下,国家、学校、社会应更多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更好地解决当前的创新创业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以良好且积极的心态进行创业。很多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在初期创业阶段难免会遇到挫折、打击,比如,学生尝试在不同领域进行创业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领域,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抗挫能力,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保持更加平和的心态。

(五)给予大学生以家庭、服务支持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有效解决大學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举措,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尤为重要。家庭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情感来源,家庭成员的支持、肯定与鼓励对一个人的终身成长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应及时做好沟通,结合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更多帮助。对于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对于人脉比较广的家庭,可以为其提供更多的人脉资源支持;条件一般的也要做到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家长可以和大学生一起创业,一起了解当前不同行业市场的发展动态,并依据过来人的经验对孩子做好引导,帮助孩子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其加以改正,更多的是要给予鼓励,使其拥有应对困难的勇气。与此同时,为更好地保障不同层级的学生均能享受同等的创业机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支持[5]。例如,政府与当地企业共建学生培养平台,将近期创业成功的案例进行归纳,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思路和经验;定时在网站上发布不同行业的市场准入政策、政府金融支持力度等相关信息,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方向和意愿;搭建大学生创业咨询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站进行咨询,获取更多的创业指导。

五、结语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培养,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创业实践中。就当前的创新创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创业方面仍面临创业环境不佳、创业能力不足、缺少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高校有必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要求,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同时构建起完善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政策、服务等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秋霞,杨桂林.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举措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23):82-85.

[2]周振.“双创”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3(1):121-123.

[3]王娜.“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23,44(2):325-326.

[4]高轶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4):99-102.

[5]左莹莹.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探析:评《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2022(11):100.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双创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双新双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