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精灵

2023-07-22 22:29陶瑾
现代苏州 2023年11期
关键词:苏州市鸟类苏州

陶瑾

五月繁花似锦,这个季节也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好时光。

人与自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因有了野生动植物的存在,人类才能感知到物种丰富多样的灵性,才能感受生命的伟大和奇妙,以及大自然的波澜壮阔。

苏州的公园内,除了有日常来玩的市民游客,还有一群非常可爱的小家伙们,它们与我们共同生活在苏州这座鱼米之乡。

蓝喉歌鸲、红翅绿鸠、鹪鹩,“新朋友”陆续现身苏城

近日,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在进行鸟类监测时,首次记录到国家Ⅱ级保护动物——蓝喉歌鸲。自此,该湿地公园鸟类已达217种。蓝喉歌鸲的身材和麻雀差不多,也称蓝点颏,它最大的特征是,喉部有粟色、亮蓝色、黑色、淡粟色等色彩斑块,宛如系了一条民族风的“围脖”。小家伙极其灵动,总是欢快地跳跃,不时扭动尾羽。喜欢潜匿于芦苇或矮灌丛,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种子。

据了解,去年,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实施湿地文化宣教园栖息地的微地形营造、水位调控、植被管理、河道清理、建设小型水闸等生态修复工程,为动植物繁衍生息创造更好的环境。新的鸟种陆续出现,代表着公园生态修复取得预期效果。

今年2月,苏州湿地自然学校的志愿者在同里国家湿地公园发现鹪鹩,这是首次在苏州现身。同里国家湿地公园是苏州市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湿地公园,至今园内共观测到鸟类231种,包括青头潜鸭、黄嘴白鹭、卷羽鹈鹕等。

4月28日,桐泾公园飞来罕见的“绿咕咕”。摄影爱好者大龙在桐泾公园拍摄时,意外在樱桃树上观察到一只绿色的斑鸠。这只斑鸠两翼的覆羽呈栗红色,腹部灰白,体长约33厘米。经确认为雄性的红翅绿鸠,这是苏州市首次记录。据悉,苏州最常见的是珠颈斑鸠和山斑鸠两种灰色的斑鸠,而红翅绿鸠在华东地区罕见。

桐泾公园绿化面积大,且树种丰富,尤其是园内盲人植物园的樱桃树,受到乌鸫、白头鹎等鸟类喜爱。正是树上硕果累累的樱桃,吸引了稀有的红翅绿鸠。自“落户”桐泾公园,这只红翅绿鸠的“作息”十分规律:清晨6点多,红翅绿鸠飞来吃樱桃,不停进食2至3分钟后,就飞到隐蔽的高处消化食物。大约2小时后,又飞回来继续吃,吃饱便飞走。以此往复,直到天色渐暗。5月2日,由于成熟的樱桃所剩无几,红翅绿鸠出现的频度明显降低。5月3日早上6点多最后一次看到红翅绿鸠出现在桐泾公园。

鸟类处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中上层,鸟类多样性的观测数据是国际公认的评估湿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苏州逐年完善鸟类监测网络,在全市布设100个监测区,每年开展高频度调查。根据《2022年苏州市湿地保护年报》显示,2022年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0目64科330种,占苏州地区鸟类种数的82.7%,为历年鸟类种数监测调查最高纪录。2022年还首次发现黄腹山鹪莺、小蝗莺、白头鹀等苏州市鸟类新记录品种,其中黄腹山鹪莺更是江苏省首次发现。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鸟类的家园”。目前苏州有12块湿地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水禽数量标准,苏州已建成省级以上湿地公园14个。依托太湖湿地定位站,苏州市湿地站持续对苏州湿地水环境和鸟类多样性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价。目前,张家港常阴沙湿地、常熟铁黄沙湿地、同里国家湿地公园鸟种丰富度位列前三。

除了不少“新面孔”,时隔多年,一些“老面孔”再次出现在苏城。去年3月,鸟类观察员在张家港沿江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这是自2015年后,张家港沿江湿地再度迎来“国宝鸭”。今年,鸟类调查员在太湖湖滨湿地丽波湾水源地发现了青头潜鸭,这是自2017年12月以来再次在丽波湾记录到青头潜鸭。该水源地水草丰富,还吸引了红头潜鸭、白眼潜鸭、罗纹鸭等珍稀水鸟前来栖息。青头潜鸭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苏州众多生态良好的湿地成为部分青头潜鸭的越冬家园。截至今年2月,太湖湖滨湿地公园共发现野生鸟类200种,包括黑鹳、黄胸鹀、小天鹅、鸳鸯、凤头蜂鹰、游隼、林雕、蓝喉歌鸲等。前不久,苏州市林学会在震泽省级湿地公园再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这里已成为鸟类栖息的乐园。

如今在苏州,越来越多小精灵们前来“光顾”,来一场湿地公园“奇妙游”吧。

野生动物亮“家底”

苏州市林业站2017至2018年在省内率先完成全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普查,2020年以来开展环太湖、环阳澄湖、上方山、沿长江苏州段等区位专项调查,全市已累计记录到陆生野生动物497种,其中国家一级21种、国家二级88种。

据悉,在2020至2021年开展环阳澄湖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共监测到野生动物189种,发现极危等级物种棉凫和黄胸鹀。按动物类型分,鸟类166种、哺乳动物9种、爬行动物8种、两栖动物6种。在阳澄湖畔的莲花岛和美人腿北,监测到虎纹蛙。据了解,该区域此前从未有过虎纹蛙的养殖,可初步确认调查到的种群为野外种群。爬行动物中,环阳澄湖区域短尾蝮数量最大,其次是多疣壁虎、中华鳖、赤链蛇,均为常见种类。

为探索建立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建设管理模式,苏州市林业站联合苏州大学于2020至2021年在集中分布区开展专项调查,记录到野生动物138种。按动物类型分,鸟类110种、哺乳动物15种、爬行动物7种、两栖动物6种。关于两栖类物种,本次调查中记录到的镇海林蛙的数量最多,与上方山的生态环境适宜林蛙生存有关;姬蛙科的饰纹姬蛙,在水坑、水沟的泥窝或土穴内,或在水域附近的草丛中均记录到种群数量较大的饰纹姬蛙;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数量相对较少,集中分布在上方山森林公园的小水塘内。监测到爬行类动物7种,壁虎科的多疣壁虎最为常见,数量也最大;其次是石龙子科的铜蜓蜥,在林地等处均有记录到。另外,还记录到王锦蛇,初步判定调查区域内王锦蛇种群有相对稳定的繁殖。

而上方山的哺乳动物中,猴科猕猴是一大特色。猕猴经过多年的繁衍,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半野生群体。猴群中幼体、亚成年、成年个体的数量约各为三分之一,是一个较为稳定的种群。管理处为了防止猕猴扩散到上方山外围,每天会投喂一定的食物。目前獼猴个体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如何解决猕猴外逃造成对居民的骚扰和影响,如何有效控制猕猴种群个体数量,如何避免猕猴伤人,有待进一步研究。

山野邂逅梦幻紫,

路边小喇叭并非都是牵牛花

苏州还有不少美丽的植物“精灵”。去年,苏州启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监测评估。目前已发现维管植物1213种,其中蕨类植物52种、裸子植物38种、被子植物1123种。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亿年前的恐龙时代,非常珍贵。

路边盛开的小喇叭,并非都是牵牛花,我们是否能将它们区分出来呢?牵牛,本种原产热带美洲,现已广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花酷似喇叭状,因此有些地方称它喇叭花。其品种很多,花的颜色有蓝、绯红、桃红、紫等,亦有混色的;打碗花分布于东非埃塞俄比亚,亚洲南部、东部,常见于农田、荒地、路旁。打碗花食用部位为嫩茎叶和根。春季采打碗花嫩茎叶,用开水焯后炒食、蒸食、做汤均可。

最近,苏州市林业站联合南京林业大学开展全市野生植物资源普查,发现了一些紫色精妙的花形。紫花地丁,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紫花地丁会开出一支支挺立的小花,花常为紫堇色或淡紫色,喉部色较淡并带有紫色条纹;米口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虽然其株型小,但植株的根系非常发达。开花时,一朵朵蓝紫色的小花,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蝴蝶;宝盖草的茎为四棱形,茎上部的叶片为半圆形,两片对生,紧紧相拥,其形状就像古代帝王驾车时,随从撑起的华盖,宝盖草因此得名。紫红色的花,为轮伞花序,像一群合袖起舞的舞者环绕在一层层莲台边缘。

当你走在野外,看到路边或林下有一株如拳头般卷曲的幼叶,或者不经意间发现一种草本植物的叶背有棕色虫卵状的结构,或者仔细观察到某种草本植物的叶背生有棕色披针形的毛状结构,这些植物都是蕨类植物。

比如芒萁,多生于强酸性土壤的荒坡、林缘或松林下;海金沙隶,因其秋季采摘,黄如细沙,如海沙闪亮发光,故得名;石松隶,全草皆可入药,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祛湿解毒、利尿通经的功效;贯众隶,具有“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的功效,是古时常用的除虫草药。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苏州市野生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揭牌仪式今年在苏举办。这也意味着苏州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面提高了“站位”。

猜你喜欢
苏州市鸟类苏州
苏州市 多措并举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善于学习的鸟类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市坚持“三聚焦” 为民服务办实事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鸟类的叫声
苏州一光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实践与思考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