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思考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大众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杨义著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年4月版)一书,以理论联系现实的方式客观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遇到的新挑战与新问题,并综合运用传播学等理论,思考并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及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传播与教育,对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阳光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8YG02),以及2023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 “新技术革命下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研究”(编号:C2023296)的推进具有重要借鉴性。本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叙述,从理论分析到实践检验层层递进。
首先,本书在第一章“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概述”就明确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即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意见的主要渠道,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眾化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
其次,本书在第三章“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现状分析”中具体剖析了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多姿多彩的新媒体世界能够及时便捷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到互联网覆盖的地方,实现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深度互动。但新媒体也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挑战,例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非理性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包装成普世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充斥网络空间,无时无刻不在侵蚀大众的精神世界。且基于这一认知,本书强调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打造了广阔的平台,也带来了众多挑战,只有正视这些机遇与挑战,用实用好新媒体传播手段,才能更加客观科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抵制、淘汰、曝光那些错误思潮、腐朽思想。
再次,本书在第四章“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媒体传播”与第五章“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资源整合机制”中提出了应对挑战与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媒体传播的建议与策略。一方面,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生活化、生动化,使之更易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接受,并自觉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其二,构建现代化的全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以融合式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路径,例如协同传播方式,培养一批信念坚定、理论扎实的“虚拟社区领袖”,深入网络、深入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整合社会监管资源,健全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及时过滤网络中的反动、腐朽及不良信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究其原因,新媒体是社会文化发展与科技创新进步的双重结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衍生出来的新型传播方式,抖音、微博等新媒体不但是人民日常交流、娱乐、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与新型工,需要合理利用。
(上海交通大学 郑文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