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遇事不要慌,就找网格员。”在江津区鼎山街道,这是居民们常说的一句话。在这里,“网格”一词早已直抵民心。
为了进一步推动网格治理精准化、专业化、高效化,2022年,鼎山街道在全域有序推行“一领两网三治四型”基层治理新模式,即坚持党建统领,划分居民网格和专属网格,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探索提炼出物业小区、自治小区、安置小区、过渡小区4种类型的小区治理经验,构建起基层治理的“红色堡垒”。
千线归一“网”,小“格”大服务。如今,鼎山街道的网格更小,网格员队伍更强,解决矛盾问题的机制更高效,群众获得了“一事顺百事顺”的畅快体验。
缩小网格服务群众更精准
今年,鼎山街道桃园社区居民杨梅有了新身份——网格员。不过,和过去动辄管理三四个小区的“大网格”相比,她的“责任田”只有津都海岸小区的一个楼栋。
网格小了,杨梅走访入户的时间更充裕,服务也更加精准。
在这块“责任田”里,大到楼栋有多少户居民,小到每户住了什么人,杨梅都了如指掌。不仅如此,她还根据居民们的实际情况,列出了重点服务对象名单。
年过八旬的许开清夫妇,就是杨梅这块“责任田”里的重点服务对象。
许开清夫妇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女儿长期在外地,杨梅总是上门服务,还会为他们购买生活用品。
上门的次数多了,两位老人对杨梅的信任越来越深,他们还将自己的工资卡交给杨梅,请她帮忙代取退休金。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做精做细网格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
2022年,在“一领两网三治四型”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引领下,鼎山街道开始探索实施“网格支部”行动,进一步划细划小网格。
“一网一格”靠的不是拍脑袋,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制”。
根据社区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鼎山街道划分居民网格共计406个,比之前增加了251个,并组织260余名党员进网格、进业委会、进物业公司,选配党员干部80余名到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任职,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均兼任所在网格物业公司的“监督经理”。
不仅如此,鼎山街道还根据行业属性划分了商铺、机关企事业、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4类专属网格,共计216个。
“创新划分专属网格,让商铺由‘我被管变为‘我要管。”鼎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晓敏表示。
从“粗放”到“细小”,鼎山街道的基层治理精度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效再上台阶。2022年,鼎山街道纠纷类治安案件受理数和信访总量同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11.4%和60%,辖区群众满意度从2020年的66.9%上升到2022年的99.78%。
建强队伍调解纠纷更专业
在鼎山街道东城小区的4栋居民楼里,“有事就找网格员袁艳红”是大家的一个习惯。
袁艳红今年55岁,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不仅善于调解矛盾,而且具备法律讲解、心理辅导、政策宣传等专业能力。
“我在基层工作12年了,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光要靠大家的信任,还要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袁艳红说。
走访入户,嘘寒问暖;纠纷调解,方法得当;政策宣传,精准到位……在鼎山街道,网格员们个个都是“多面手”。
“我们通过‘选培考,让网格员的工作能力实现从‘单一到‘全科的跃升。”唐晓敏说。
在“选”上做文章。围绕优化队伍结构,鼎山街道构建起强大的网格力量,严把专职网格员入口关,进一步强调年轻化、高学历等特点。兼职网格员不再是“游兵散将”,而是由区人大代表、致富能人、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组成。
在“培”上下功夫。鼎山街道构建起网格员常态化培训机制,坚持多层次、常态化、有针对性地对网格员队伍开展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网格员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考”上出实招。鼎山街道探索构建与网格员工作年限、专业水平、绩效考核相衔接的奖惩激励体系,考评以网格员在化解矛盾纠纷、关爱弱势群体等实际工作中的表现为主,对履职不到位的网格员实行约谈管理,形成“网格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运行机制。
2022年以来,在鼎山街道622个“两网”网格中,网格长带动专兼职网格员以及党员志愿者共计2599人下沉至网格,解决矛盾纠纷2032件,服务群众2.62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专兼职网格员的年龄55岁以下的超过51.9%,高中以上学历超过76%。
“三事分流”解决问题更高效
夏日炎炎,走进鼎山街道柑园社区,椒香弥漫。
二组堰塘湾位于半山坡,山坡上种满了花椒树。过去,一到采摘季,椒农们就忧心忡忡。
原来,上山路以前是坡度大且狭窄的泥巴路,下雨之后泥泞难行,椒农多为老年人,爬坡采摘花椒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这一隐患长期存在,但迟迟得不到解决。
转机出现在去年。在鼎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三级党组织体系框架下,鼎山街道创新开展“三事分流”行动,将居民个人事务界定为“家事”,本治理单元内居民之间的共同事务界定为“共事”,将政府管理事项和基本公共服务界定为“公事”。
在分清“三事”的基础上,鼎山街道还建立起网格邻里会、社区评议会、街道联席会三级民主协商议事平台,实行共同协商“出主意”、多方联动“协同办”、张榜公示“大家评”的“三步”议事新方法,并由民主监督员和涉事主体予以评议和监督,真正将“三事分流”做实做细,一改过去“大包大揽”的做法。
通過“三事分流”,柑园社区将修路问题定为“共事”。在各方努力下,很快便修建好4条上山的生产便道,解决了该组40余户100余人的生产难题。
“基层治理的核心是自治,民主协商是自治的关键。”唐晓敏介绍,“三事分流”分得下去、办得到底,实现了“家事不出网格,共事不出社区,公事不出街道”。
今年以来,鼎山街道“三事分流”责任清单已交办涉及物业纠纷、民生实事、劳动维权、创文创卫等事项886件,完结率100%,呈现出“事事管到底、矛盾不上交”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心声】
“网格党支部啃下社区‘硬骨头”
长风社区绝大部分楼房都是老楼,居住人员多为老年人、租赁流动人口,是基层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
这两年,在鼎山街道“一领两网三治四型”基层治理新模式下,长风社区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用“绣花”功夫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无论是建设者还是社区居民,大家共同见证了长风社区从“无人管”到“共治理”的蜕变。
通过吸收党员、退休干部“入群入网”,整合各方力量,长风社区建立起9个网格党支部,并对社区1768户居民开展大走访,收集意见建议,引导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了小区党支部、网格人员和社区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局面。
在居民走访中,我们发现社区停车乱、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光是这项意见居民就提了300多次。我们以此为突破口,通过社区评议会、街道联席会议等进行民主协商,让居民参与治理,最终形成收费管理制度,目前已累计收益16万元,这些收入又投入到社区污水管网维护等“公事”中,形成了良性循环。
如今,社区道路整洁了,环境漂亮了,不少搬出去的居民又搬回来了,看到这些变化,我们心里跟吃了蜜一样甜。
——江津区鼎山街道长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任家维
“来到这里生活后,我和爱人都觉得轻松幸福”
我是2021年才搬来鼎山街道的。记得2018年我第一次來到美林小镇小区时,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并不好,电动车“飞线充电”,垃圾桶周围蚊虫乱飞,还碰上两位居民因为浇花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2021年冬天,当我第二次来的时候,却发现小区变化很大:整齐划分了停车位,垃圾桶分类摆放有序,树木修剪整齐,广场上三三两两的居民在健身聊天……这些变化,和社区做精做细做实网格治理有关。
那时,我和爱人都到了退休的年纪,正好在选地方重新安家,看到美林小镇小区的变化,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于是萌生了在这里养老的想法。
不过,我们当时也没有下定决心,而是仔细观察了一番,越观察越发现这个小区很不错:居民一遇到问题,网格员马上就来了,要帮忙不推脱,有矛盾马上劝,大家吵架都吵不起来,这些现象让我定居于此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来到这里生活后,我和爱人都觉得轻松幸福,需要帮忙时,网格员或者党员志愿者马上就上门了。如今,我已经把自己当作“鼎山人”。我是一名党员,搬到这里后,我不仅把党组织关系转到了艾坪社区,还开始为社区做一些修路、夜巡等力所能及的事。
——江津区鼎山街道艾坪社区美林小镇小区居民 李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