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月信笺

2023-07-24 01:45:35吴光亚
青海湖 2023年5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生命母亲

听你姐姐说起你的点滴过往时,内心便强烈涌起想要给你写点东西。至于写什么当时完全是没概念的,只是觉得或许同龄人间有些话会心有灵犀。然而这个想法成为现实却需要不少的时间和勇气,毕竟我们不曾谋面也未曾有过交集,如此贸然给一个陌生的异性写些东西,难免会有唐突之感。等这些所谓的顾虑完全消除后,终于在一个略显闷热的午后动手,写下这些自认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安慰的文字。

从你姐姐的表现来看,直观感觉她是生长在一个充满阳光和温馨的家庭,严父慈母给了她非常好的教养,使得她能够如此地优雅知性,且兰心蕙质文笔极佳。随着交往日久方知隐藏在优雅有度背后,也是有着难以为人述说的种种尴尬,更略略知晓关于你们生活成长的农场,以及你们姊妹之间那些伤悲仍不失温暖的过往。但这些还不足以让我能够看清,那一个始终隐藏在你姐姐语言背后的同龄人。其实曾有一年你返回高原来到这个小城,这是在地理位置上我们距离最近的一次,只是我们仍然如同地球与木星擦肩而过,没有可能也没有机会留下些什么痕迹。

于我们而言成长的过程看似非常容易,且每一个生命也都是如此在不被关注甚至忽视的情况下悄然完成。当年父母两地分居,我随母亲在家务农,母亲在繁重的農活压力之下,性格和脾气都发生了不少改变,如同靠近针尖的气球随时都会破。再加上那时期上学实在不怎么样,这无疑会给母亲异变的脾气火上浇油,所以对我来说八岁之前的生活,是时刻与母亲的鞭挞和我无力抗争的哭声相伴的。可能我是属于那种抹去眼泪立马就会忘掉痛的贱坯子,尽管母亲打得很多但在情感上我依旧非常依恋母亲,每每夜晚如果母亲不在身边相伴我是无法安然入睡的。是以人到不惑之年母亲有情绪时仍然会对我呵斥之辞,稍稍过后母亲会意识到我在她膝下匆匆已然四十,她会带着歉意为我持炊做些我偏爱的饭菜。

如今女儿已经十岁,对待女儿的成长,我自觉不自觉地会进入母亲的模式,对于女儿的顽劣我是呵斥多于教导。为此我也会在事后做不少反思,但每每女儿失控我就会条件反射式地进入到母亲的模式。为此有不少的烦恼,婚前我曾告诫自己,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会无故责骂或者动手。时至今日发现这种程序已然深植在心理和行为模式中,尽管我读了不少的书,改变起来仍然实在不易。

在一个对话节目中听到嘉宾对话时说到作女无敌,女嘉宾讲述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往事,说那时她就是典型的作,让家人很不舒服自己也很不舒服,现在她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应该那样。尤其是婚后有了孩子时父母对她的教育方式再现在她的言行中,对自己孩子的调皮和使性子她会选择最直接最有效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方式,她的先生就会打电话向她的父母控诉她的行为。言谈中意趣横生令人十分解颐,其实背后她所面临的悖论与我当下的情形约略相像。

记得还很小时,也就是刚刚来到青海那会,我操着一口流利的家乡方言,叩开了这方城市的天地。于是便首次遭遇了语言上的歧视,那些自命生活生长在城市里的老师和同学,纷纷对我的口音给予了太多太多的嘲弄。其实现在我才知道所谓同学之间的歧视,更多的是老师歧视的延伸和再现。孩子的天性是模仿如同新电脑一样,会把老师的行为和观念不加选择地保存在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程序中。现在仍然能清楚记得,来青海的第一位语文老师,本身也是一个以严厉而著称的老师,甚至她身上的知识分子的那份执拗更甚于他人。在她的呵斥和主导之下我这个外乡人被孤立,所以对我的体罚也从来都不是什么事,随时都会发生,甚至有时会以莫名其妙的莫须有原因,责罚我不能听课而到教室外站立,或是以加强记忆为名让我手打暖气片,还会有种种原因罚留校不能回家吃饭。这种情形持续了一个学期有余,这让我从那时就深深痛恨自己的方言,所以我不愿再说话也不愿多交流。现在想来或许就是那时我的性格开始向内向自闭发展,也就是在那时我对各类方言口音尤为敏感。

在公众号中看到一个不到五分钟的视频,是近三十位成人讲述他们儿时被大条的父母抚养中的令人哭笑不得的趣事。其中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腼腆男生说,他妈妈冬天给他洗澡时去接了个电话,然后妈妈就忘了他的存在出门去办事,直到夜晚才想起还在洗澡的儿子,结果是他因此发高烧到四十度危及到生命。其中一个女孩讲到她爸爸,说是爸爸带她外出,由于东西太多便把她夹在腋下,挤车时她爸爸忘了她的存在把她丢到地上。她爬起来双手紧紧抱着爸爸的腿,她的爸爸以为是别人干扰了他挤车还顺势踢了两脚,直到安生坐下才发现孩子不见,而此刻她还被众人挤在人缝里。还有其他很多人都在视频中“讨伐”自己的父母。其实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母亲带我去县城看戏,那是我们在农村时为数不多的娱乐,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都会显得不能充分表现那时的人多。为戏所迷的母亲让对戏不感兴趣的我自己去买吃的,买了吃的回来在挤来挤去的人群前,我没法找回到母亲的位置,这下吃的诱惑也远远无法抵御找不到母亲的恐怖,于是站立在人群背后看着无穷无尽的脊背大哭起来。好在那时的人们朴素善良几经周折才找到母亲,才算没有走失沦为流浪儿童。

成年后在生活的迫使之下,失去了几多本真失去了几多善良,自己进入到一个强烈的自我保护程序中,成为一个没有多少情趣、情商格外低的人,说实在的确实是个不受欢迎的人。阅读为我打开另一个世界,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其他可能。于是我选择与书为伴,对于书的依赖和信任超过了同类。掐指到现在也有二十年了,这转瞬即逝廿载如一日与书的相伴相知,让我的内心和精神无比充实,至少在这个领域内我是自信的。这样选择的结果就是我从车间的一名员工,几经周折走到了现在的内部刊物主编的岗位。可以想象一下当年那个自闭内向的孩子,如今却侧身游走在各个领导身边各个权力部门之间,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悄悄记录着发生在他们中的事。置身事外或者是始终保持距离观察着这些人在名利场中淋漓尽致的各类表演,有时回味起来就显得格外有意思。尽管为此我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甚至是为此消耗了生命,但在其中我确实获得了一种不可为外人所道的乐趣。

读蒋方舟的文字时,这个岁数很小的女孩,以一种超越年龄的犀利目光再现了成长过程中的“残酷”。在她看来童年其实从来就不是快乐的,因为你要去被迫学习许多无用的东西,还会被迫以大人意志如同木偶一般“表演”做一个所谓他们眼中的乖孩子,当你对外界和自身所诱惑时来自大人的种种责骂和管束便会如影随形。其实说真的我们能够长大并顺利安全地进入职场无疑是幸运的,这个过程中的的确确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危险,脆弱的生命随时会被出现的各种意外中断。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心灵鸡汤类的东西反复告诫我们,爱惜生命,享受当下。偶尔喝一碗这样的无营养的鸡汤,有时也是对自己浮躁生命的安抚。

自绝于人世的台湾女作家林奕含,据说是一位罹患深度抑郁症的人,间或又听坊间传闻她迈入青春期时被老师诱奸。当然这些不是我关注她的重点,而是她在一个访谈节目中的一番言谈,浓软的闽南口音国语加上优美的语言,确实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找来了她的作品《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小说被诸多台湾有成就的作家推荐,比如其中就有我一直关注并钦佩的骆以军。在这种情形之下读一下这本小说似乎是非常必要的。便在每个伴随女儿写作业的夜晚来读,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便不能平静了,蛰伏在内心的原始暴力冲动时刻让我处于束缚与失控的挣扎之中。尤其是身为有女儿的父亲,这其中的描述实在不能让我安然。房思琪在十三岁那年便被老师以辅导名义诱奸,并且持续了五年,直到这个女孩子精神崩溃,而那个人面兽心的老师竟然做此等事已有近三十年,而毁他手中的女孩不可计数。此刻以兽咒骂这样的老师都是对兽的污辱,这般人完全可以人人得而诛之。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深深的隐忧,为女儿即将踏入的青春期充满各种不可名状的担忧,为此我暗暗立下誓言如果有这等人渣向我女儿伸手,不会顾忌任何结果也不会顾忌任何评述立杀之,而且要以人间所能想象到的最残忍手段猎杀之。

康拉德·劳伦斯在他研究著作《攻击》中曾详说了存在于动物界各种攻击本能。劳伦斯为了研究动物之间的攻击行为,他耗时数年仔细观察了鸟类和鱼类之间的攻击行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攻击”和“同性攻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比如鸟类之间攻击最大几率是发生在同类之中,鱼类也是如此,相互之间只要发生攻击行为必定是同种之间,而且攻击行为最先发生在同性之间。初读这样的结论内心是充满各种疑虑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事实胜于雄辩。曾经在一段不短的时日替领导打理他的鱼缸,时间不长会在鱼缸里看到一颗鱼头后拖着一根完整的鱼刺。当时并未认真想想其中的原因,只是觉得鱼饿急了是不顾一切的,事实上哪怕你按时喂食仍然存在这样的情况。这充分验证了劳伦斯的攻击理论,鱼缸中发生攻击行为时肯定是同类鱼之间。如果你從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角度出发,在鱼缸里安放两条性别不同的同种鱼,在同性攻击不能发生时隐藏在鱼基因中的攻击信息,仍然能够激发产生支持攻击行为的激素,从而让攻击行为达成。所以在自然界弱肉强食才是最真实的最高原则。王小波在他的小说里曾写过一个细节,两男人在浴池发生剧烈冲突打起架来,事后被打的那人非常幽默地说,你打我时下面一直都是立着的,仿佛不是想打我而是想干我。其实从劳伦斯的观点来看,打架其实与性爱过程类似,都属于能量消耗巨大的活计,这个持续的行为同样得到了肾上腺素的充分支持,所以才会看到性器的直竖现象。

从这看似乎便能理解当年,正当壮年的父母为何会对弱小需要呵护的子女有类似于虐待的行为。当年我母亲一个人要面对各种生活压力,同时还要承受夫妻长期分离的身体压抑。在这双重压力之下人必然也是需要有一个宣泄口的,那么在她身边的能够为她所支配的只有我们,所以自然而然弱小的我们便成为这个宣泄对象。于是本不该我们承受的在无选择的情形下只能承受下来。现在想来你姐姐说起的往事,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普遍面临着非常大的生活压力,所有人都不得不把大量精力和时间投入生计中。父母亲为生计而奔波劳累同时身为弱者一方的母亲压力尤为大,这或许也是诸多虐待案例以女性居多的原因。想象一下在那个时候母亲一方面自己要为生计而操劳,另一方面还要养育子女,同时还要照顾一家的生活起居。看似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集中到一处且长期持续给予压力,由此可以想象一位母亲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那么宣泄这些压力的出口就会落在她意识中属于她私有物品的子女身上。而且这种宣泄是有着强大惯性的,一旦瞄准了某一个子女其就会成为直接的受害者。

当生存成为第一时必然导致会忽略同为生命个体的根本,所以我们默默承受来自双亲的漠视、冷漠以及虐待都是极为可能的。幸运的我是一个内心大条且记忆如同鱼类只有七秒,刚刚被母亲狠狠揍过抹了眼泪马上就可以喊“妈,我饿了!”,或许我能够如此粗糙地长大也正在于这样的大条心理,未能给我带来任何所谓的内心创伤。而听到你的事我觉得不能坐视,想要告诉你残酷童年经历虽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现在,但不能让过去毁了现在。其实从你选择隐匿自己的行踪与家人中断联系,把自己生活干净到只是一个人,拒绝婚姻,拒绝孩子,这些都可视为源自你自己内心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不管怎样我觉得我想看到一个真正开心生活的你,生命太短也太奢侈,我们不能这样不负责地辜负了它。

巴顿将军说过,一个人的强大是看他能否在低谷时强力反弹。看看你姐姐的遭遇,某种程度上她就是在与不幸做抗争,她承受了太多生活中的不幸,然而始终没有被打倒,尤其是愈艰难愈显示她的生命尊贵。这也是我发自内心钦佩的原因,我觉得自己生活中正是有了这样正能量阳光的人,连自己的生活都被照亮了。当然我们也要尊重每个生命不同的选择,不管怎样只能活出我们内心高质量的生活,至于什么形式那都是次要的。

我从不奢求自己能够成为生活中打不死的“小强”,但生活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打不死的“小强”,就连做“小强”的机会也没有。作家卡夫卡一生都生活得畏畏缩缩,渴望家庭却几经挣扎选择了逃离,一生都生活在他强大父亲的阴影中。在小说中他曾表示愿意化作仓鼠躲在深洞中,伴着一盏油灯读书写作终老一生,事实上卡夫卡一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我们是普通的生命,我们不需要这样委屈地活着,我觉得连在北上广你都能立足,还有什么能让你害怕担心的呢?

忘记那些该忘记的,打开身心,远离伤害,过我们愿意过的生活!就此打住,顺祝安好!

吴光亚 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格尔木市作家协会会员,海西州作协副主席。出版文集《周话》。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生命母亲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给母亲的信
英语学习(2016年2期)2016-09-10 07:22:44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
文教资料(2014年1期)2014-11-07 06:54:50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孩子喜欢抢人东西怎么办
家庭医药(2005年10期)2005-04-29 0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