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经穴英译现状研究

2023-07-23 03:35黄光惠岳峰宋枫余传星
中国科技术语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医针灸现状研究

黄光惠 岳峰 宋枫 余传星

摘 要:为促进经穴名英译本的统一,研究考查了针灸经穴英译现状,分析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针灸经穴英译的必要性,并对中外针灸经穴英译的五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经穴英译策略是直译为主、音译为辅、意译补充,其统一度较高。但译本统一度不够,在多个译本的选取上,宜选取保存医学意义或文化意象的译文。在新时代,应重视经穴名的英译,促进经穴名英译本的统一,让针灸走向世界的同时,助力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中医针灸;针灸经穴;针灸经穴英译;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 H315.9文献标识码:A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3.03.008

Abstract:To promote the unific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cupoints, the necess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Chinese cultures going abroad,and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ive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acupoints wa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urvey on the status quo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literal translation with transliteration and liberal translation as supplements, have the highest unity among the five versions.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acupoints are not united enough. In the selection of multiple versions, it is advisable to select the version preserving the medical significance or traditional cultural images. It is proposed that in the new era,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unification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acupoints to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going abroad during the acupunctures going global.

Keywords:TCM acpuncture; acupoint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cupoints; study on the status quo

收稿日期:2023-04-10修回日期:2023-05-03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外语教改专项)“针灸术语英译辨析与学生中医药文化素养提升的实践与研究”(JSZW20042)阶段性成果

0 引语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科学和文化属性[1],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针灸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的先锋,很早就流传到国外,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目前全球已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针灸治疗[2]。但在针灸医学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代表中医文化特色的针灸经穴名称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文化缺失。认识针灸经穴英译的重要性,促进经穴名英译的统一与普及,是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促进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

1 针灸经穴英译的必要性与争议

1.1 针灸经穴英译的必要性

在国际交流中,针灸经穴名称不统一会产生各种困难,经过国内外多方共同努力,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了针灸命名国际标准《国际针灸命名推荐标准》(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该标准提出,针灸经穴命名法结构上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英文字母与数字编号(字母由经络名英文翻译的两个大写字母组成,数字代表该穴位在经络中的位次)、经络和穴位的中国语音字母(拼音)名称、经络腧穴的中文名称。例如: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的第一个穴位“中府”在《标准》中就是“LU1 zhōngfǔ 中府”[3]。该标准统一了针灸穴位命名、定位和描述,便于针灸专家的国际交流,但该译本没有提供经穴名的英译,引发国内外学者对经穴翻译必要性的探讨。经穴命名的特性决定了针灸经穴英译既有助于深入学习针灸知识,也有助于保存中医药文化特色。

1.1.1 经穴命名特性与学習需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也指出: “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经穴命名主要有写实与隐喻两种手法。

写实手法命名。根据经穴本身的分布部位、生理功能或其主治功能,将经穴的特点从名称上反映出来,利于学习记忆。英译这些经穴名,学者可以更快更好地记住这些经穴的部位,并掌握其主治功能。

隐喻手法命名。莱卡夫等从认知视角提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件(我们熟悉的)事或经验来理解和体验(我们不熟悉的)另一件事或经验。隐喻不只存在于语言中,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也存在隐喻。我们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具有隐喻性的[4]。清代程知在《医经理解》中对经穴命名概括如下:“经曰: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谓经气会于孔穴,如水流之行而会于溪谷也。”“天以言乎其上,地以言乎其下也。”这些隐喻构建了中医概念系统和思维方式。穴位命名的隐喻种类繁多。据统计,人体的361个腧穴中,以隐喻方式命名的穴位有203个,占总数的56%[5] 。

对于隐喻与认知的关系,胡壮麟指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装饰,它含有显著意义的认知表达,隐喻的创造使用对人的认知能力也会具有积极作用[6]。从隐喻与认知的关系上看,翻译穴位名不仅不用担心外国读者“不知所云”,相反会有助于他们学习和理解。针灸穴位名的编号与代码的翻译确实能快速达到统一的标准。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因其标注序号,也能在短时间内对针灸经络穴位产生总体概念,但若要深入学习,掌握各穴位的位置和主治功能就很重要,因此很有必要给外国学习者提供经穴名的译文。

1.1.2 文化“走出去”的战略需求

经穴名是古代医者在医治实践中,根据经穴的综合特质结合他们的体验,从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进行取象比类命名而成,所以这些经穴名不仅具有医学意义,而且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中西医思维方式不同,中医的许多文化意象在西医与西方文化中是空缺的,因此许多译者翻译这些具有中医特色的文化意象时,外国读者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保存中医的“医学特性”,就不翻译穴名。而从收集到的译文版本上看,国外学者是很有意愿把穴位名的含义传达给其本国读者的,例如魏迺杰(N.Wiseman)指出,对于那些想更深入了解中医知识的学习者来说,花一点时间去学习经穴的知识以及蕴育中医的文化有很大的好处[7]。对于文化与翻译,王宁提出,翻译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语言文字上的转换功能,其中一个重要作用是对不同文化进行重新定位[8]。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译者扮演着文化差异的协调者,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定义,增强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翻译时使用编号与代码使经穴名丧失了医学意义和文化内涵,因此很有必要增加穴位名称的翻译,以便使中医针灸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很好地保存中华文化特性。

1.2 针灸经穴英译的争议

国内虽有学者李经蕴等提出穴位名称仅是个“符号”,意译经穴名会使外国读者“不知所云”[9],但更多学者认为需要对穴名进行翻译。李照国主张翻译穴位名能为西方学者提供理解和掌握相关穴位主治与功用的信息,同时还能展示中医文化内涵[10]。朱函亭等从中医文化传承的视角提出针灸穴位翻译应在原有翻译的基础上增加穴位含义的翻译[11]。郭彦希等发现在针灸临床教学与交流中外国学者非常强调穴名释义的重要性,穴位释义值得推广[12]。黄光惠提出WHO《标准》中针灸经穴英译应增加穴名英译使之更加完善,并提出一些英译策略[13-14]。国外中医翻译家魏迺杰不仅在《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中把经穴名翻译出来[7],还撰写论文阐述英译针灸穴名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穴位名的隐喻来源,提出了翻译原则[15]。这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针灸经穴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但鲜有对针灸经穴翻译的现状进行探讨。为此,本研究从文化“走出去”的视角,对中外现有的出版物和网络平台上的经穴英译进行评析,以期促进经穴英译名的统一。

2 针灸经穴英译现状调查与策略分析

2.1 针灸经穴英译现状调查

为满足针灸的对外交流需求,许多针灸出版物附上部分英译,有的是英文版,也有一些是外国学者撰写的英文版针灸书籍。本文把收集到的国内外部分出版物连同网络信息中针灸经穴名的英译进行了对比(表1、表2) 。

从表1、表2可见: (1)这些针灸相关出版物大部分出现在WHO颁布《标准》之后,说明《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针灸翻译的研究和对外传播。在翻译中“穴名缩写编号和拼音”都统一按照《标准》执行,张晟星译本的单个字母缩写也是参照WHO马尼拉1982 的决议[23]。(2)中国作者出版的书籍大都没有对经穴名进行英译,反而更多外国的书籍加了穴名的英译,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外国学者认识到经穴名含义的重要意义,希望推介给外国读者。对经穴名英译的有:中国作者张晟星、英国作者Peter Deadman和N. Wiseman主编的著作,某美国针灸网站的经穴教学内容与维基网站。

2.2 针灸经穴英译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存的经穴名英译情况,本研究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五个英译版本建成小型语料库,这五个版本(参照表1、表2)为:代表中国学者的译本,张晟星等主编的《经穴释义汇解》(以下简称张本);Peter Deadman等主编的A Manual of Acupuncture(3rd edition)(以下简称彼特本),该书是美国针灸执照考试(NCCAOM)官方推荐针灸和穴位定位模块考试书目之一;N. Wiseman主编的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实用英文中医辞典》(以下简称魏本),该书被Paradigm Publications 和 Blue Poppy Press(美国三大中医文献出版社中的两家)指定为出版物之英文词汇标准;美国某针灸网站(以下简称网站译本);维基网站译本(以下简称维基译本)。通过对五个译本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的针灸经穴英译所遵循的基本翻译原则,具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音译结合的特征。

2.2.1 直译为主,忠于原文

五个译本对大部分的针灸经穴名进行了直译:①几乎所有写实手法命名的穴位,都应用直译法,如:京骨(Capital Bone)、承泣(Tear Container/Receiver) 等。②对于隐喻手法命名的穴位,如果其隐喻在英语国家可以找到对应的意象,也大都采用直译法,如:日月(Sun and Moon)、血海(Sea of Blood)等。这些直译的穴名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中医概念和文化意象,这些译本争议较少,部分存在同一意义用不同措辞的情况,若能统一选择一个译本,更便于交流学习和文化传播。

2.2.2 音译为辅,遵循惯例

五个译本中音译的针灸经穴名大部分是相同的,也有部分不一致,具体为:①遵循国际惯例进行音译。对中医特有概念“阴、阳、气等”统一进行音译,如:阴陵泉(Yin Mound Spring)、阳谷(Yang Valley)、气海(Sea of Qi)。五个译本对这三个词的音译非常一致。②对中国特有的度量衡单位“里”,五个译本中,张本和魏本进行音译,如:手三里(Arm Three Li),而彼特本以及针灸网站和维基译本用意译,如:手三里(Arm Three Miles)。《会元针灸学》解释该穴“去肘端三寸,臂之上侧里”[25]7。里,可作寸解,翻译成“miles”,相去甚远,因此音译“Li”更佳。文后可加注“里”的实际长度。③对其他一些中医的特有概念,无法直译也很难意译的经穴名,如:“少商”针灸网站译本为“Lesser Metal”,其他四个译本都音译为“Lesser Shang”。虽然李照国提出,“商”字是借用我国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商”,五行属金,建议译为“Metal”[10],但这种译法解释起来需绕两个弯,不如直接音译为“Shang”,简洁明了。在商阳、商丘、商曲中,也都音译为“Shang”。又如“譩譆”,《会元针灸学》解释该穴“令病人言譩譆譩譆应手”[25]58,该穴位是以象声词命名。张本意译为“ Sighing Giggling”[16]163,其他四个译本音译为“Yi Xi”。该穴音译更为生动,保留源文本象声词特性;又如“心俞”之“俞”,张本、彼特本和针灸网站音译为“Shu”,魏本意译为“Transport”,维基译为“Transporter”。“俞”由“腧”简化而来,“腧”通“输”,可意译为“Transport”,但是作为一个组成穴位名的基本词,音译为“Shu”更精简;又如“膏肓俞”,魏本译为“Gao Huang Transport”,张本与针灸网站译为“Vitals”,维基与彼特本译为“Vital Region Shu”。膏肓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中医国际标准将其解释性翻译为“cardiodiaphragmatic interspace”[26]35,显然这个解释也不适合用来翻译膏肓俞。“vitality”在中医国际标准中用来翻译“神”,指神明活动的外在表现的“神”[26]58。“vitals”在英语中名词指“(人体的)重要器官”[27]1285,用来指代中医的膏肓,过于宽泛。因此“膏肓俞”宜音译为“Gao Huang Shu”。“里、商、俞、膏肓,以及肓门和胞肓之肓”为中医针灸穴常出现的词,譩譆为象声词,音譯这些词可以更好地保存中医特有概念。

2.2.3 意译结合,力求达意

五个译本对于一些无法直译又不适合音译的穴位进行意译。进行意译的穴位名因一词多义、通假字或文化内涵过于丰富等原因,译文出现较多的不一致。

一词多义。如“偏历”,《会元针灸学》解释为“偏走阳明之经络”[25]6,张本译为“Lateral Passage”,魏本和针灸网站译为“Veering Passageway”,维基和彼特本译为“Veering Passage”。“Veering”意为“突然改变的”,用在此穴还比较生动,“Passageway”与“Passage”都有通道、通路之意,所以该穴可意译为“Veering Passage”。又如“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真元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穴属元气之关隘[16]308。 魏本直译为“Pass Head”,“元”理解为“元首”,张本译为“Life Pivot”,维基译为“Origin Pass”,网站和彼特本都译为 “Gate of Origin”。“关”意指关隘、要塞,“元”指元气。元气可译为“Original qi”,故“Origin Pass”为最佳译本。

通假字。如“厉兑”,魏本意译为“Severe Mouth”,把“厉”误解为“严厉”,张本和针灸网站译为“Sick Mouth”,维基和彼特本逐字译为“Strict Exchange”。“厉”通“疠”,为天地间之疠气,指疾病,“兑”为口,主口疾[16]81-82。根据含义,最好的译本应该是“Sick Mouth”,该译文也传达出临床疾病意义;又如“肩贞”,“贞”通“正”。肩贞者,从外观之,肩偏外正中也[25]40。除了张本,其余四个译本都把该穴译为“True Shoulder”,都注意到了“贞”通“正”,但都把“正”理解为“正确”之意,而“正”在此表示方位, 张本译为“Upright Shoulder”更能准确地体现本穴名的含义。

文化内涵丰富词。如“彧中”,魏本与针灸网站直译为“Lively Center”,张本译为“In Literature”,彼特本与维基意译为“Comfortable Chest”。“In Literature”因“彧”有文章之意[16]202,用来译本穴位不能达意。因该穴主治咳嗽、气喘,能宽胸理气,使胸怀舒畅,“Comfortable Chest”取其主治之意,是较佳译文。

3 发现与对策

3.1 英译策略的统一度较高

因中医的形成发展和中医思维的特性以及针灸经穴的命名特征,中医的理念以及穴位等许多文化意象在西方国家来说都是空缺的。王克非等提出对于中医行话等中国特色词汇,概念完全空缺,宜用直译、音译和意译,必要时应加注释,这样可以在英语中塑造新词并赋予新义[24]。魏迺杰也提倡以借译(loantranslation),即直译的方法来翻译中医,他认为应该向西方学者提供真正的、完整的中医。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是,他提出中医的“风火眼”应该译为“windfire eye”,而不是“acute conjunctivitis(急性结膜炎)”,后者为西医词汇,前者能忠实地反映中医概念[7],病名就含有临床价值,涵盖熄风降火的治疗原则。通过对五个译本进行分析,发现针灸经穴英译策略中:直译310个,音译2个(如商阳、譩譆),意译8个,音译加直译74个,意译加直译5个,意译加音译1个(如膏肓俞)。中外译本在翻译策略上统一度较高,皆以直译为主,音译、意译为辅,能较大程度保存中医药文化意象。

3.2 英译文本统一度不够

通过对五个译本进行分析,发现虽然五个译本采用的翻译策略统一度较高,但其译文却不尽相同。在多个译本的选取上,宜选取保存医学意义或文化意象的译文。

1)翻译策略与理解一致,译文却不同,宜选取常见且体现文化意象的译文。比如,中府、天府、少府、俞府、风府之“府”,就有译为Mansion、Palace、Treasury、Storehouse、Residence,可以选定最常用的Mansion并加以统一。又如“关”译为Pass、Gate、Joint、Passage,建议选定最常用的Pass。“天”译为Celestial、Heaven,查阅词典,一般Celestial为中国人的天,Heaven为天国、天堂[27]181,534,含有西方宗教色彩,所以此处选Celestial更佳。

2)翻譯策略一致,理解不同,宜选取最能表达穴位医学意义的译文。如“扶突”,《会元针灸学》解释:“扶者扶也。突者卒跳也。”[25]9本穴抚之突突应手。有如水泉涌突之状。而《礼记·投壶》注:“铺四指曰扶”,“穴在结喉突起之旁三寸(一扶),故名扶突[16]40。还有把“扶”理解为“帮助、扶持”的。突,冲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上行天部[28]。魏本译为“Protuberance Assistant(喉结协助者)”,张本译为“Hyoid Border(舌骨)”,这两个译本想用穴位所处位置来描述,但都不是很确切;其他三个译本直译为“Support the Prominence”,把“突”理解为“突出(Prominence)”,没有表达出穴名的意义。“扶突”有多种中文释义,对英译造成一定的困扰,英译时只能选一种意思。颈部还有另外两个穴位“水突”和“天突”。水突者,水是水也,突是仓卒而来[25]13。天突者人之呼吸,通乎天,从上而降下,则突然而动,故名天突[25]119。综合三个穴位,“突”含有突然冲出之意。五个译本中,张本的“Projection”较为达意。故“扶突”“水突”和“天突”可分别译为“Support Projection”“Water Projection”和“Celestial Projection”。

3)翻译策略不一致,译文不统一,宜选取保存医学意义或文化意象的译文。如果穴位的英译存在翻译策略不一致,一定存在理解上的较大差异。首先要分析造成各译文差异的原因,再选定译文。如:“章门”,魏本与网站直译为“Camphorwood(樟木)Gate”,把“章”看成“樟”;张本直译为“Chapter(章节)Gate”,认为“章”就是“章节”;维基与彼特本把“章”意译,分别译为“Gate of the Ordering”与“Completion Gate”,这两个译本分别把“章”当作“规章”与“完结”。《穴名选释》:“章门,‘章有竟或尽之意,乐竟词尽谓之章。”[16]280《会元针灸学》:“章门者,是五脏之气,出入交经之门也,故名章门。”[25]107《经穴命名与歌诀》:“章同障,又有竟、尽之义。……人之两肋如章身之衣,加之该穴主治症瘕痞块,刺之能开四障之门,因名章门。”[29]本穴从命名与治疗功效角度考虑,“Completion Gate”有表达“竟、尽之义”,如果考虑到“章”同“障”,本穴可以译为“Barrier Gate”,更能体现其主治功能。

针灸经穴因通假字、一词多义、文化内涵丰富等原因,极易造成翻译策略不一致,首选意译保存医学意义的译文,如:通假字“厉兑”“Sick Mouth”,一词多义“关元”“Origin Pass”,文化内涵丰富词“彧中”“Comfortable Chest”等;在无法保存医学意义的情况下,采用音译以保存文化意象的译文,如:“譩譆”“Yi Xi”,“少商”“Lesser Shang”,“膏肓俞”“Gao Huang Shu”。

4 结语

针灸是中医药走出去的“排头兵”。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时代下,我们更应坚定对中医药的文化自信,向世界传递中医针灸既是医学又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对于中国学者出版的书籍鲜有经穴名英译的情况,希望学者们能意识到穴名英译的重要性,在今后出版的针灸书籍中也能附上极具传统文化的经穴名英译本。希望一些权威组织机构,可以牵头组织学者对经穴名的翻译进行统一,让针灸在走向世界的同时,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 刘理想. 略论中医文化与中医医学科学的关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30 (4): 70.

[2] 中国古老针灸如何走向193个国家和地区?[EB/OL].(2022-05-04)[2022-08-12]. https://m.gmw.cn/baijia/2022-05/04/1302929511.html.

[3] WHO SCIENTIFIC GROUP. A proposed standard international acupuncture nomenclature[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1:7.

[4]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68.

[5] 王奇伟.汉语经穴命名研究[D].吉林: 吉林师范大学,2011:14.

[6]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11.

[7] WISEMAN N. A Pract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Medicine[M].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2:2,746-749.

[8] 王宁.翻译与文化的重新定位[J].中国翻译,2013(2):5-11.

[9] 李经蕴,李永安.也谈针灸穴位名称的翻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2) : 1133.

[10] 李照国.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总结、方法探索[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0-47.

[11] 朱函亭,李亚平,郑芳子.针灸穴位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承[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6): 551.

[12] 郭彦希,邓曼.针灸学名国际命名的发展回顾与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0,3(1):66-68.

[13] 黄光惠. WHO 标准针灸经穴英译之完善性及策略探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8):1930-1932.

[14] 黄光惠.《实用英文中医辞典》针灸经穴英译评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9):4-7.

[15] WISEMAN N. English names for acupuncture points[J]. Clinical Acupuncture & Oriental Medicine, 2001:168-173.

[16] 张晟星.经穴释义汇解[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4.

[17] DEADMAN P,ALKHAFAJI M,BAKE K.A Manual of Acupuncture[M]. 3rd ed. East Sussex,England: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Publications,2007:633-636.

[18] 李振吉.中醫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1.

[19] CHENG X.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10:137.

[20]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西太平洋地区)[M]. 岗卫娟,等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6.

[21] Acupuncture[EB/OL].[2022-08-12]. http://www.acupuncture.com/education/points/index.htm.

[22] Acupuncture points[EB/OL].[2022-08-12].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acupuncture_points.

[23] 针灸命名标准:概述1[EB/OL].(2011-06-01)[2022-08-12].http://wfas.org.cn/news/detail. html?nid=5047&cid=21.

[24] 王克非,王颖冲.论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6):87-93.

[25] 焦会元.会元针灸学[M].北平:泰山堂书庄,1937.

[26]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7]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8] 扶突[EB/OL].[2022-10-03]. https://baike.so.com/doc/6116718-6329860.html.

[29] 刘虹.经穴命名与歌诀[M].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12.

作者简介:黄光惠(1973—),女,硕士,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医翻译、翻译理论与实践、医学英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与省级翻译及教学研究课题12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核心刊物4篇,主编教材1部,主持《医学英语》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省级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通信方式:295298104@qq.com。

猜你喜欢
中医针灸现状研究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MOOC设计现状调查研究
中医针灸与康复疗法在脑瘫患儿中的联合应用价值分析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①
探讨中医针灸配合康复手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作用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莒地砭石与中医针灸的起源探究
中医针灸结合西药治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