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比较分析
——以广东某高职院校为例

2023-07-24 09:39蔡钟川詹佩珊孙永鹏陈超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新生预警

蔡钟川 詹佩珊 孙永鹏 陈超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顺利成才、服务社会的重要素质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开始,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而过度的网络使用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1-2]。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呈现出时代效应,也给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学生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3],焦虑和抑郁症状者增多[4],心理危机事件更是频频发生。目前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多集中于本科院校,且横向研究偏多,在高职院校开展的纵向研究不足。

针对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是高校的常规工作,也是一次增强全校新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心理普查,不仅有利于及早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援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普查也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对广东某高职院校2017-2021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资料进行回溯性整理分析,探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以期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广东某高职院校2017-2021年新生为调查对象,共16,895名新生参加测试,平均参测比为98.38%,见表1。

表1 2017-2021 年参加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人数及比例

(二)测查工具

1.大学生人格问卷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从日本引进后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修订[5]。问卷共64个项目,包括56个一般症状项目、4个测伪项目和4个辅助项目。一般症状项目选“是”计1分,选“否”计0分;测伪项目和辅助项目不计分,问卷总分56分,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UPI心理预警的筛选标准(3个指标):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第25题(“有过自杀的念头”)做肯定选择者;附加题(61-64)中至少有2题做肯定选择者。

2.症状自评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由王征宇引入并编译[6]。量表含有 90个项目,分为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恐怖、敌对、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1表示“没有”,5表示“严重”。量表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SCL-90心理预警的筛选标准(9个指标):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症状、抑郁、偏执、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的均分大于或等于2分。

(三)分类标准

根据《大学生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的测评数据可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学生,达到UPI和SCL-90心理预警筛选3个指标及以上者或UPI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疑似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二类学生,达到UPI和SCL-90心理预警筛选1个或2个指标者,疑似存在一般心理问题;三类学生,未发现心理问题。

(四)测查过程

应用学校的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平台收集数据,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心理咨询中心向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发送测试流程和具体要求,由二级心理辅导站统一组织学生开展测评。要求学生在50分钟内完成问卷,测试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保证了测试的隐秘性和效度。

二、结果分析

(一)近五年高职院校新生心理预警筛查情况

由表2可见,近五年高职院校新生心理预警人数呈上升趋势,预警比例逐步上升后趋于平稳,其中一类学生的发展趋势与新生心理预警人数发展的总体趋势一致。近五年平均预警筛出率为25.27%,其中一类学生平均预警筛出率为9.13%,二类学生平均预警筛出率为16.14%。

表2 2017-2021 年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各类学生构成

(二)近五年高职院校新生心理预警的性别分布

由表3可见,近五年男生和女生的预警人数均呈上升趋势,预警比例逐步上升后趋于平稳,与总体心理预警情况的趋势一致。其中男生平均预警筛出率为24.63%,女生平均预警筛出率为25.92%。同一年级中,2019级的预警筛出率男生略高于女生,其余年级的预警筛出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

表3 2017-2021 年心理预警学生的性别分布情况

(三)近五年高职院校新生心理预警学生的专业分布

由表4可见,近五年平均预警筛出率最高的专业是艺术类专业(30.08%),最低的是文科类专业(24.43%)。同一年级中,2020级艺术类专业的预警筛出率略低于文理科专业,其余年级的预警筛出率均是艺术类专业高于文理科专业。

表4 2017-2021 年心理预警学生的专业分布情况

(四)近五年心理预警学生“UPI”典型问题分布情况

由图1可见,近五年来UPI总分25分(包括25分)以上和第25题(有过自杀念头)做肯定选择的心理预警学生人数均呈波浪式浮动趋势。第61-64题做肯定选择的心理预警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第61题(感到自身健康有问题)做肯定选择的人数每年均最多,第62题(曾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次之,第63题(曾接受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做肯定选择的人数每年均最少。

图1 2017-2021 年心理预警学生“UPI”典型问题分布情况

(五)近五年心理预警学生“SCL-90”各指标分布情况

由图2可见,预警学生在SCL-90筛选标准(9个指标)上分布较多的指标分别为恐怖、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分布较少的指标分别是人际敏感、敌对和偏执。其中每一年分布最多的指标均为恐怖,分布最少的指标均为偏执。

图2 2017-2021 年心理预警学生“SCL-90”各指标分布情况

三、讨论

从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分析,五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预警人数和预警比例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类学生的预警筛出率在五年间增加了10个百分点,说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变迁、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大学生升学和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给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新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容易感到迷茫,并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二是生源因素,近几年学校扩招,生源复杂化,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二分段、3+证书、普通高考等多种方式录取学生。根据招生数据显示,2019年通过非普通高考形式录取的学生比例高达70%左右,而中学阶段的学习氛围、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校纪律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7]。三是疫情因素,2020年新生心理预警筛出率与上一年基础持平,但是一类学生的预警筛出率却在2020年出现了明显的跃升,说明原本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心理失控的风险性更高。

从性别方面分析,近五年男生和女生的预警人数呈上升趋势,预警比例逐步上升后趋于平稳。女生近五年的平均预警筛出率高于男生,同一年级中,2019级的预警筛出率男生略高于女生,其余年级的预警筛出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这一结论在很多研究中都得到证实,这可能跟男女间的生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社会期许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有关[8-9]。与男生相比,女生的心思更为细腻敏感、内向程度更高,容易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和羞耻,更容易滋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反刍的应答方式也更为明显[10]。

从UPI典型问题分布情况方面分析,近五年心理预警学生中对第25题(有过自杀念头)做肯定选择的人数呈波浪式浮动趋势,占比在38.34%到58.12%之间浮动,这部分学生被归为一类学生,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面谈。经面谈发现,这个题目选择中假阳性的比例较大,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也存在类似情况[11]。对于青春期尾期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冲突较多,体验格外丰富,这也可能导致他们在作答时反应偏高。但该题目在确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排除心理危机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对该题目做肯定选择者如经面谈后确定有心理问题,将被列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重点对象。附加题第61-64题主要考察的是大学新生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的认识程度,近五年来心理预警学生中对附加题做肯定选择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感到自身健康有问题”和“曾觉得心理卫生方面有问题”的学生人数较多,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而表示“曾接受过心理咨询与治疗”和“有健康或心理方面想咨询的问题”的学生人数较少,这可能是因为大学新生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愿望不够强烈,或者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不足,存在防御心理[12]。

从SCL-90各指标分布情况方面分析,预警学生在恐怖、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等指标上分布较多。每一年最为突出的症状均为恐怖,该指标得分越高,说明个体更容易对一些场所或物体发生恐惧,并伴有躯体症状。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空旷场地、人群、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等,社交恐惧也纳入其中。资源保存理论提出,个体拥有的资源(例如:情绪、时间、精力和注意力等)是有限的,人们会尽力获取、保存并维持自己有限的资源[13]。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将大量的资源消耗在网络使用上,那么用来应对现实的资源就变得相当有限,长此以往会加重与现实生活的疏离,特别表现为恐惧社交活动。新生在情绪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亲子关系不佳、环境适应不良、各种压力事件等均会导致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如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中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情绪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建议与对策

(一)重视新生心理普查,及时开展后续跟踪和主动干预

为提高新生心理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学校需进一步优化施测环境和施测方式,安排安静舒适的环境集中施测,并引导学生端正作答态度。根据心理普查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尽快对一类学生展开面谈,同时将疑似心理预警学生名单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各二级学院通过日常观察、个人自传、面谈、侧面了解等途径核实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最终共同确定心理预警学生名单,并落实“一人一档案”制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及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需对这些学生进行持续观察、定期回访,做到“一人一策”,及时提供干预和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可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干预。此外,“学校-二级站-班级-宿舍”四级联动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加强与医院的转介诊疗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基础上,应根据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特点,重点开展生命教育、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等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借助网络加强课堂的互动性与开放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利用心理健康活动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世界精神卫生日、考试周、毕业季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海报、广播、学校网站、部门网页等传统媒体,以及易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重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组织开展有益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不断增加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促进学生选择更为积极的方式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加大对心理咨询中心的宣传力度,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促进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功能,以增强学生主动进行心理求助的意识。

(三)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心理服务实效

在教师层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职老师、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负责人每年均需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专业胜任力。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面向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专题培训,使之具有识别心理疾病和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便经常性地、及时地针对学生开展工作。通过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心理工作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心理服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在学生层面,应充分利用朋辈互助的优势,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培训,从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及识别、朋辈咨询常见技巧、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新生预警
重获新生 庇佑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新生娃萌萌哒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