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儿园的微项目活动中,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却也是极易被忽视或直接遗忘的环节,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不科学是微项目活动质量不高的关键因素,而这影响了幼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收获。文章基于“鼓·动”理念的内涵,对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内涵、特征,以及当前幼儿园的微项目活动评价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结合相关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有效提升活动评价适宜性的对策,目的在于建构更适宜幼儿的微项目活动,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促进幼儿园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鼓·动”理念;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适宜性
作者简介:吴艳(1976—),女,江苏省南京市半山园小学附属幼儿园。
幼儿园微项目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幼儿启蒙教育形式,主要以班本化和个别化的微项目形式为主,是指幼师通过引导与支持,让幼儿围绕某个他们较感兴趣的、源自幼儿日常生活的常见性话题,或是幼儿感兴趣的某一个小问题进行深入且持续性的探究活动。而微项目活动中的评价,指的是幼师在带领幼儿开展相关微项目活动后,对活动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得出结果。在幼儿园微项目活动中,合理、科学且有效的评价可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微项目活动中,评价是极易被忽视或直接遗忘的一环。如何才能让幼师意识到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升微项目活动的整体评价质量,进一步提高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开展及实施质量,促进幼师、幼儿的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文章结合相关教育教学实践,基于“鼓·动”理念,就如何提升幼兒园微项目活动评价的适宜性进行研究。
一、“鼓·动”理念的核心概念
所谓的“鼓·动”理念,指的是笔者所在园所“鼓舞未来,灵动成长”的园本文化理念。其中,“鼓”象征着精神;“舞”则是力量的表现,指积极向前且不断奋进;“灵”指灵魂与心灵,亦指幼儿活动迅速,而且聪明;“动”指变化与发展,以及时时都在萌生新的东西,实质为活力。结合笔者所在园所的园本文化,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园本教育教学精神,笔者认为,“鼓·动”理念是指幼师遵循幼儿的成长节奏,为其提供自由的成长环境,唤醒幼儿灵动的生命意识、灵气的思维特性,充分激发幼儿本真的灵性和蕴藏的智慧,为幼儿的成长提供适时有效的支持;走近幼儿、倾听幼儿,基于幼儿经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引导其解决问题,让幼儿在幼师的支持下成长;让学习活动充满挑战性,使幼儿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积极主动、乐于创造的学习品质。
二、微项目活动的特征概述
(一)极具生活性
日常生活中蕴含丰富的育儿契机,幼师应能发现并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抓住教育契机。幼儿园微项目活动主要是指幼师在真实且直观的生活场景中带领幼儿学习和探究,以此调动幼儿的潜在需求,使其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并在真实情境和生活中进行探究,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1]。它强调,幼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及习惯,重点开展和幼儿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如进餐、散步、盥洗,这包含了幼儿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极具生动性
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开展宗旨是使幼儿在玩中学,利用幼儿好奇、爱玩和喜好探究的天性,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与价值,使幼儿能在具有一定联系且循序渐进的微项目活动中获得知识,并依据自身能力与兴趣,在玩耍中发现、探索知识,从而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实现综合发展。它强调开展具有真实情景的活动,让幼儿充分动起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使其能在真实、鲜活的生活问题情境中边玩边学[2]。幼儿园微项目活动强调将生活引入其中,将活动场所转向室外,始终以幼儿作为活动主体,活动开展方式以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探究为主,活动过程按需开展,活动目标为促使幼儿获得多维经验,活动评价以共同分享、回顾为主要方式。
(三)富含生成性
幼儿园微项目活动是个动态生成和逐渐推进的过程。活动内容源自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激发幼儿的探索积极性;活动开展过程紧随幼儿所遇、所思,以促进幼儿经验增长。幼师、幼儿依据不同情境与需要在预设的条件下自主建构活动。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结构并非固定的程序,它可由一个生长点生成无数个活动,每个活动环节紧密相连且不断深入,因此,活动无固定模式,按需展开及结束,水到渠成[3]。
(四)具有生本性
幼儿园微项目活动是基于幼儿的日常生活而确立主题与内容,让幼儿自主选择和自主规划的活动,是幼儿以合作方式展开,自主探究问题的过程,始于幼儿,终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需围绕微项目活动主题,运用各种感官,动脑、动手,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自主记录、自由观察、自发讨论,从而获得丰富的科学探索和实践探究经验。幼儿是微项目活动的主体,是探究问题的实践者[4],是幼师最好的合作者,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小问题时,幼师应引导和帮助他们进行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的现状
(一)评价形式相对单一
在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过程中,记录幼儿成长故事是一种主要的评价形式,且对于一线幼师而言,记录幼儿成长故事也是十分符合幼师工作特性的一种形式。通过记录幼儿的成长故事,并对其进行分享和分析,幼师可了解幼儿在微项目活动中的实际参与度、关注度和投入性,而后及时调整与优化活动,促使幼儿园微项目活动更加科学合理,让幼儿能真正实现在玩中学。但是,当前幼儿成长故事的体现方式仍以幼儿的绘画、幼儿照片与文字结合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在微项目活动中,一些绘画能力较差的幼儿可能会出现畏惧心理,甚至对活动丧失兴趣,这十分不利于微项目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部分幼师评价能力待提升
幼师开展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的前提条件是具备一定的活动评价能力,而活动评价能力是幼师的一项综合性个体特质,即幼师要能够完成对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结果、价值的评判,通过利用科学合理的评价理论、知识技能促进幼儿园微项目活动不断优化完善,充分提升幼儿整体能力[5]。但当前仍存在幼师理论知识储备及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幼师难以通过相应的途径和方法来对幼儿园微项目活动方案、过程、结果和价值进行判断,仅限于对幼儿的活动行为、语言及自身指导实施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部分幼师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意识
在微项目活动中,有的幼师虽然能够对幼儿的阶段性发现和观察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或在结束活动后对整体情况进行评价,但这些评价通常都是为评价而评价,存在形式化的问题,缺乏针对性。部分幼师并不具备科学的评价意识,导致评价活动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促进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开展。当前,不仅部分幼师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意识,部分幼儿园也并未重视评价。比如,在完成微项目活动后,部分幼儿园虽为幼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却并未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共同评价微项目活动,导致幼师在完成每个微项目活动后,难以明确自身的微项目活动是否存在问题、质量如何、该怎样进行优化等。
四、“鼓·动”理念下提升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适宜性的研究
(一)丰富活动评价形式
记录幼儿成长故事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及发展的重要评价形式,幼师可采取多种表现形式。例如,除了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还可采用拍视频、拍照和录音等形式。在开展幼儿园微项目活动后,幼师可以录下每一个幼儿叙述自己的活动体会与感悟的视频,并将幼儿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记录下来,制作成视频集锦,供幼儿、幼儿家长,或幼儿园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欣赏[6]。幼儿园可以有效组织全园幼儿举办微项目活动竞选、发布会等,鼓励每一个幼儿积极上台介绍班级所开展的微项目活动内容,积极分享自己参与微项目活动的感悟与经验。此外,幼儿园还可举办分享座谈会,组织幼师进行经验交流,同时邀请相关专家等对园所的活动进行评价,以促进幼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为后期更好地开展幼儿园微项目活动做好准备。
(二)提升幼师的活动评价能力
幼师若想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微项目活动评价能力,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幼师自身要不懈努力,充分意识到幼师是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引导者,而幼儿是活动的主角。幼师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开展有着紧密的关系,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关注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时更新自身的活动评价理念,提高自身对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认知,积极和其他幼师分享、交流活动经验,通过相互学习、借鉴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活动评价能力。在对微项目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幼师要能明确幼儿的情感、行为、语言等的发展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评价。幼师需要收集幼儿园微项目活动多方面的视频及资料,在全面了解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具体开展情况的前提下,分析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优点与缺点,以进一步提升评价的有针对性,提升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的适宜性。另外,幼儿园需要给予幼师大力支持,要鼓励各幼师积极开展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工作,对幼师的活动评价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给予幼师自我总结和评析的机会[7]。幼儿园还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活动,邀请专家、代表人士开展专题讲座,以不断丰富幼师在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方面的理论知识。
(三)提高幼师的活动评价意识
其一,幼儿园要具备相应的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认知与意识,在日常的教科教研会议中,要强调活动评价的必要性、有效性和重要性,积极引导幼师创新活动评价模式。另外,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园还应多多关注各幼师所采用的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形式及得到的评价结果,建立专门的活动评价小组,筛选出相对优质且科学合理的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让幼师学习,使其充分明确活动评价的目标、标准及要求,切实做好、做实幼儿园微项目活动评价。
其二,幼师在切实引导幼儿开展微项目活动时,要在活动的全过程充分贯彻评价意识,只有意识到并明确活动评价的必要性,幼师才会关注幼儿在微项目活动中的语言、肢体表达,以及幼儿对问题的探究深度等,从而对幼儿进行细致分析与评价,不断提高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整体实施质量和效果。
结语
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来说,幼儿园微项目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其中,活动评价是重要的一环。幼师应不断优化幼儿园微项目活动的评价模式,以从中发现和了解幼儿的活动参与度、投入度和关注度,从而更好地发现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继而进行有效的修改、调整和完善,以促进幼儿园微项目活动更加合理有效,让幼儿真正实现在玩中学。
[参考文献]
马晓娟.谈幼儿科学微项目活动的评价[J].新智慧,2021(10):31-32.
周海梅.幼儿园区域游戏构建适宜性指导研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0(11):33.
王金莲,郭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4):4.
计玲.多元文化视域下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评价研究[J].读写算,2019(18):34.
裔伊.论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J].家庭生活指南,2019(6):125.
张洁.发展适宜性视角下提升幼儿园课程实施有效性的策略[J].河南教育(幼教),2019(6):8-11.
戴红娟.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探究[J].好家长,2019(3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