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作”作为《可洪音义》中解释字际关系的术语之一,对研究《可洪音义》乃至佛经音义的字际关系有一定帮助。本文对《可洪音义》注出的“又作”字类条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借以探求“又作”性质及其字际关系。
【关键词】《可洪音义》;又作字;字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7-01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7.043
《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又称《可洪音义》)的作者是僧人可洪,是一部佛经音义的著作,主要收录了手写佛经中的俗字、讹字,并对其中的俗字、讹字进行形体辨析,以及标示其字的读音并阐述字的意义。《可洪音义》是以《大藏经》完整写本为注释根据,保存了大量音义材料和俗讹字形,补释了大型字书中的疑难、俗讹字,有效地沟通了字形间的字际关系,它对近代汉字研究、编撰大型字典、以及文献佛典的校对读释,甚至现代汉语和词汇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可洪音义》中词例部分皆出自佛经中原文,可洪主要摘出佛经原文中部分词语作为词目,并随后对其进行训释,其训释体例一般是先用直音法或是反切法对词目中的字进行注音,而后对字进行释义,多数是对词目中注音的单字进行释义,再用界定字际关系的术语为被释字注出相关的字形,注出的字形包括但不限于正字、异体字、古今字、讹误字、通假字等。
《可洪音义》使用的注释术语有“正作”“或作”“又作”“亦作”“非”等。“又作”便是《可洪音义》使用的术语之一,其对研究《可洪音义》乃至佛经音义的字际关系有一定帮助。然而对于“又作”性质及其与所释字的关系,仅韩小荆在《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一书中对部分“又作字”做出分析,并通过举例将“又作字”分为正字、异体字、同音字、形误字,除此之外未见对“又作字”有系统的整理。本文对《可洪音义》的“又作”字类条例进行统计和分析,借以探求“又作”性质及其所展示的字际关系。
一、《可洪音义》“又作”所释字数量及类型
为了对《可洪音义》中的“又作”字类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可洪音义》数据库进行检索,统计了《可洪音义》注出的“又作”字类条例。《可洪音义》中“又作”字类共有231例,其词目及注释共有四种类型,如下所示:
1.“又作某”。以“又作某”作为表述方式的条例共有181条,是《可洪音义》“又作”字类最常用的表述方式,“又作”后是与被释字相关的某个字。例如:
罗捺:又作奈,同奴太反,国名,波罗捺也。
倮形:上户瓦反。又作裸,无衣也。
2.“又作某某”或“又作某某某”。“又作”后面是与词目相关的两个或三个字,其与第一类相似,本质仍是字与字的关系,共有25条,例如:
擒狩:上巨今反,正作禽也,《尓雅》曰二足,而羽曰禽,下尸呪反,正作獸也,《尓雅》曰四足,而毛曰獸,又作擒狩,二並,非用。
沙曷:戶割反,亦云莎竭,亦云莎伽,亦云竭,此經作沙曷,梵言楚夏耳正云莎揭,陁此云善來也。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作貨竭,又作竭,並訛悞也。
3.“某又作某”。《可洪音义》中“某又作某”“又作”仅存在于词目,并未出现在注释中,此例有3条,例如:
丱又作拜:上下二同,巨函反,并音义自切,下又音挑。
又作:见藏作底,又音莭,非。
4.“又作某某反”。此种表达方式仅用反切法或单字注音,共有11条。例如:
怠?:徒果反,正作惰也。又《玉篇》音矣,非也。又作於六反,郭氏作於六、于鬼二反,亦非。
柞器:上?嫁反,压油具也,正作笮、榨二形也,又作、昨二音,非也。
本文在分析时除去了如例4中使用“又作某某反”作为表述方式的条例,仅统计“又作”字条例,共计有220例,并通过考释部分条例中所释字与字头的关系,对《可洪音义》中所反映的字际关系进行分析。
二、《可洪音义》“又作”所释字与字头字际关系
《可洪音义》中“又作”字数量并不多,但仍然反映了《可洪音义》所体现的字际关系,从考释和分析来看,其字际关系如下:
(一)异体字
异体字是《可洪音义》“又作”所释字际关系的主要类型。关于“异体字”术语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并未见有被完全认同的统一定义。目前较为认同的异体字的定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字音义相同,外形不同。本文采用王宁先生对于异体字的定义并对《可洪音义》“又作”字存在的异体字进行分析。王宁先生将异体字分为异构字和异写字,認为异体字是异构字加上一些差异较大的异体字。异构字是指同一个词,任何情况都能互换,形体结构不同,音义相同。异写字仅仅是指写法不同的一组字,其音义相同、记录同一个词。
1.异构字
(1)同为形声字,表义构件异
A. —餙、餝
《可洪音义》五卷:严 ,尸力反,浆也,又作餙、餝二形。
按:此条出自《可洪音义》第五卷《维摩诘所说经》卷中音义。《大正藏》中原文所出现的该词皆为“严飾”。“飾”为其经文正字。《俗书刊误》:“飾,俗作餙。”高丽本《龙龛手镜·食部》:“餝, ,餙, , , ,六俗。飾,正。织反。装也,华丽也,清洁也。”《玉篇·食部》:“餝,同飾。俗。”可证,三字为异体关系。《说文·巾部》:“飾,?也,从巾从人,食声,读若式,一曰象飾。”三个字均为形声字,表义构件选择不同。
B.?—梳
《可洪音义》七卷:?,上所鱼反,又作梳。
按:《大正藏》中对应经文,其原文为“梳发真言”。“梳发”合乎经意,经书、典籍中未见“?发”一词。《汉语大字典》:“?,同‘梳。”《龙龛手鉴·手部》:“?,音踈。”据此,又作字“梳”是被释字“?”的正字。两字皆为形声字,其表义构件不同。
(2)同为形声字,表音构件异
挐—拏
《可洪音义》二卷:罗挐,弩假反,又作拏。
按:《说文·手部》:“挐,持也,从手如声。”桂馥义证:“挐,通作拏。拘捕有罪曰拏,今俗作拿。”《说文·手部》:“拏,牵引也。从手奴声。”徐灏认为挐、拏同字,因声之轻重而别之,实则一义相生耳。两个字为异体关系,其义皆从手,挐字表音构件为如,拏字表音构件为奴,两字表音构件相异。
(3)同为形声字,表义构件、表音构件皆不同
矟—槊
《可洪音义》九卷:搶矟,上七羊反,下所卓反,又作槊。
按:《汉语大字典》:“矟,同槊。长矛。”《释名·释兵》:“矛长丈八尺曰稍。马上所持,言其稍稍便杀也。”《集韵·觉韵》:“矟,长矛,或作槊。”《说文新附》:“槊,矛也,从木,朔声。”两字都是形声字,“矟”“槊”表音构件、表义构件皆不相同。
(4)同为会意字,部分构件不同
《可洪音义》十卷:道,上市日反,又作實。
按:此条出自《可洪音义》第十卷《大智度论》二十一卷音义,今《大正藏》对应经文原文为:“答曰:是为得解道,非實道。”《龙龛手鉴·宀部》:“,音實。”《字汇补·宀部》:“,音义与實同。”可见,又作字“實”为被释字“”的正字,两个字是异体字关系。《说文·宀部》:“實,富也。从宀,从贯。贯,货贝也。”其金文从田,从贝,皆会意字。由此,两个字皆是会意字,同样从宀,而實字从贯,即二者另一构件不同。
2.异写字
(1)构件位置不同
A.憘—憙
《可洪音义》八卷:世憘,音喜,又作憙也。
按:《说文·喜部》:“憙,说也。从心,从喜,喜亦声。”《集韵·志韵》:“憙,《说文》:‘说也。或作憘。”“憙”即是“憘”的偏旁易位字。
B.—姙
《可洪音义》二十三卷:怀,又作姙,同汝甚反,孕也。
按:《汉语大字典》:“姙、,同妊。”《说文·女部》:“妊,孕也。从女,从壬,壬亦声。”《龙龛手镜·女部》:“,俗。妊,今。姙,正。”《集韵·沁韵》:“妊,或作。” 和姙是异体关系,两个字构件相同,位置不同。
(2)构件笔画变化
A. —泆
《可洪音義》三卷: 滛,上羊林反,下羊一反,又作泆。
按:《说文·水部》:“洗,水所荡洗也。从水,失声。”
“ ”即“泆”的笔画减省字。
B. —技
《可洪音义》四卷: 乐,上奇倚反。又作技。
按:《说文·手部》:“技,巧也。从手,支声。”“技”笔画减省后变成了“ ”。
(3)构件相混
古时异体字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是构件形体相近,易造成构件的相混讹。
A. —耽
《可洪音义》四卷: 着,上都含反,又作躭。
按:《玉篇·身部》:“躭,俗耽也。”《广韵·覃韵》:“耽,耽乐也。《诗》曰:“无与士耽,或作躭。”《直音篇·身部》:“耽,乐也。”《文选·张翰〈杂诗〉》:“嘉卉亮有观,顾此难久耽。”李善注:“《尔雅》曰:‘耽,乐也。毛苌《诗》传曰:‘躭,乐之久者也。”“躭”即是俗“耽”字,而“冗”“冘”形体相似,即是构件相混后的字。
B. —
《可洪音义》二十五卷: 犀,上音似,又作。下音西,正作犀。
按:《广韵·旨韵》:“兕, 俗。”《汉语大字典》:“,同‘兕,当作‘ 。”《说文解字注》:“兕,汉隶作。”顾蔼吉《隶辨》卷三:“,即兕字。”俗书中“口”和“厶”构件易发生混乱,因此“”( )俗讹为 。
(二)古今字
古今字就是在不同的时代使用了不同的字,也就是“历时同字”现象。
A.髻—结
《可洪音义》十三卷:髻,上古诣反,绾也,又作结,又《经音义》作髻,古活反,束也。
按:《说文新附》:“髻,发也。从髟,吉声。古通用结。”《说文新附·髟部》:“髻,总发也。”李桢逸字辩证:“髻,古作结。西汉以前无作髻者。”《玉篇·髟部》:“髻,发结也。”《说文》:“结,缔也。从糸,吉声。”《集韵·韵》:“结,束发也。”《说文解字注·糸部》:“结,古无髻字,即用此。”《汉语大字典》:“发髻,后作髻。”两字是为古今字。
B.傑—桀
《可洪音义》五卷:雄傑,巨列反,英,特立也,又作桀。
按:《说文·人部》:“傑,傲也,从人,桀声。”徐锴系传:“傑,执也,才过万人也。从人,桀声。”“桀”“傑”本一字,因“桀”为夏后之名所专,又作“傑”,为“豪傑”之“傑”。两字是为古今字。
(三)通假字
假借字是指“本无其字,以声托事”,本字和借字音同,两字是完全不同的意义,借用后两字同形。而通假字和假借字是不同的概念,通假字是本有本字,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借用了同音的字来代替。
A.蜚—飛
《可洪音义》六卷:蜚尸,上又作飛,同音非,又扶味反,非呼。
按:《说文·蟲部》:“,臭蟲,负鐢也,从蟲非声。蜚,或从虫。”《说文·飛部》:“飛,鸟翥也,象形。”《汉语大字典》:“蜚通飛。”《广韵·微韵》:“飛,古通用蜚。”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虫部》:“蜚,古书多为飛字。”《墨子·非乐》:“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负虫异者也。”孙诒让闲诂:“蜚与飛通。”现在已经很少用“蜚”字代替“飛”字,只有在使用以上“流言蜚语”等成语的时候才会代替。
B.烽—逢
《可洪音义》三卷:烽火,上芳逢反,又作逢火也。
按:《说文·辵部》:“逢,遇也。从辵,峯省声。”《说文·火部》:“?,燧,候表也。边有警则举火。”王玉树拈字:“今俗省作烽。”《广韵·锺韵》:“烽”,同“?”。《汉语大字典》:“逢通?。烽,焰火。”《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大汉之德,逢涌原泉。”顔师古注:“逢读曰?。言如?火之升,原泉之流也。”王先谦补注:“逢,《史记》作?。”即二者是通假关系。
三、结语
《可洪音义》被释字与“又作”所释字之间的关系不仅体现了异体关系,同时也表现了古今、通假等字际关系。将其进行整理、分析,可通过对“又作”字类所呈现的字际关系分析而对《可洪音义》的字际关系有一個初步的认识。又通过对字头和所释字之间构件的变换能体现出古字形之间音与义的发展与变化。同时研究“又作”字类,对大型字书中的疑难、俗讹字的研究及补释也能提供例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可洪.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M].中华藏本(第59册、60册)/高丽藏本(第34册、35册).
[2]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5]丁度主编.集韵[A]//影印清述古堂影宋钞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6]丁度主编.集韵[M].影印扬州使院本.北京:中国书店,1983.
[7]释行均.龙龛手镜[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佚名.龙龛手鉴[A]//影印朝鲜成化八年刻本[M].东京:雄山阁出版社,1995.
[9]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0]韩小荆.《可洪音义》研究——以文字为中心[M].成都:巴蜀书社,2009.
[11]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作者简介:
付巧亚,女,汉族,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