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庆 李宝艳 温福英
【内容摘要】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认为,在传播这一科学思想的实践中,在追求传播高度方面应提高传播主体的影响力,掌握有效传播的主导权;在加深传播深度方面应提升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增强有效传播的可接受性;在拓展传播广度方面应发挥传播媒介的融合力,优化有效传播的新渠道;在彰显传播效度方面应凝聚传播受众的向心力,尊重有效传播的主体性。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有效;传播;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当前我国高校都在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教育工作,在新时期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已成为中国高校最鲜明的政治主题,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是以大学生为特定传播对象,通过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的,在充分尊重受众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向他们传播这一科学思想体系所蕴含的根本立场、理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有效性传播实践活动。这一特殊而重大的传播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要素的有效性这个层面,即受众大学生对传播者通过载体传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接受及满足程度。
为此,要积极推进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的有效传播,关键要优化这一传播活动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受传者等核心传播要素,使其行为过程、系统功能得到积极而充分的开发与提升。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传播过程由五个基本要素或环节构成,即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效果,简单可概括为:谁说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后来人们称之为“5W”传播模式,如图1所示,这五个基本要素紧密联系、相互转化、有机统一。这一传播模式在后来形成了“控制、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等五大传播研究领域。
根据这一思路以及最新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基本核心要素确定为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由于传播效果主要是在前四个基本要素的关联互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产生的,为此,通过对前四个核心要素的有效性优化分析就成为研究解决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效果较为关键的问题。
一、追求传播高度:提高传播主体的影响力,掌握有效传播的主导权
马克思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主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任务、目的,通过传播实践将这一科学思想传送给大学生的个人、机构或组织,这里主要特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这一科学思想整个传播实践活动的发出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调控者,传播主体是影响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的主导性因素。有影响力的传播主体能够在传播实践活动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为此,加强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者队伍建设成为关键,优化传播者的能力素养成为核心。
(一)强化传播主体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好“把关人”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始终发挥主导作用并影响着这一科学思想的流通,他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中实施好“把关”行为,从而在整个传播实践中更好地发挥教育、管理、协调和研究等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升传播主体的政治理论水平以增强传播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应加强传播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专业实力、理论素养、心理素质和传播能力,确保对这一科学思想的认识、理解和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高度和效度,为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提升传播主体的人格魅力以增强传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应增强传播主体的可信度和亲和力,不断提升传播主体的道德素养、使命感、仪表引力、相似引力和熟悉引力,促进大学生对传播主体的接受信任,从内心上接受传播者个人,进而接受传播主体所传播这一科学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内容信息,潜移默化中更好地达成有效传播的目的。三是提升传播主体的媒介素养以增强传播的“把关”水平和技能性。要加强传播主体运用传播理论、技术、策略和艺术的能力,不断提升同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打交道的水平。增强宣传教育传播工作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和应对能力,深刻把握新时代大学生使用媒介的规律,提高“把关人”的传播意识和能力素养,将这一科学思想的网络信息传递给网络受众大学生,切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网络上正确有效传播。
(二)强化引导议程设置创新,牢牢把握话语权主动权
议程设置作为传播学重要的理论观点之一,其本质在于通过对议题内容进行重要性、特殊性、显著性的精心设计和有意安排,影响受众对议题内容的思想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传播实践中,运用议程设置的主要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议题的确定、传播、认知等环节的流畅贯通,从而掌握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引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有助于提升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实效性。一是传播主体要把握受众大学生的需求,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设置有关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议题。要让议题内容体现生活化、平等互动性,强化学生思维,找准大学生的需求痛点,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了解和引导学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避免成为传播这一科学思想的“沙漠布道者”。二是提高传播主体的媒介话语表达和创新能力,丰富这一科学思想的网络话语内涵和现实价值。要提升这一科学思想的网络议程设置技能,熟悉掌握新媒体应用形式,善于将这一科学思想的“大道理”用受众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表达,增强网络信息鉴别力、引导力和说服力,发挥传播主体的意见领袖作用,有效提升这一科学思想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三是传播主体应掌握议程设置的主要流程和基本方法,傳播宣传这一思想时注意巧设新颖主题标题。应开展好这一科学思想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正确把握好相关议题的主题标题、优先顺序和发布时机,做到有目标、有方向、有重点,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和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使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二、加深传播深度:提升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增强有效传播的接受性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③。坚持传播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有效传播发展优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内容是指传播主体向受众大学生传递、共享这一科学思想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等信息和意义,是传播主体向受众大学生实施宣传教育的具体要素,对传播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传播主体影响受众大学生的重要武器。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内容是传播目的、传播任务的具体化,直接关涉传播目的和传播任务的完成。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内容是受众大学生接受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根据传播学的研究,通常科学巧妙地运用符号、形式、载体,精细地编织传播内容,正确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修辞方法,优化创新传播内容的表达方式,有利于增强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内容的向心力和影响力。
(一)兼顾传播内容质量数量,提高传播工作的有效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系统完整、意蕴广阔,在传播活动中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保质保量地传递给受众大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强调突出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价值性、时效性、契合性,从而增强受众大学生接受的可信度,提升受众大学生的自我需要,激发受众大学生的兴趣效能,调动受众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应提高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内容的权威性和清晰度,增强受众大学生的接受性。传播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越是具有客观公正性、专业权威性、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好的信源,传播的内容信息往往信誉度就越高,受众大学生所呈现的接受效果就会越好。越是清晰度高的传播内容信息,越有助于调动参与度较低的受众大学生,所以要提升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内容的清晰度,从而有利于增强这一科学思想传播的有效性。最后,应合理把握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内容的适度性。通过借鉴传播学中的信息论、符号分析理论、量化分析方法等,遵循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内容的编码、译码信息传播规律,提高传播内容设计的科学性、确定性和恰当性,推进这一科学思想内容体系的合理量化和最优效应量,减少传播内容的重复性和冗余度。既要尽量避免信息传播同质化现象,又要提高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全面性,既要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主渠道传播这一科学思想内容的作用,又要加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这一科学思想内容的适度性和覆盖率,提升这一科学思想在受众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
(二)注重传播话语文本方式,提升传播内容易接受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内容的有效性既要关注“说什么、写什么”的问题,又要关注“怎么说、如何写”的问题。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话语文本的有效性强调的是在传播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正确性,而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话语方式的有效性注重的是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的合目的性。为此,一方面,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话语文本作为新时代的精神升华和思想体现,应当依据客观实际和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不断挖掘思想内涵、丰富内容体系,使得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话语文本始终展现出积极有利特质,更好地适应受众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体需求,激发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从而增强接受和认同这一科学思想话语文本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创新这一科学思想合理恰当的传播话语表达方式,使得传播话语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性。诸如将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内容进行思想理论话语的通识表达,“一面理和两面理”的辩证运用,源文本话语向新闻话语的变动转化,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的合理运用,直接叙述与间接表达方式的正确把握,新媒体与网络空间话语的巧妙表达,“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的方式选择,因人而异的话语针对性等,都有助于传播主体和受众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和纽带,实现传播话语从枯燥乏味到丰富有趣的转变,大大提高受众大学生接受学习这一科学思想的积极性和兴趣度。此外,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内容还关涉到话语语境的具体合理运用,洁净、清朗的话语语境有助于防止各类“噪声”“杂音”和“熵”的扩大,进而推动这一科学思想传播话语在受众大学生中形成共识、汇聚成合力,从而促进传播内容有效性的实现。
三、拓展传播广度:发挥传播媒介的融合力,优化有效传播的新渠道
“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④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活动需要通过一定的媒介、载体、渠道、工具、手段、中介物才能開展进行,传播媒介、载体或者渠道在这一科学思想传播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要素。“近几年,短视频、直播平台、自媒体平台势不可挡,抖音号、快手号、头条号、微信视频号等极速扩张,传统媒体、互联网媒体与新兴自媒体平台共生共存,由此,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一个‘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到来了。”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媒介是指传播主体在实施传播这一科学思想的过程中,能够承载、传递、传导、延伸这一科学思想的内容或信息,能够为传播主体所采纳和运用,促使传播主体和受众大学生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或物质载体。传播媒介的本质是人的延伸,科学准确把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媒介或传播载体,并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和受众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新变化,依据这一科学思想蕴含的系统内容体系,选择恰当、合适的传播媒介和载体,更清晰、准确地呈现、表达传播内容,有利于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
(一)选择适当性的传播媒介,实现传播载体的目的性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内容来选择适当、合理的传播媒介、载体。如果传播媒介、载体选择恰当、科学并且能够得到有效运用,那么就有利于推动这一科学思想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事半功倍、效果较佳,更好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一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选择运用适当的传播媒介、载体。要以学习宣传传播这一科学思想为核心使命,抓住传播什么和怎么传播等关键问题,既要发挥谈话、开会、理论教育等传统传播载体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载体、活动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等现代传播载体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利用手机媒体、校园传媒、微信公众号、理论网站等新媒介和网络载体新形式,促进传统媒介、课堂媒介、大众媒介、组织媒介与新媒介有效融合互动,更好实现科学内容与主要形式的有机统一,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通过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类传播载体的特点、特色、形式、功用、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来选择利用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介、载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只有在传播这一科学思想内容的活动中合理、恰当地选择不同传播媒介、载体,扬长避短,加强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媒介的全媒体科学体系建设,塑造传播这一科学思想的主流舆论新格局和良好网络传播生态,才能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提升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效果。同时,要根据实际状况协调好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受众大学生等传播要素的系统运行,发挥其协同作用和综合效应,增强传播主体运用新传播载体的敏锐性,主动降低受众大学生选择传播媒介的成本,有利于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传播宣传教育态势。
(二)开发创新性的传播媒介,发挥传播载体的新功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系统全面、内在统一、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发展性品格。作为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媒介、载体也就需要回应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要求,紧扣新时代脉搏,围绕受众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状况、学习生活特点和关注热点焦点等,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开发创新发展传播媒介和载体。一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核心内容,结合新时代受众大学生的生动实践开发创新传播媒介。只有在充分总结这一科学思想传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做到与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内容紧密相连,提高开发传播媒介的创新观念和敏锐意识,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密切注视这一科学思想传播载体变化发展的趋势走向,才能真正探索出许多富有成效的传播媒介、载体,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实效。二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科学设计、完善发展传播媒介、载体。要设计好这一科学思想的传播媒介、载体,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必须坚持政治性原则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一元化”的正确价值导向,应坚持教育性原则以充分发挥这一科学思想传播载体的积极作用和创新功能,应坚持新颖性原则以充分发挥这一科学思想传播载体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应坚持易操作性原则使这一科学思想载体传导的内容更贴近、更符合受众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便于安排、操作和实施。同时,设计这一科学思想传播载体时还应当努力探索合理、合适的设计方法,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设计手段,以便更好地发挥这一科学思想传播载体的正向作用和多样功能。
四、彰显传播效度:凝聚传播受众的向心力,尊重有效传播的主体性
“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⑥大学生是習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受众,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对象,是这一科学思想传播过程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着这一科学思想传播的成效。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行为的接受者、受传者,受众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状况如何直接关涉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的展开和效果。从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借鉴相关理论成果,有针对性地对新时代受众大学生群体进行深度了解分析,科学把握受众大学生对这一科学思想接受的思想心理和基本规律,有利于提升受众大学生对这一科学思想的选择度、认可度和接受度。
(一)精准把握受众价值需求,提升受众接受的主动性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⑦可以说,内在价值需求是受众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受认同的根本动力。为此,要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就要科学把握这一科学思想与受众大学生的需求动机、兴趣爱好、认知观念、价值取向等思想心理规律以及成长成才发展规律的融合性,从而引领新时代受众大学生的正向价值追求、精神境界提升和积极正确发展。一是提升这一科学思想与受众大学生相互契合的价值性和功用性,充分满足受众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正当、合理、个性化、多样化的新需求。“成功的传播,都充分认识并利用了受众的主动性,直接与受众沟通,传播受众喜欢的内容”,⑧面对不同层次类别、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学段的受众大学生,针对他们多样化、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新媒体技术,精准定位和科学把握受众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坚持需求导向,找准、把握、破解受众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点、焦点、难点问题,强化互动沟通融通,使受众大学生喜爱并乐于主动参与这一科学思想的相关理论教育传播活动,从而在内心上接受、认同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发挥受众大学生接受这一科学思想的主体作用。在这一科学思想传播活动中,应基于受众大学生的认知主体来构建其需求动力机制,从激发受众大学生的内驱力出发,以满足其发展的内在需求为核心,完善自我教育和发展能力,引导受众大学生自觉把这一科学思想纳入自我的认知接受图式中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理解整合,进而实现自我接受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在丰富原有认知接受图式中不断更新升级和内化外化,从而促进受众大学生对这一科学思想的政治认同和思想升华。
(二)掌握受众心理特征规律,降低成本以提高选择性
随着数字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新传播时代很大程度上影响改变了受众大学生在接受这一科学思想时的被动地位,受众大学生不再仅仅是思想理论的被动接收者,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受众大学生的主动性,科学掌握受众大学生接受这一科学思想的心理机制和规律,注重受众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一是要根据受众大学生在接受这一思想时所体现的心理特征和一般规律,进而提升有效传播与接受认同的效果。受众大学生对这一科学思想的接受心理会影响传播的接受效果,这一科学思想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由于受需要驱动律、多向互动律和发展导向律等影响,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传播接受心理特征,如个体性与社会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内化性与外化性等特点,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诸如随意心理、从众心理、实用心理、省力心理、封闭心理等接受心理障碍,“与传播学中一般受众相比,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比如他们在接受思想政治信息时更加消极、被动,从众心理突出、逆反心理严重、选择性接受现象更突出等。”⑨据此,应依从受众大学生接受这一科学思想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机制,科学把握受众大学生的选择性心理,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团学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接受中介和条件的作用。矫正或消除受众大学生的接受心理障碍,防止贬损、歪曲、拒绝这一科学思想信息态度的发生。发挥受众大学生中“意见领袖”的正向作用,降低和避免逆反心理和“沉默的螺旋”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受众大学生在需要、认知、情感、意志等接受心理结构要素方面的运作处理效率,从而实现受众大学生对这一科学思想的准确、足量、快捷的有效接受。二是要有效降低受众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接受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进、优化传播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充分尊重受众大学生的自觉能动性,降低、减少受众大学生对这一科学思想的接受成本、心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受众大学生对这一思想接收的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的预期报酬,实现传播宣传这一科学思想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合力效应,从而增强受众大学生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大可能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①裴文庆、李宝艳、温福英、旷开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中有效传播路径研究——基于十九大以来的学术文本综合分析》,《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1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页。
⑤霍虹:《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教育传媒研究》2022年第3期。
⑥曹智、栾建强、李宣良:《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6/c_1117588434.htm,2015年12月26日。
⑦《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1页。
⑧杨雨丹:《有效传播的道与术》,厦门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14页。
⑨任艳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有效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183页。
(作者裴文庆系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宝艳系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通讯作者温福英系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韩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