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3-07-23 01:37:54朱新虎九三学社临安区支社
杭州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走廊材料企业

□文/朱新虎 九三学社临安区支社

新材料产业是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10%的速度快速增长,成为全球各国科技发展关注的重点领域,一些关键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部分国家之间较量的利器。五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增长,产业从追求大而全向高精尖转型。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国内重要的创新中心,拥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对新材料产业发展起到了支撑和推动作用,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全市乃至全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据余杭区、临安区数据,2021 年区域内(含扩展区域——余杭钱江开发区、仁和、良渚以及临安西部)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城西科创大走廊在高性能膜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关键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纳米级PTFE 膜材料实现了国外进口替代,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EVA 太阳能电池胶膜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电缆绝缘料销量在行业中位居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6%。

廊内有新材料规上企业约80 家,加上扩展区域共有规上企业140 余家。其中临安区重点行业领域为新能源材料(光伏封装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化学品;余杭区重点行业领域为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和有机硅新材料、功能膜材料、生物医药材料。廊内拥有福斯特、万马高分子、华光焊接材料、华正新材料、五星铝业等龙头企业,并拥有福斯特、万马股份、华正新材、华光焊接、星华反光、高新橡塑等6 家上市公司。其中,福斯特企业规模最大,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超过其他5家上市公司的总和。

●科技创新基础扎实

区域内拥有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一批在新材料领域创新优势突出的重点高校;拥有新材料相关的硅材料、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化学工程联合、现代光学仪器等4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农林大学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平台;拥有杭州师范大学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表面与结构改性无机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研究平台;拥有万马集团、福斯特、华光新型绿色钎焊材料等一批重点企业研究院。

大走廊重要材料学科科研团队集中在功能性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能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等优势领域。

省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他山之石

●宁波市

宁波市是全国首批7 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在化工新材料、金属合金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功能膜材料和石墨烯材料研发与应用等领域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2020 年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74.6亿元,占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的30.3%,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等重点领域规上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944 亿元、860.2 亿元、162.5亿元和97.9亿元,拥有杉杉股份、万华化学、博威合金、韵升集团、金瑞泓等一批龙头企业。

宁波市拥有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两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西北工大宁波研究院等20 多家高能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有磁性材料等5 家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浙江区域中心和石墨烯、磁性材料两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宁波市新材料重点创新和服务平台如表1所示。

表1 宁波新材料重点创新和服务平台

相比杭州,宁波市新材料产业具有几个特点:一是作为全国首批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规模大,龙头企业多;二是具有环保优势,化工新材料规模大,并支撑其他新材料产业;三是创新资源集聚,且有新材料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绍兴上虞经开区

绍兴上虞经开区打造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位于经开区北部133 平方公里的海涂围垦地,有着极为广阔的规划发展空间。

近年来,该区以化工产业为基础着力向新材料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在持续强化前端基础材料和后端改性应用双向发力。目前,共拥有新材料企业126 家,2021 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743.7亿元,同比增长21.21%。

一是积极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助推创新动能释放。投资14 亿元建设集研发、孵化及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等6 家研究院已经入驻;投资10 亿元与中科院国科控股合作打造新材料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研究院与新材料中试转化平台;投资5.4亿元建设天津大学研究院及实训中心。

二是持续推动优质高效的配套保障,全面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出台科技人才政策4.0 版、差异化地价、上市激励政策等一系列产业政策;设立了不同形式、多种结构的新材料产业基金,用于扶持成长型、创新型项目。

三是全面推进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打造绿色化工人才公共实训中心,提升一线先进高分子材料企业员工安全、实操等专项技能;举办新材料产业论坛、全球青年科技领袖峰会等行业活动,打造新材料产业名片。

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下游产业的驱动下,新材料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一是经济进入低增长期,新材料产业或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在服务业增速减缓的情况下,大走廊正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而新材料产业涉及行业多、应用范围广,研发和产业结合度高,如能在大走廊内形成以研发、设计为主,生产销售为辅的高收益产业链条,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必将为大走廊未来的经济发展赋能。

二是企业融资渠道拓宽,对产业发展形成推力。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大,大走廊内拥有较好的融资环境和政策优势,再加上科创板的开通,为新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资金链周转加速。近年来,新基建、新能源、对绿色环保的要求给新材料市场带来了内生动力和外部需求,给新材料科研成果转化、市场应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规模化进程在加快。大走廊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较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将促进“资本—创新—资金”链周转,有利于完善产业的循环体系。

●面临的挑战

全球格局加速重塑的背景下,产业链的调整、地缘政治的变化、疫情影响等因素让新材料产业转型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龙头企业缺乏,产业规模小。大走廊受用地、能耗、排放等资源环境约束,缺乏冶金、石化等大宗基础原材料企业,一直以来,新材料产业规模不大,在产业中的占比远小于互联网、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产业;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仅有福斯特1 家,产值过十亿元的有万马高分子、华光焊接材料、华正新材料、五星铝业等4家企业,与宁波等地相比规模优势不足。

二是新项目环保压力大,进入壁垒高。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杭州土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在严控新增建设用地、挖掘存量土地发展空间的背景下,对于新材料建设项目在环评上的要求会更多,准入门槛也会更高,新材料企业需要付出高昂的环境成本投入。即使环保准入,因规模经济、绝对成本、必要产业空间等结构性因素,大走廊的理性选择也更倾向于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造成新材料产业结构性进入壁垒比其他地区高。

三是产业集聚度不足,缺乏专业园区。调研发现,大走廊尚无专业的新材料园区,现有龙头企业都是自然生长形成的,产业分布比较分散。由于没有专业园区,一方面缺乏产业相关配套,给新材料方面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新产品研发成本提高,影响后续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新材料产业很难满足建筑形态要求,造成新材料进一步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空间缺乏。

四是创新与产业互动不足,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大走廊在高端前沿材料方面起步较晚、积累的基础有限,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还处于成长和追赶阶段,新材料产业发展跟不上制造业发展的脚步。企业参与创新研发意愿不强,生产跟踪仿制多,技术人员与研发人员比例失调,民用市场产品停留在中低端材料上,在关键技术领域普遍存在自给率较低、关键元器件和核心部件受到制约等问题。虽然大走廊拥有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化工研究院和长春应化所等科研机构,但由于科研机构重研发、轻应用,企业持续研发投入不足,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大走廊尚无专业的新材料产业基金,再加上环境要素的制约,科研成果容易流出,产业链上下游尚未形成良好的廊内协同创新关系。

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强化内外合作,提升创新水平和转化能力

加强长三角区域创新合作,鼓励支持新材料龙头企业进行海外布局升级技术。大走廊拥有较多的新材料科学创新资源,我省4 个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均在浙江大学,还拥有国家造纸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有机化学的摇篮——长春应化所浙江研究院,建议在加强廊内院企合作的同时,加强与省内其他区域以及长三角区域间的技术交流,集中力量逐个突破技术壁垒,提高整体实力和水平,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合作,延长新材料产业链。同时,注重从城市整体发展层面加强与不同国家城市间的产业战略合作,鼓励有实力的新材料企业联合国内金融机构到海外开展并购,加速实现技术产品升级和国际市场拓展。支持新材料企业在海外设立分支研究机构,充分利用海外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坚持应用牵引,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针对大走廊内重点发展的产业,借助创新资源搭建产业服务平台。如在先进金属材料方面,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开放式的有偿材料数据共享平台以及材料评价与检测机构;在膜材料方面,与大走廊内科研机构或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应用性研发服务平台,针对目前的万亿级赛道—新能源、千亿级赛道—半导体材料,开展应用性研究,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同时,积极培育新材料研发服务外包企业,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有偿研发服务。

参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路径,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附加值高等与生物医药相似的特点,且相比而言,生物医药研发过程更长、更复杂。而从各级政策现状来看,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远大于新材料产业,一般从研发阶段就开始支持。鉴于目前大走廊政策支持资金较为充沛,建议对新材料创业企业和创新产品给予研发补贴,增强大走廊对新材料企业的吸引力。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产业基础能力

促进产业集聚,打造新材料专业园区。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推动关联企业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乃至构筑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发展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已成为各国推动新材料发展和产业组织模式创新的主要路径。建设新材料园区,有利于减少环保的影响和项目入驻的壁垒,有利于科研成果开展中试和产业化。比如有一定环保影响的项目,可在廊内先进行中试,再向省内其他地区扩展,这样有利于产业基金的介入,提升廊内产业附加值,并反过来提升研发的活跃度。

强化资金保障,助力新材料企业引育。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用好用活商业贷款贴息、政策性担保等支持政策,降低新材料企业融资成本。在此基础上,由政府联合新材料龙头企业,并引进战略投资者,合作成立新材料产业基金,财政资金给予适当股权让利,投资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促进本地链主企业做强和外地链主企业引进。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依托重点企业、高校、产业联盟、职业院校和公共平台,通过联合攻关和重大项目,培养一批工程研究生、技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加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借力本地高校和国内重点高校及各类培训机构,发掘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强化招引培育,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引育结合增加龙头企业数量。集中力量招引新能源和半导体材料方面的链主企业,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上下游协作配套的产业生态。围绕本地上市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促进其在利用上市资源做强主业的同时,引进关联产业。促进本地企业上市,利用上市融资获取高质量发展资本。

完善新材料企业创新培育体系。参照生物医药产业的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新材料产业培育体系,建设新材料垂直领域专业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为兼顾科研水平和产业能力,建议深度培育和产业加速双轮驱动,深度培育由技术创新推动,解决从0 到1 的问题,产业加速由产业需求拉动,解决产业商品化问题。围绕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从影响新材料发展的资金、技术、团队、市场四个方面出发,解决项目培育过程中的中试平台、创业合伙、早期融资、产品评测、批量生产、人才实训、应用推广、融资顾问、量产扩大等难点问题,营造立体的生态体系。

附录A 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基础研究优势团队及研究方向

附录A 城西科创大走廊新材料基础研究优势团队及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走廊材料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神奇的走廊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走廊上的时光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20
走廊上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4
最美材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