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嫣 杨鸿 黄平 杨园园
摘要:数字乡村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边疆民族地区对于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西藏发展数字乡村既有地理环境的先天优势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宏观保障,也有地区发展的物质基础。通过明确西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以及西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瓶颈,对地区数字乡村发展展开思考,并提出符合地区发展情况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数字乡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西藏
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要以大数据为载体,探索多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模式[1];2020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了数字化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机结合;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更是将“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重大任务之一[2]。总体而言,从党的十八大开始,数字乡村与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推动数字乡村的建设和有效管理,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
1. 数字乡村建设助力西藏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
1.1 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推动西藏农业现代化,从而助力共同富裕
以5G网络为基础、以农村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物联网为纽带、以云计算为支撑的数字乡村,成为数字技术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正在推动西藏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同时,西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在加快推进西藏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要持续加强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应用水平,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等措施。
1.2 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西藏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助力共同富裕
西藏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依靠传统方式进行,信息化发展滞后,治理效能相对较低。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是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利益要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基层干部和上级单位能够及时掌握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从而提高决策的效率。同时,村民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平台来提供意见,实现农村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数字乡村建设运用了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对脱贫攻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在这些数据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三农”发展现状,进而为农村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途径,让农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得到提升[3]。
1.3 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实现西藏城乡融合发展,从而助力共同富裕
数字化技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在数字平台上,可以实现许多资源的共享。比如,“互联网+医疗”可以让农民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通过互联网,可以给农村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在数字平台上,农户可以实现自己创业、就业,这对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西藏通过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乡村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乡村治理、教育、医疗、生态等方面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让都市与乡村之间有了更多的联系,数字乡村的构建,使城乡关系得以重构,缩小城乡鸿沟,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2.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西藏共同富裕的现实瓶颈
2.1 通信基础设施滞后化导致城乡数字鸿沟加剧
西藏目前存在的“数字鸿沟”问题,已成为制约西藏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资源分配不均衡是造成数字差距的根本原因,西藏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接受主体接受度不高。尽管通信技术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有地区因地理条件等原因还没有享受到宽带和5G网络带来的好处。目前西藏农村通信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农业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变得更加困难,对农民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农民不能对农产品的销售信息进行精确的收集,从而造成农产品的滞销。《西藏统计年鉴2021》显示,西藏自治区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13年,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是6.04年,偏远地区受教育年限更是低于平均水平[4]。因此,由于西藏农村居民的识字率较低,以及未形成电子产品使用习惯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农村居民的认识差距,进而阻碍了数字乡村的发展。
2.2 西藏农民对数字化治理的认同感不足
在数字农村建设中,人们对数字化管理中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从而影响了其可持续发展。一是智能农业的建设需要使用到智能农机和无人机等设备,虽然会提升耕种效率和效果,但这样做会增加农户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农户对数字技术接受度的降低;二是農民缺乏参与数字化管理的意识,在数字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当地群众的平均文化素质和社会认知程度偏低,使得在数字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农户对数字技术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偏差,而农民对数字技术的依赖程度较低,他们在数字农村建设中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同时西藏农村也存在“空心化”问题,老年人和儿童的社会文化程度较低,参与和接受新生事物的积极性较低。这几方面的综合影响,使得西藏农民对数字化治理认同感不足。
2.3 西藏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受阻
在工资性收入中,西藏农民来自农牧业的收入占比为64%,而来自工业和服务业的仅占3%左右,西藏农牧民在依靠传统农牧业生产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依靠务工等方式获得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西藏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时,更愿意从事加工制造、商贸零售、交通运输等能够获取更高工资收入的行业。在农村产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农牧民拥有的土地资源较少,农牧户与家庭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和销售,市场竞争力不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牧区互联网普及率较低,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网络通信和光纤宽带建设缓慢,网速较低、信息传输能力有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网络覆盖率低、网络设施老化、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严重。西藏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农业信息化人才缺乏成为重要制约因素。由于西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困难,导致西藏农牧民尤其是农牧区青年成为“数字鸿沟”的主要群体。
2.4 西藏数字乡村建设人才匮乏
数字人才的短缺表现为三个方面:人才的数量不足、人才的技术不强、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合理。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建设数字农村,大多数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数字技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字化人才,而在这一过程中,数字技术人才的供应和需求是不相适应的。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的领域广泛,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技术团队,又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有能力的人才。西藏乡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乡村建设所需的技术型、管理型、复合型人才匮乏问题较为突出。在推动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由于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度不高、现有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较低等原因,造成现有资源未能有效利用,数字乡村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持。
2.5 西藏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亟待完善
建设数字农村的机制主要有制度建设、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力度等[5]。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关于数字农村建设的政策、法规,但目前的法律法规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细节还不完善。电子商务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在产业数字化建设、网络直播销售、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相关立法仍存在不足。数字农村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和农户,但三个方面的协同作用仍需加强,农村基层政府存在数字意识不强、机构编制与农村现实生活不相适应等问题。在数字农村建设中,资金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而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巨大、地方财政负担沉重、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数字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
3. 西藏数字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
3.1 完善西藏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西藏农村网络技术的普及,加速“宽带进村”,让每个农户都能享受到宽带的好处,让农民有上网的机会,真正通过普及和推广硬件技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开发各种技术性、便捷性的应用软件,把小程序和政府服务结合起来,使政府的网络化服务更加便捷,农民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与政府进行联系。在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公路的建设,以物流为基础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物流点位的全面覆盖,从而为实现电子商务提供物质上的保证[6]。
3.2 提高西藏农民的数字素养和认同感
面对西藏农民群众普遍缺乏的数字意识,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强化农民的数字化应用上。培训的重点是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有关的领域,改变农民的传统思维和认识。在对农户进行数字化设备培训的同时,大力推广数字化技术的便利,利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逐渐替代公告栏,扩大信息政务的覆盖面。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地方,可以设立数码科技体验馆,让农民真正体会到数码文化的威力。只有鼓励农民积极使用数字技术,才能让他们愿意用、爱用数码产品,利用数码科技逐步提升农民的数码文化素质与认同。
3.3 坚持产业优先机制,大力发展产业数字化
目前,农村仍然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坚持以农业、实体和信息化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龙头企业,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加快智慧农业的建设,把技术和生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选育,提高西藏农业的产量,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促进农产品精加工,打造优质品牌,扩大农产品市场和销售渠道。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逐步降低对人力的依赖性。
3.4 加大西藏乡村数字人才的教育培训与开发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西藏农村数字人才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应加强对数字人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数字人才素质。其次,应加强对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从长远来看,还应培养一些有能力为乡村开发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模式的企业家。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定向培训等方式,学校和科研机构完善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与数字乡村建设需求相结合,定向输入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更新人才的信息观念和技能水平,帮助他们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以提高他们在乡村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还应建立网络培训平台,以增强这些人才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能力,确保农民快速掌握数字技术,进而推动农民意识到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性,发挥农民在数字化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总之,加强西藏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协调一致和共同努力。
3.5 构建西藏数字乡村建设的协同联动机制
在数字农村建设中,政府发挥着引导、监督和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在加强农村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同时,也要把数字化管理平台向下延伸,以实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高效传递和响应。通过数字技术,搭建一个双向的互动平台,农民可以通过网络来有效解决利益需求。要健全法治保障体系,运用法治来维护联动机制。通过运用法治的力量,为其他机制的运行提供便捷,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职责,从而推进数字化时代的分权。通过搭建法治平台,将法治思想传播到基层,将法治理念渗透到农民的生活中,从而推动数字农村的建设走得更稳。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7]。加强数字农村的建设,既能增强农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又能促进区域的数字化管理。
结语
尽管西藏数字乡村建设初期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对数字乡村的认同不足、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受阻、数字乡村建设人才匮乏、数字乡村发展机制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但从未来展望上,数字乡村建设依旧具有重要的进步作用[8]。西藏数字农村在新时代展现了新面貌,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未来的乡村网络文化必将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乡村文化产品将会促进乡村文明的稳步发展,同时也会出现数字共享的主流趋势。当前我国正处在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期,从战略高度审视西藏高新数字产业发展带动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协同推进西藏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西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西藏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A/OL].(2015-08-31)[2023-06-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05/content_10137.htm.
[2]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EB/OL]. (2022-02-22)[2023-06-10].https://www.gelonghui.com/p/511218.
[3]陈桂生,史珍妮.面向共同富裕的数字乡村建设:基于“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分析[J].行政管理改革,2022,(7):25-34.
[4]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5]王鹏,陈潭.数字时代下国家与乡村关系的嬗变与重塑[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1):9-22.
[6]张丽丽,何劲.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西藏数字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西藏發展论坛,2022,(5):94-99,104.
[7]詹祎蕊,邓文,肖景峰,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湖南省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21,(9): 97-100.
[8]周欢.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前提、困境及路径探究[J].新经济,2022,(4): 46-51.
作者简介:刘嫣,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基金项目:2021年度武汉理工大学—西藏大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高原科学研究共建创新基金”专项项目(编号:创新团队类lzt2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