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工智能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023-07-21 07:18乔晓昱
经济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技术马克思劳动

摘 要:从技术进入到人类视野开始,人们对技术的探索便在持续进行。人工智能代表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人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提高了劳动效率,部分机械性操作可由机器来替代。另一方面,这项新技术的产生给部分劳动者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在马克思看来,技术具有两面性,在体验人工智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考虑这种技术带给人们的影响。因此,需要挖掘马克思技术思想内容在现阶段更好地处理技术所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 技术 人工智能 劳动

中图分类号:F0-0;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207-03

技术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存在,在对技术的评判中,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将技术看作是一种“工具”进行肯定,另一种则是将技术视为“原罪”进行否定。这两种观点都过于片面地看待了技术对现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马克思则与这两种观点不同,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技术进行批判分析来阐述技术所涵盖的内容,指引人们辩证看待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技术的一种,其本身充斥着正反两方面,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

一、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产生背景

马克思在很多著作中谈及了技术相关思想,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克思关注并吸收了以黑格尔、亚当斯密、圣西门等为代表的社会科学家关于技术在社会发展作用的在当时较新且重要的研究成果。虽然这类思想散落在不同的著作之中,但其对于技术较为系统的论述是在《资本论》中。因此,《资本论》在当时的写作背景在一定程度上与技术思想有所关联,体现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产生背景。

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以蒸汽机为代表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两次工业革命催生了机器代替劳动力进行生产的机器化生产,以手工业为例逐渐被机器所取代。社会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逐渐形成了工厂制,使人类开启了机械化生产的时代。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电气时代”拉开序幕,生产重心逐渐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资本家取得了更多的收益。但在这一时期,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不断增加,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得也越来越明显,最终带来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在当时的社会,工人群体逐渐壮大对资本家的剥削、压迫进行反抗,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以及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但最终都以失败结尾。马克思正是在这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以及工人运动爆发的大背景之下,撰写了《资本论》,使马克思对于技术产生深入的思考,催生了马克思技术思想的相关内容。

(二)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基本内涵

技术作为生产力的一种,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经常用“科学”“机器”等词语来代替技术。虽然马克思没有给出技术的明确定义,但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马克思技术思想有不同的见解。前苏联学者A·库津在其著作《马克思与技术问题》中提出“马克思认为技术即劳动资料”。法国哲学家Kostas Axelos认为,技术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关键和核心。美国哲学家Robert E. Mcginn(1990)强调了马克思对技术的认识之重要性,认为马克思把技术看成是实践者的精神系统的特定部分,并同技术实践者的结果、目的、知识资源、方法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相关联。马克思在对技术的考察过程中坚持将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以实现技术理性批判。马克思认为技术在生产活动之中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作用于社会,使得生产方式及生产效率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将会给资本家带来更加丰厚的利润,加大对工人的剥削,使工人们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二、人工智能对传统劳动的超越

(一)人工智能的基本内涵

人工智能在当今社会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自科学技术产生发展以来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项技术,其融合了多种学科赋予机器近似人的思维活动方式,将传统、琐碎的事务赋予智能化,提高效率,减少部分人为原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并成立相关学院,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开发,重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使其大力服务于数字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势

迈克尔·彼得斯(M.A.Peters)教授等一些当代学者使用“数字理性时代”来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是运用算法技术。强调算法技术在对数据及精细处理上有着极大的计算能力,对任何行业都会产生影响。部分传统劳动更多地是依靠个人的体力完成,对于某些“高精专”的操作进行较为困难,或者是某些高危工种的工作,危险系数较高,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人工智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应的问题。

第一,在精细化方面的应用。人工智能被称作智能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模仿人类思维来进行类似的操作,具有人类思维所具有的严谨性及灵活性。从自然信息处理到语言识别,人工智能的设计会尽可能地与人类相似,甚至超過人类。如“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完成高难度的手术,模仿人的肢体进行操作,机械手腕的设计使其旋转角度超越人类肢体的旋转角度,易于减小手术创口,便于患者日后愈合。

第二,在数据方面的应用。与人的脑力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承受大量数据的计算,同时存储多种算法模型,提高数据分析操作过程中的效率,后台通过对大量的不同模型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人类,可以更好地为数据使用者或者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建议。

第三,在应急救援方面的应用。在应急救援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军事行动力量、消防救援队伍等,运用先进技术的现代化设备是不可或缺的。技术的缺失、设备功能的贫乏都会对救援任务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所使用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灾情分析系统等都充分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大幅度提升救援能力及救援效率,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救援人员伤亡,降低损失。

第四,人体机能的延伸。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社会最为先进的技术,在某种意义上机器对于人类思维的效仿在某种程度上延伸了人类的各项机能,增强了人在世界上各方面的能力。在某些情景下,人们可以只通过脑电波来对部分机器进行控制,通过脑机交互佩戴仪器设备实现用脑电波控制机械手来辅助日常生活甚至可以进行娱乐。

三、马克思技术思想在人工智能中的体现

马克思在众多著作中提到了“机器”“技术”等,也解释了在当时的社会这些东西对人们的影响,也预示了未来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强调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人工智能中,马克思技术思想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力的解放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带来的众多好处当中,经常被提到的则是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解放。许多学者认为从技术层面来讲,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会将人类从危险、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减少劳动异化的支配,推动人类的解放。人工智能为劳动解放提供了可能性,无论是在固定资本方面还是在劳动形态方面,人工智能都作为劳动解放在技术方面的准备。其最主要的是人工智能在技术上的突破,资本家可以通过对人工智能的剥削来代替对普通劳动者的剥削,并且减少人类受危险、繁琐等劳动的束缚,实现对无产阶级的解放。人们可以获得大量自由的时间来全面地发展自己。

(二)人工智能的两重影响

马克思对于世上所有的问题都强调要辩证地看待,人工智能也不例外。人工智能作为科学技术的一种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对于人类本身来讲,例如上述提到的对无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的解放,使他们拥有更多的相对自由的时间来全面地发展自己。对于产业来讲,推动了各行各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努力适应时代要求,进行产业升级促进技术发展。消极的一面,则是使部分人丧失工作、收入减少,跟不上时代发展等。进而对这些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

四、人工智能的反思与展望

21世纪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化转型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人工智能对于传统行业的转型、迭代升级等影响促使人工智能一直处于群众视野的中心。各行各业对于人工智能的关注促使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

(一)失业问题

马克思也多次提到过机器与工人之间相斥的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样描绘,“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了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得部分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为高新技术型,这一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劳动者。正如阿伦特所说“对于劳动动物而言,空闲时间除了消费没有别的活动”以银行业为例,《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全国上岗的智能机器人将会上百万台,因此很多业务不需要银行专员来帮助办理,也无需到柜台找人工办理。现如今人们靠手机端的操作就可完成一些业务,这种技术的发展除了给人类带来一定程度的便利以外,让很多银行的工作人员面临着失业的风险。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大量类似的岗位由机器来替代,而非劳动者。但是对于很多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则还是需要人类来进行操作。

(二)需求问题

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们的需求差距加剧,一部分人得不到满足,例如那些受人工智能影响的普通劳动者,没有足够的薪资无法维持日常生活。而另一部分人獲得了大量的收益,却不满足现状加大剥削。进而发生“每个人都指望使别人产生某种新的需要,以便迫使他做出新的牺牲,以便使他处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并且诱使他追求一种新的享受,从而陷入一种新的经济破产”。产生许多其他方面的新问题。

(三)未来的展望

技术的发展多数情况下是利大于弊的,这就需要人们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纠正。在现有的问题中,寻找可以优化的地方来帮助技术及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

第一,受关注的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岗位的需求与劳动者的能力匹配度较低。人工智能取代的大多数是技术含量低的岗位,这些岗位多数是没有足够技术水平的人员所从事,因此受人工智能的影响较大。而当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高新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人们紧跟时代步伐,自身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补充不同的知识,尽可能地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身学历学识,减少被淘汰的可能性。

第二,对于已经受到影响的群体完善二次就业等相关政策、机制。通过不同种类、不同行业的公益培训、学习帮助其学习新技能、获得新知识。推动失业人群积极生活,以相对乐观的心态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

第三,坚持用马克思技术观来辩证地看待技术发展的相关问题。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影响,要辩证地去对待技术。既要看到人工智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之处,也要理性地看待人工智能带来的部分风险,要认清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深刻联系,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价值,将自身实际与技术发展相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要。

五、结束语

无论在技术发展的哪个阶段,马克思对于物质世界的观点都会焕发出强劲的活力来提醒人们辩证理性地看待一切发展。要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步充满信心,对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充满期待,但是也要防患于未然,认识到其背后所隐藏的风险。虽然人们看到了现阶段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但从整体来讲,人工智能仍是利大于弊的,且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顺应时代趋势。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下,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中也将会开启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朱立冬,周端明.马克思技术创新思想体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9(05):130-136.

[2] 王艺帆.马克思技术思想视域下人工智能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20:17.

[3] 何炼成,庄静怡.马克思技术思想与当代科技创新关系刍议——基于生态视角的马克思技术观[J].理论学刊,2011(05):4-8+127.

[4] 阿尔都塞.来日方长:阿尔都塞自传[M].蔡鸿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40.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作者简介:乔晓昱(199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汉族,黑龙江大学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技术马克思劳动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