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振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师需要结合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种下法治的种子,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它具有思想引领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改正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不良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创设教学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制定教学目标,收集和整理各种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1.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需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深入分析教材内容,认真筛选教学资源,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网络素材、校本課程、生活案例等都是可利用的素材,教师要做的就是整合、优化这些素材,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整合各种真实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同学们,如果这个社会上没有规则,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由于人们缺乏规则意识而发生的悲惨案例。在学生认识到规则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以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国家制定了法律,每个家庭也有各自的规矩,那么班级是否也应当有专属于自己的规章制度呢?大家觉得咱们班级的规章制度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解读并修改班级的规章制度,使其能自觉遵守这些规章制度。
2.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需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视频播放、图片展示、问题设置、生活案例投放等方式,带给学生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需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借此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搜集到的日常生活类图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图片,并让他们描述图片中的人物、事件等。有的学生说:“第一张图片是一个少年在家里洗衣服,他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努力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学生说:“第二张图片描述的是一个学生跟爸爸妈妈说要自己上学,他想要成为一个独立自立的人。”接着,教师需要认真评价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学习这些行为,让学生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优化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秉承科学的教育理念,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小组合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逐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1.小组合作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家庭中,有哪些事情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个话题。各小组要自主分配好组内成员各自的职责,所有的成员都需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能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灵感,产生更多想法。
2.开展实践活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还要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以逐步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渠道,开展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这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入手开展实践活动。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各小组的学生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任务:调查和了解本地某一区域的污染情况,利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进行记录。在上课时,各小组需展示拍摄的照片,并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环境污染的情况。在各小组完成展示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其他地方的污染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工厂将污水引入河流中,会导致水污染,使水中大量的生物死亡;农村大量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人们过度使用塑料袋会导致“白色”污染,危害生态环境。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说一说保护环境的方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后续任务。结合当地环境污染情况制定保护环境的针对性策略,并向当地社区提出建议;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不随手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等。通过开展课前调查活动、课堂教学、课后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还能使其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3.开展辩论活动。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道德修养,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开展不同类型的辩论活动,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成长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例如,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正确看待网络,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网络,形成正确的网络观,使其成长为一名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讨论话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网络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网络的出现是好事还是坏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活跃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正,以“网络的存在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主题开展辩论赛,正方观点为“网络的存在是一件好事,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很多便利”,反方观点为“网络的存在是一件坏事,网络上存在非常多的不良信息,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从而能正确看待网络。
4.融入生活素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将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疑问,如果教师未能在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的疑问,就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在教学中融入更加多元化的生活素材,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尝试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让学生认识到浪费行为是可耻的,使其学会理性消费,并懂得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公益短片《做聪明的消费者》,借此引出该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化学生的维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场景:当一个学生在商场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他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借助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全方位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能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需求。
5.运用互联网平台。在信息时代下,教师除了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校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推送一些真实的德育案例,以锻炼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手机、相机等拍摄学生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并将这些内容上传到微信公众号上,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严格遵守公共场合的行为规范,使其认识到建立良好公共秩序的重要性。
結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师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坚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